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咖啡館的小確幸,奢侈品牌也要有

2019-12-04     Chicology

本文首發於Chicology公眾號,歡迎關注我們。點擊文末「了解更多」真的可以了解更多哦。



如今,線下消費眼見著每況愈下,各大商場裡唯一熱鬧的地方只有餐廳,各種叫號機此起彼伏。可是不管什麼價位的時裝店,大多數門可羅雀,奢侈品店裡確實刷卡消費的人也沒有想像得那麼多。雖然這兩年,奢侈品在中國市場反覆調價,希望吸引更多的人在國內店面消費。這一方面將更多的消費留在境內,另一方面打擊現在日益成規模的海外代購。「代購」對於奢侈品長期發展只有百害而無一利,對於國家來說,逃稅漏稅總是不能容忍的。但是,作為普通消費者,當然哪裡便宜去哪裡買啦。所以即使調價,中國奢侈品的消費增長這兩年還是相對較緩。



奢侈品銷售對於走線上這條路,依然保持著一種若即若離的狀態,很多人不理解,Chanel為什麼不能開個天貓旗艦店賣包。


這個跟奢侈品本身自己的特性有關,他們依然希望看到消費者的樣子,讓他們走進店鋪,感受店鋪中裝修的「藝術氣息」,踩在定製的高級地毯上。這樣的體驗能夠增加消費者對於品牌的印象,從而培養更加忠實的消費者。可現在的人,越來越不喜歡走出家門,尤其需要克服繁華城市裡麻煩的交通,擁擠的人潮,只為看看有沒有合適自己的包款。


所以越來越多的奢侈品品牌開始走向餐飲業,在這幾年,似已成為常態,而且這些咖啡館大多分布在亞洲——日本、韓國和中國。


雖然失敗的也有,比如上海IAPM在2015年開的1921 Gucci,三年之後經營不善就倒閉了。聽去體驗過的名媛朋友們說,那裡的東西是真的不好吃。Giorgio Armani跟Aqua餐飲集團一起在香港開的餐廳,也被家中老爹總結為兩個特點:貴和難吃。但也有「成功」的,比如Vivienne Westwood在上海的兩家咖啡館,都還好好地開著,但已經淪為一間普通得不能在普通的咖啡小店,幾次經過,看到裡面食客了了。奢侈品開咖啡廳/餐廳的策略,如果還以目前這樣的的方式,在中國應該很難成功。



奢侈品開咖啡館的理由,前面已經說了,但怎麼開,如何開,開成什麼樣,在哪裡開。這些關鍵的問題,各家都有各家自己的想法。


以下八家咖啡廳/餐廳,方式五花八門,來看看他們都是怎麼想。


Café Citron

由 Jacquemus 開設

位置:巴黎


一家位於香榭麗舍上的咖啡館,

來自這兩年越來越火的Jacquemus。


品牌的設計師來自法國南部鄉下,所以他的設計多少有一些南法的浪漫情節在。那種對於歐洲鄉村生活的美好想像,都融在他的創作之中。所以這家店也是一個清爽的、帶著一絲絲鄉愁的咖啡館。



以檸檬作為主題,

招牌甜點,就是一顆製作之後的檸檬。





這是一個完全獨立的咖啡館,在咖啡館旁邊,我們沒有辦法買到Jacquemus的包。也不可能在逛Jacquemus的時候,順便喝個咖啡。這樣的咖啡館,在最初打著品牌的名號,可以吸引一些消費者。但如果要好好經營,就不只能靠著品牌了,需要走一條專業餐飲經營道路。



* 這樣的咖啡館,有好有不好。好在,跟品牌分開,比較純粹沒有負擔;不好在,等於一個時裝品牌完全跨界餐飲行業,成功幾率還有待觀察。



Marchesi 1824

由 Prada開設

位置:米蘭 倫敦


Marchesi 1824也是一個獨立的店鋪,

周圍沒有Prada,更不是Prada的店中店。


但跟Café Citron不一樣,這是一家義大利百年老牌咖啡館,之前因為經營不善,暫時歇業。之後Prada伸出援手,將它買下,重新裝修,再次開業。後來,還在倫敦也開設的分店。咖啡店還是在賣傳統的義大利甜點,只是在裝修風格上多少有了點Prada的影子。




最近Prada在位於米蘭的基金會裡也開設了一家餐廳,前年去的時候那裡只有一個簡單的咖啡廳,二樓基本荒廢。如今在精心裝修過之後,開始賣高檔的義大利菜。



* 這一舉動是不是也跟品牌收購了Marchesi 1824有關?Prada開始正經考慮開餐廳這件事情了,搞不好是未來版圖中的一環。


The Bottega Café

由 Bottega Veneta 開設

位置:東京


全球首家Bottega Veneta咖啡店,

是一個標準的店中店。


不管目的是買包還是喝咖啡,都能一口氣在一個地點完成這兩件事。這家咖啡店面積並不大,也沒有那種非常網紅的拍照打卡地點。在ins上看去吃過的人po的照片,食物的樣子只能算是一般網紅店水平,沒有什麼特別。



這種店中店的目的,就很明確了,就是希望通過餐飲來帶動線下的消費,吸引更多的消費者。在Daniel Lee接手這個不溫不火的義大利皮具品牌之後,產品中一些新鮮的變化,市場還是買帳的。但還沒有到真的可以說「復興」的時候,所以這家位於東京的小店,是不是也是新設計師的一個妙招?



