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想像中的詩與遠方是什麼樣子呢?
腦海中是否立刻浮現出一幅畫面:
溪水從古橋下緩緩流過
蒼天古樹後隱匿著黛瓦粉牆
山野居者悠然自得
一切都寧靜而自在
在寧波,有很多古村隱匿於世
凝練歲月的瀟瀟詩篇
如果你沒有時間遠行
就去這10座古村看看吧~
中村是鹿亭鄉的東大門
歷史悠久,曾繁華異常
曉鹿溪兩岸樟樹林立
掩映的房屋在光宇線條的折射中
自有一番風景
人間世日長
一橋枕清夢
橫跨溪水兩岸的白雲橋
古樸卻不乏靈動
連接起此岸和彼岸的百年
村裡拙樸的老屋
荒廢堆積的角落
古老挺立的銀杏樹
仿佛是點燃過去的片片陳香
比起江南很多被小資化的古鎮
這裡更多的是生活的氣息
年輕都市人很難想像關於「市」的場景
那如節日般的盛景雖已偃息多年
卻依舊深深地縈繞在韓嶺老人們的記憶里
九曲如練的街巷裡弄、古井、古橋
映刻著歲月的風雨侵蝕和歷史留下的蹤跡
午後的煤爐煙氣氤氳
暗紅色的窗格子裡白髮老人
街上隨意臥睡的黃狗
人、景、物相處融洽
隨性卻又積極地在這兒存在著
韓嶺最負盛名的莫過於老街
號稱"浙東第一古街"
形成於南宋時期
兩邊商鋪多是木結構建築的二層樓房
依稀訴說著當年的繁華
當一盞盞「小紅燈籠」掛滿枝頭
樸素低調的柿林村就成了耀眼的存在
洋溢著令人歡喜的豐收和熱鬧
不只有柿子
這裡的宅子也是耐看的
山牆窄巷,四水繞堂
是地方傳統古建築與獨特地貌的
完美交融
如果你想一飽口福
也可以跟著村民一起上山
親手將那些色澤飽滿的柿子收入囊中
也可以去酒坊品嘗難得一見的柿子酒
屋宇依山,溪水繞屋
深處四明山間的李家坑村
似乎與王維筆下的《山居秋暝》的意境相重
精緻秀氣不是它的代名詞
原汁原味又跳脫的美才是它的真本色
遍布村落的明清四合院
屋與屋之間高聳的馬頭牆
台門上鑲嵌的磚雕門匾
悉心守住「遺世獨立」的氣質
抬眼處皆是自然美景
呼吸間儘是清新空氣
李家坑村成為
寧波首評出的十大長壽村之一
王羲之後裔聚居地
原名桃花坑
有「唐詩之路」之雅稱
古代文人墨客在此
留下了大量膾炙人口的傳世佳作
漫步於村中小巷
清新的空氣中帶著絲絲甜味
時而淡時而濃,時而飄逸時而難覓
巷子邊老屋安然矗立
偶有幾處頹廢雜草叢生斷壁殘垣
彰顯著一種滄桑積澱後的黯然
幾位老者靜坐於堂前檐下安然淡定
任憑時間在眉宇的褶皺間緩緩流淌
群山環抱的棲霞坑古道上密林遮道
漫山遍野的楓葉染紅天跡
松針鋪就腳下鬆軟的地毯
所見之處均是大自然渾然天成的豐富色彩
清澈小河、茂密桑林
古樸石橋、白牆黑瓦
一副悠久歷史底蘊和典型的江南水鄉風格
緩緩鋪展開來
整個西江古村始建於明末
至今保留了上百間古建築
周圍是密布的高樓大廈
快速的城市節奏與古村完美擦肩而過
在一間間門房的背後
推門而入即有驚喜
或是萌寵貓咪坐鎮的咖啡館
或是展示傳統手藝的非遺館
又或是香酥可口的特產糕點
新建村位於溪口鎮南側
原本以種植水蜜桃和雷筍為主
誰都沒有想到
2016年這個村子會因為梅花意外爆紅
冬末春初
30多畝梅林近千株梅花凌寒開放
舒展冷艷的姿色
傾吐清雅的馨香
令人怡情陶醉
如有風來
徜徉其間,花瓣飄落
似乎周身都氤氳著詩意
700多年前的南宋末年
宰相葉夢鼎為國鐵骨錚鳴於朝野
其族人後裔避亂至此
砸石砌房的聲音鏗鏘而起
站在村口的山頭上眺望
成群的石凳、石梯、石窗、石階、石屋
透著沉穩蒼涼的感覺
堪稱一座「石頭王國」
一家一戶的石屋通過石巷子互相貫通
延續著山鄉人家獨有的信任和親切感
與城市的封閉生活大相逕庭
石頭博物館的建成
為許家山這一歷史文化名村
又加了絢麗多彩的厚重一筆
一座400年歷史的小小古村
因參天古樹而聞名
據統計村內約有52棵400年以上的古樹
因而有著「浙東第一古樹村」的美譽
前些年因地質災害隱患
茅鑊古村不得不整體搬遷
為了留住這處美景
將原址改造成古樹群公園
供遊人觀賞
茅鑊村的民房被拆除後
雖然少了一些古韻
不過山坡上的視野變得開闊
山霧蒙蒙中立顯美景
「水闊煙深望渺然,霎時漁火滿前川」
正是殷家灣村最貼切的描畫
村落枕山面湖、風景秀麗
恰似一彎新月橫臥在碧水之上
一代又一代的錢湖人與湖水相依相伴
以前每當夜裡
漁家村舍透窗之燈、灘岸上織網之燈
停泊漁船掛桅之燈
星星點點
吟唱著一曲經久不衰的漁歌
成就了東錢湖十景之一的「殷灣漁火」
村內被保留下的一宅一院
於世是珍貴的歷史寶藏
於生長此地的人是魂牽夢縈的家園
前門抓魚摸螺螄,後門爬樹摘果子
每一條弄堂都留著滿滿的童年快樂
醉美江南鄉村風光
趁著陽光正好,趁還未老
挑一處古村就出發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