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問籍貫,通過你喝的牛奶就能知道你是哪裡人

每個人記憶里一定有一段是屬於媽媽熱好的牛奶的。牛奶是溫情的,但中國的牛奶業是一部跌宕起伏的大戲,既有歡,也有悲。今天就讓我們來聊一聊中國各地的牛奶產業和特色。

老北京人喝奶,離不開富康奶牛場的創始人李貽贊。1952年,他讓沒喝過消毒鮮奶的北京人喝上了巴氏消毒牛奶,這種技術也用在了1956年成立的北京牛奶總站,即三元的前身。天津的海河牛奶則承載了天津人的生活,是天津味道。河北的君樂寶主攻酸奶,樹立起了河北乳業的正面形象。

繪圖/劉昊冰

1920年左右俄國人在哈爾濱開設乳品廠生產巴氏殺菌奶。東北人學習了奶牛飼養和奶製品製作的多種技術。北緯45度的黃金奶帶和世界僅存的三大黑土區之一,是完達山得天獨厚的地理優勢。土壤肥沃,牧草豐美,細菌微少。牛吃得好,產的牛奶自然也好。沒有經過均質化處理的牛奶,保留了原始的脂肪,煮沸後的牛奶放涼了還會形成一層厚厚的奶皮。

繪圖/劉昊冰

上海的牛奶一開始是用啤酒瓶裝的,本地農民擠了耕牛的奶,再兜售給外國僑民。後來產業發展,牛奶的盛器也變為了乾淨的玻璃瓶。1949年江澤民同志將美商海寧洋行改名為「上海益民食品一廠」,並於1951年正式註冊「光明牌」商標。1996年光明商標進入上海光明乳業。家家戶戶門口的牛奶箱是上海小囡的童年記憶之一。

浙江地區的學生是喝美麗健和雙峰乳業的牛奶長大的。素有「中國南方奶牛之鄉「稱號的金華,則是李子園的後方根據地。李子園的綠色奶蓋是兒時的玩具,將蓋子輕輕對摺,藏在手裡摁住會發出類似打響指的聲音,特別童趣。

圖/網絡

江浙滬地區的人民把牛奶從商業喝成了藝術。

繪圖/劉昊冰

兩廣地區的牛奶則可以稱作「奶中貴族」,當地人喝的都是水牛奶。廣東的燕塘、風行、香滿樓,廣西的皇氏,都以出產水牛奶為主。兩廣地區的連綿水田,是水牛的家鄉。產量低、營養豐富的水牛奶是牛奶中的貴族,從產出到送出不得超過兩小時,否則會影響口感。

繪圖/劉昊冰

一開始重慶人認為喝牛奶會引起燥熱。但在倡導國貨的實業家陳叔敬和陳敦川大力推銷下,重慶奶牛場的產奶量日漸上漲,逐漸經營起了後來的天友乳業。80多歲的天友,從未停下創新的腳步,占據校園課間的花式奶,在甜品市場分一杯羹的線下甜品店。這麼多年過去,還是媽媽給訂的鮮牛奶最好喝。

繪圖/劉昊冰

大西北的奶業糅合了本土的原始味道。地道的青海人都會自製酸奶,有800年歷史的傳統老酸奶是在瓷碗中發酵的,而借著炕上的高溫形成固態酸奶,酸奶的上層會浮著一層奶皮。但純正的氂牛酸奶味道偏酸,喝前可加糖進行調味。新疆人對酸奶也有情結,。火遍內地的品牌西域春、天潤都是來自天山腳下的「呼圖壁天然有機牧場」。 寧夏是「全國原奶品質區域」,牧草、氣候、水土、陽光,得天獨厚的自然條件為寧夏奶牛繁衍創造了絕佳環境,更造就了口味醇香的寧夏牛奶。

繪圖/劉昊冰

一方水土養一方人,一方乳業造就一方人的記憶。中國人對本土奶牛和家鄉的感情總是特殊而溫暖的。你小時候喝的是哪個牌子的牛奶?

-END-

編輯丨木蘭

地圖編輯丨劉昊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