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清福陵神道中的石獸,那隻老虎可愛極了,30年來看一次笑一次

2020-06-23     文藝蜀黍看世界

原標題:看清福陵神道中的石獸,那隻老虎可愛極了,30年來看一次笑一次

瀋陽清福陵正紅門至一百零八蹬的神道兩邊總共分布著四組石像生和四座華表。我今天就來說說它們吧,因為在幾十年里曾經十數次來福陵遊玩,對其中的一尊石像生印象特別深刻,每每看到它,都會忍不住大笑起來,因為它真的太萌了,請跟我來吧。

福陵的華表要好好欣賞一番,華表古時也叫「擎天柱」、「望柱」,福陵的華表建於順治七年,底座均為三層蓮花座,柱體為八角形。據史料記載,華表從明代開始被用在陵寢,清代尤為盛行。

無論我們在哪裡看到華表,它們的頂端都蹲有一隻石獸,名為望天吼或朝天吼,據傳它是龍之九子,有守望習慣。望天吼能夠為供奉者增添瑞氣,所以是歷朝歷代帝王們終身供奉的國獸,望天吼也被推崇為世間忠義道德的楷模。

看了華表我們再步入神道,大家也許知道最著名的明十三陵800餘米的神道兩側,矗立著12對石獸和6對石人。清福陵沒有那樣的規模,福陵石象生始設於順治八年,現存須彌座為順治十六年重新添配。從南到北依次為石駱駝、石馬、石虎、石獅子。我們先遠遠地望一望石獅,這尊石獅甚是威嚴。

這些置身在帝王陵寢神道上的石人、石獸叫「石像生」,又稱「翁仲」,是皇帝儀衛的縮影,它們就是皇帝永生永世的儀仗隊。我總是認為清福陵的石像生是我見過樣貌、神態最有趣的,同時又必須讚嘆它們的雕工之精美。

每一尊石像生都有著特殊的寓意,比如駱駝能負重遠行,為忠誠、善良、堅忍的象徵。據史料記載,石像生從秦漢時期就有了,比如秦皇陵里就有石麒麟,且不僅皇帝的陵墓里會設有石像生,一些功成名就的大臣也會被特許,比如漢代霍去病的墓里就有,甚至明代有位太監的墓里也有石像生的出現。

馬是皇帝儀衛隊伍中的重要組成部分,象徵著尊崇和威嚴。歷史上關於石像生的設立非常講究,二、三品官員可立石馬、石虎、石羊各一對。四、五品官員可立石馬、石虎各一對。六品官員以下者則一律禁立石獸。

那麼清福陵為什麼沒有石人石像生呢?因為清初的陵寢規制還不完善,關外三陵清福陵、清昭陵、清永陵都沒有石人石像生。後來帝王陵寢規制日趨完善,比如前文所述的清十三陵,神道兩側石人和石獸石像生眾多,展示出帝王的威儀,取「形狀如生」之義。

我們終於見到石虎了,據《封氏聞見記》記載:「墓上樹柏、路頭獅虎、魍象俱之」。說的是墓前立獅虎,陵區種松柏,均可驅邪之意。這隻石虎已經夠虎頭虎腦的了,但是我們要說的卻是它對面那隻。

福陵的石像生之間的距離都比較遠,我每一次來,都會尋到它,這就是令我每一次都忍不住要笑出來的小老虎。它雖然圓頭圓腦、萌態可掬,但是卻有除邪惡,驅鬼怪的作用,千萬不要因它的呆萌而小瞧了它。

最後我翻出了30年前的一張照片,那個冬天落在它額頭上的雪花讓它像極了哆啦a夢,我甚至在模仿著它的表情。幾十年里每每在冬天想起它,都會不由自主地微笑起來。這就是福陵石像生的故事。圖文原創:文藝蜀黍看世界,歡迎關注!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mWHo4HIBd4Bm1__YCUc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