* 選擇在東京做這件事,也是很有意思的,似乎亞洲人特別喜歡網紅咖啡館。



Café Madang

Hermès 開設

位置:首爾


愛馬仕咖啡館,

無數人大概都會因為這個名頭起碼去打一次卡。


聽說也沒有貴得太離譜,一份咖啡+甜點總歸要比一個包便宜。所以也有很多人說,奢侈品做餐飲也是某種消費降級的表現。



其實愛馬仕是一個非常適合開餐廳的品牌,本身他們自己又做家具又做餐具,拿出來讓大家體驗體驗,是不是也可以有效地提高銷售?



為什麼是首爾,成為了我怎麼都沒想明白的問題。完全可以是巴黎或者紐約、或者東京、香港。為什麼是首爾?



* 是因為在這些世界一線城市中,首爾的房租比較便宜嗎?還是因為韓國網紅比較有世界影響力?還是說只是品牌一拍腦袋的決定,就像他們投資上下一樣?



Cafe Dior By Pierre Herme

由 Dior 開設

位置:首爾 東京


對於奢侈品開咖啡店最困難的地方在於,

食物的味道和研發。


Dior就找來了法國甜點大牌Pierre Herme合作,也不失為一種非常聰明的辦法。兩個老鄉抱團取暖,大家心裡都多了一份安全感。最開始這家咖啡館,只開在首爾Dior旗艦店的最高層,那家店的外觀非常奇特,值得一去。之後反響不錯,又在東京的旗艦店裡開了一家。



其中,他們的咖啡上有Dior的字樣,充分滿足各路人馬到這裡拍照的需求。另外這兩家店,都位於旗艦店中。說白了也是店中店,如果在喝杯咖啡的同時,買一個包,就再完美不過了。



* 聽聞首爾那一家店,即使在裡面消磨一下午,都有拍不完的「美景」。



The Blue Box Café

Tiffany & Co. 開設

位置:紐約 香港


最開始Tiffany & Co.這家咖啡只在紐約有,

今年9月才在香港開張。


如今香港這個狀態,不知道這家新店的生意如何。不過對於Tiffany & Co.來說,貌似這也不是今年最重要的事情,畢竟大老闆在今年已經易主了。生意不好,也有大佬買單了。雖然中國官網上鬧了兩天LVMH還是LVHM的笑話,可多少算是個好事吧。



很多人說這家咖啡店,都要提到那部經典的電影。奧黛麗赫本只能站在窗外吃著可頌,現在真的能夠到Tiffany & Co.吃一個早餐了。


* 咖啡店最大的賣點依然是顏色,只是如果只靠這個,真的會審美疲勞。



Thomas's Café

由 Burberry 開設

位置:倫敦


又是一家跟品牌關係不大的咖啡餐廳。


如果不說這是Burberry開的,可能依然會去嘗試的餐廳。說了是Burberry開的,反而覺得有些莫名其妙,多了一層不必要的期待。



這也是品牌開餐廳的另一個局限性,就是怎麼樣滿足食客對於品牌本身的想像。



* 店鋪位於倫敦富人區,雖然不是店中店,但周邊就是奢侈品店集地。



Beige

由 Chanel 開設

位置:東京


跟Dior的形式有點類似,但又有些不一樣,

Chanel是跟法國名廚合作,而不是一個商業品牌。


而在那麼多咖啡館中,也只有Beige是一家非常正經的餐廳,去那邊是正經吃飯的,不是一杯咖啡坐一下午的類型。



店鋪裝修當然非常Chanel,包括座椅,包括時不時出現的Coco Chanel本人,和Chanel的雙C標誌。甜點的部分,好像也有包包形狀的東西。



我們可以看到,這些奢侈品的餐飲店都集中在亞洲。

這可能有幾個原因:


1. 亞洲線下消費收到線上的衝擊可能比世界別的地方都要大。

2. 亞洲人對於食物依然比較執著,願意花錢在吃東西這件事情上。

3. 亞洲姑娘太喜歡自拍,太喜歡社交網絡。

4. 歐洲式的生活方式,依然是亞洲消費者主要的模仿對象。



對於奢侈品進軍餐飲屆,你有什麼想法?

可以留言告訴我們哦~


text :盧笛
graphic:Doreen

produced by Chicology


部分圖片來源:網絡

未經允許請勿擅轉至他處,如需轉載/合作請聯繫我們:[email protected]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mUtT2G4BMH2_cNUg7oZf.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