手足口病,大人也會得!
前兩天,林俊傑上了微博熱搜。
原因是:他一大人,「得了5歲孩子才得的手足口,嘴裡長了70多顆潰瘍。」
有網友說:這才是敬業的頂級歌手!
也有人和林俊傑一樣懵:這病不是小孩才得的嗎?
話說,小編以前也這麼覺得:這病好像離自己——一個成年人,還挺遠……遠遠……遠……
上網一搜,結果啪啪打臉。
一位30歲的媽媽,在女兒得了皰疹性咽峽炎後,自己出現了發熱、皮疹、手足口。
甚至有醫生坦言:在手足口病流行期,雖然每看完一個患兒都會洗手消毒,但還是一個不留神被感染了。嘴巴到處長皰疹,咽喉的皰疹更是像刀割一樣,疼痛難忍。
手足口病,大人也會得!
經過這兩年的科普,不少父母都知道,手足口病是由腸道病毒(EV)感染引起的一種常見傳染病,多發於10歲以下兒童。一年兩個高發期,一次在春季的4-7月;一次在秋季的9-11月。
2008年以來,隨著安徽、河南和山東等省市陸續爆發手足口病疫情,越來越多成年人感染手足口病。
有調查表明,2010-2013年間,青島市共發生成人手足口病307例,總發病率0.73/10萬。
此前,該市成人手足口病僅占全人群發病例數的0.33%。到2013年,這一比例迅速上升至了2.43%。最高發病年齡也由38歲,上升至66歲。
和兒童相比,成人的手足口病症狀並不嚴重,不會導致明顯的併發症,也不會出現危及生命的情況。這有賴於多數成年人通過隱性感染,已獲得相應抗體。
若是中招,成年人在發病早期,主要表現是發熱,且持續時間比兒童長,大約為4-9天;之後,手心、腳心會出現紅斑、皰疹,周圍繞以紅暈;還可能會有口腔潰瘍。
還有些比較罕見的情況。
比如,2014年,河北承德有一對母女,先後出現手指甲和腳指甲脫落的現象。醫生在詢問病史後發現,不久前,她們都得過手足口病。
手足口後指甲脫落/圖片來源見水印
在血常規、微量元素和尿常規的化驗結果都顯示正常後,醫生未再做其他處理。
4周後,母女倆的指甲全部換了新,半年後也沒再發生過脫落現象。
有研究顯示,在356名手足口病患者中,發生指甲脫落的僅有14例。脫甲的時間距離發病期大約為1個月。
再複習一下:兒童手足口病
對於寶寶們來說,手足口病的症狀要複雜一些。總共可以分為5個時期:
1.出疹期——絕大多數患兒在此期痊癒
這一時期,患兒的主要表現是發熱,手、足、口、臀等部位出疹。還可能伴隨咳嗽、流涕、食欲不振等情況。
2.神經系統受累期——大多數可痊癒
大多在發病的1-5天內出現。主要表現是嗜睡、吸吮無力、頭痛、嘔吐等。
3.心肺功能衰竭前期——需要及時住院治療!
主要表現是心率、呼吸加快,出冷汗、四肢末梢發涼。
4.心肺功能衰竭期——病死率較高,但可通過前期識別來預防!
主要臨床表現是心動過速或過緩、呼吸急促、口唇變紫、抽搐等。
5.恢復期
輕症一般在1周內痊癒,無後遺症。少數患兒發病後迅速累及神經系統,部分手足口病例(多見於CV-A6、CV-A10感染者)在病後2~4周有脫甲的症狀,新甲於1~2月長出。
雖然絕大多數寶寶在出疹期就會痊癒,但如果出現了以下這些情況,務必要迅速就醫!
39℃高燒不退,退熱藥不見效;
精神萎靡或煩躁不安;
頻繁地嘔吐;
呼吸困難,臉色蒼白;
四肢顫抖無力,站都站不穩。
大部分手足口病,7-10天就可以自行痊癒,不會留下後遺症,皮膚上也不會留下疤痕。
不過,家長們在寶寶發病期還是要記住以下這幾個要點:
迅速隔離,避免交叉感染;
做好皮膚和口腔護理:剪短寶寶的指甲,必要時包裹寶寶雙手,防止抓破皮疹;
臀部有皮疹的寶寶,要隨時清理大小便,保持臀部的清潔乾燥;
飲食清淡。
手足口病怎麼預防?
1.勤洗手,洗手是最好的預防
家長要和孩子們一起,在飯前、便後以及外出後,用肥皂或洗手液洗手。
2.消毒通風
腸道病毒最怕紫外線和高溫煮沸式消毒。家長們可以用這兩種方式,對孩子使用的東西以及家居用品進行消毒。
此外,在疾病高發期,少帶孩子去人群密集的地方也是非常重要的!
3.接種疫苗
目前上市的「手足口病疫苗」是指腸道病毒71型滅活疫苗。
因為80%左右的手足口病重症病例和死亡病例都是由腸道病毒71型引起的,所以,接種疫苗能夠有效控制手足口病的發病率。
中國疾控中心建議,6-12個月齡的寶寶都應儘早接種手足口病疫苗,越早接種越好。
一般需要接種兩針,間隔1個月,保護效果可達2年。
家裡出現患兒了,怎麼辦?
做好家居消毒很重要!
寶寶的玩具每天至少在陽光下暴曬2小時,或用消毒劑擦拭、浸泡15分鐘,再用清水擦拭、清洗乾淨。
寶寶的食具每天應煮沸消毒20分鐘,或用消毒碗櫃消毒。
寶寶的衣服需要單獨清洗,至少在陽光下暴曬2小時,或用消毒劑浸泡30分鐘後再清洗。
寶寶的個人衛生用品要專用;使用洗手池、浴盆後要清洗、消毒,可用消毒劑擦拭或浸泡30分鐘。
家裡的地面、門把手、樓梯扶手、床圍欄、桌椅板凳台面、水龍頭、便器扶手等物體表面用消毒劑擦拭。
勤開窗通風,保持空氣流通。每天最少通風3次,每次不少於30分鐘。
最後嘮叨一句,手足口病不是什麼罕見病,但像林俊傑這樣「長出70顆潰瘍」,怕也是很少見了。
所以呀,在疾病面前,誰還不是個寶寶!
眼下正是手足口的高發期,各位成人們,保護孩子的同時別忘了要保護自己哦!
參考資料:
1.潘蓓,韓雅琳,董禮艷,賈靜,姜法.2009~2013年青島市成人手足口病流行特徵分析.青島市疾病預防控制中心
2.王建波,李振魯淺談手足口病流行特徵及預防新見解.河南省人民醫院皮膚
3.孫桂華,楊榮生 成人手足口病後致脫甲一例 河北省承德市興隆縣六道河中心衛生
4.手足口病診療指南(2018年版)
本文首發:醫學界兒科頻道
本文作者:彥蓉
責任編輯:李小榮
版權申明
本文原創 如需轉載請聯繫授權
- En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