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洪標|文
他一生只畫了一幅畫,卻成千年經典!放大50倍,顛覆了世人的眼球!
《千里江山圖》局部。
有的人畫了一輩子,什麼也沒有留下;有的人一輩子只畫了一幅畫,卻成了千年經典,而流芳百世。這幅畫就是《千里江山圖》。
宋徽宗趙佶。
畫這幅畫的人就是北宋晚期出生於1096年的王希孟。王希孟因具繪畫天賦,十多歲便通過嚴格的考試,被選入宮中的翰林圖畫院,最不可思議的是,竟然從幾百位畫師中,被當朝皇帝宋徽宗趙佶看中,選為自己的唯一傳人,手把手教他畫畫。
王希孟畫像。
宋徽宗這個皇帝,在政績上不怎麼地,但是在書畫頗有造詣,是出了名的「不愛江山愛書畫」。在繪畫上,自創了「院體花鳥畫」,開一代畫壇之風氣。
宋徽宗國畫《瑞鶴圖》。
在書法上,不僅草書《千字文》長捲成為傳世巨作,還自創了靈動快捷,筆跡瘦勁,至瘦而不失其肉的「瘦金體」,在中國書法史上留下了一筆。吟詩作詞更是小菜一碟,留下了不少千古絕唱。他把畫家的地位,提高到了讀書人之上。成立宮廷畫院,設「藝考」廣招繪畫人才。
宋徽宗「瘦金體」書法。
王希孟在宋徽宗那裡學了幾個月,進步很快。在18歲那年,王希孟向皇帝老師提了一個要求,天下這麼大,他想出去看看,並揚言要畫一幅比張擇端的《清明上河圖》還要牛逼的山水長卷,來歌頌大好的大宋河山。王希孟出去半年,畫了一幅山水長卷《千里江山圖》,於公元1113年回京,獻給宋徽宗。這是用一匹整絹畫成的,高51.5厘米,長11.915米,相當於4層樓的高度,比5.287米的《清明上河圖》長2倍多。宋徽宗看了這幅長卷立刻被震撼了!
王希孟《千里江山圖》。
可惜這位曠世天才,只活了20多歲便撒手人寰,一生也就畫了這一幅畫。對於他的去世原因是個千古之謎,史書未曾留下隻言片語。而這幅《千里江山圖》成為中國十大傳世名畫之一,遠比《清明上河圖》震撼。這幅巨作以大青綠為基調,描繪了連綿起伏的群山岡巒和浩淼的江河湖水,色彩豐富,描繪精細,意態生動。作品意境雄渾壯闊,氣勢恢宏,充分表現了自然山水的秀麗壯美,千里江山的雄偉壯觀。簡直就是航拍下的宋朝江山。
局部放大50倍。
最震撼的是,局部放大50倍,完全顛覆了世人的眼球。首先「一步一景,咫尺有千里之趣」,竟然每一個局部都能自成一體。
局部放大50倍。
其次畫中人物多如蟻數不勝數,不是山野勞作,河上捕魚,就是結隊進山,或流連於綠波,或休憩於小亭,無不生動活潑。
局部放大50倍。
局部放大50倍。
局部放大50倍。
還有,畫面上蒼松掩映的瀑布,就連每片樹葉,深淺明暗各有變幻。
局部放大50倍。
局部放大50倍。
局部放大50倍。
最令人吃驚的是,畫中的村落、廊橋隱匿其中,山腳、屋牆、水天交接處,用深淺各異的赭石色渲染,屋頂用濃黑,用筆敷彩精細,輕重濃淡靈動活脫,美不勝收。甚至連不同的船、吃水多少等不同的細節,都精心刻畫了出來。
局部放大50倍。
局部放大50倍。
局部放大50倍。
即便是不懂畫的人,也能在其中感受到大宋的江山氣韻。
本文系【陳洪標寫字說畫】原創,由中國作家協會會員、書畫評論家陳洪標撰寫,圖片來自網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