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長寒假後再見面 班上又多了幾個戴眼鏡的同學

2020-04-28   杭州網

每日商報訊 上周日,杭城1-3年級的小學生也開學啦!就此,我市中小學已全面複課。對於學校而言,除了做好日常的防護工作外,還有件事也被提上重要日程——近視防控。

「疫情來襲,讓孩子們放了個超長寒假。但是,近視發生和進展的風險也隨之而來。」浙江大學醫學院附屬邵逸夫醫院(以下簡稱「邵逸夫醫院」)眼科潘飛副主任醫師指出,「一方面,小朋友基本宅家不出門,大大減少了戶外活動和體育鍛鍊的時間;另一方面,停課不停學,上網課的教學形式增加了電子產品的使用時間。兩方因素疊加,提升了孩子近視的可能性。」

「因為我和我的愛人都是近視眼,所以從小對女兒的視力格外重視一些。」潘飛說,近視與遺傳有關,相比其他孩子,父母雙方都近視的話,孩子近視的幾率要高很多。

不僅如此,他從女兒上小學起,就開始監測女兒所在班級所有同學的視力變化。這個假期結束後,潘飛摸排發現,有兩名同學從原先的不近視變成近視,還有兩名同學從近視邊緣轉為近視,相當於一共有四名同學要進行視力干預和矯正。

同時,最近來邵逸夫醫院眼科門診檢查眼睛和視力的孩子也明顯多了起來。「門診患者中約有四分之一是兒童青少年患者,大部分都是來做視力驗光檢查的,一半的患兒還有乾眼症。」潘飛說。

都說,眼睛是心靈的窗戶。我們基本是靠眼睛來認識和了解世界。據最新數據,我國近視人數已高達6億,兒童青少年近視率高居世界第一。孩子普遍眼鏡化的趨勢越發明顯,科學護眼迫在眉睫。

潘飛談到兒童青少年近視防控時說,主要需做好「一增」和「一減」。

「一增」就是增加自然光線下的戶外活動,時長上每天保證兩小時。在戶外「目」浴陽光是最簡單且有效預防近視的方法。但是,在疫情和學業雙重挑戰下,對於現在的中小學生來說,在戶外活動的時間很寶貴。對此,潘飛倡議,上下學時候可以多步行、課間10分鐘走出教室遠眺、放學後先小區里走走再回家做作業,以此增加眼睛與陽光的接觸時間。

「一減」就是減少學生的用眼負擔,主要包括減少課外各類學習培訓班;減少家庭作業總量和作業時間;減少近距離用眼,比如手機、平板電腦等。在看使用電子產品20分鐘後,需抬頭眺望窗外遠方至少20秒;或是做眼保健操,記得一定要先洗手。如此間斷性用眼,可以讓眼睛得到一定程度的放鬆。

此外,潘飛建議,常態化防疫期間,除了養成良好的用眼習慣外,使用電子產品進行線上課程學習要有時間限制,小學生每天不超過2.5個小時,每次使用時長不超過20分鐘;中學生每天不超過4小時,每次不超過30分鐘。其他用途的視屏時間每天累計不超過1個小時。

家長是孩子近視的第一責任人,更要以身作則,盡力不做「低頭族」,多帶孩子參加戶外運動;同時,密切關注孩子的用眼行為和用眼環境變化,督促他們養成良好的生活方式和用眼習慣,一起保護好心靈的窗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