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小果在公交車上聽到了兩個孩子媽媽的對話:
媽媽1:我家孩子之前上的是私立學校,暑假又上了幼小銜接課程,至少這半個學期的成績應該是不怎麼需要操心了!
媽媽2:我們幼兒園玩了3年,現在想想還是你的選擇是對的!我到時候只能到時候硬著頭皮上了!
對話中,媽媽1的話多少讓我有些驚訝:這麼早就讓孩子拼成績了真的好嗎?
事實上,在小果看來,一二年級的學生家長培養孩子的重點是:培養各種良好的習慣。
1、6-8歲的孩子還處於依賴父母的階段
《你的N歲孩子》系列書籍的作者、美國著名兒童心理學家絲埃姆斯在《你的9歲孩子》中表示:
孩子還在8歲的時候,無論媽媽多愛他,他都覺得不夠;
但一旦孩子到了9歲,他開始了史無前例地抗拒媽媽,既不想看到她,更不想聽從於她。
也就是說,6-8歲的孩子雖然獨立意識更強了,但是這個階段的孩子依舊是依賴家長的,對家長的話更多是深信不疑的。
9歲以後的孩子則變更加獨立、自主,想要按照自己的方式去完成一件事情。
2、壞習慣一旦養成,在9歲以後就很難再改變了
美國作家托馬斯·科里在《富有的習慣》中寫道:
通過對美國5萬個家庭的調查研究,布朗大學新英格蘭研究中心兒科心理學項目的主任普萊斯曼博士發現:
人類兒時養成的習慣在9歲以後就很難再改變了(《美國家庭療法雜誌》,2014)
因此,如果家長希望孩子能養成更多的良好的學習和生活習慣,在孩子上一二年級時一定要主抓習慣。
那麼,一二年級的孩子主要要養成哪些良好的習慣,父母又該如何引導呢?
1、合理安排時間
家長們會發現,有很大一部分孩子不願意一回家就寫作業,原因是:寫得了作業來就沒有時間玩了....
不用說孩子,在日常生活中我們家長自己往往就有這種感覺,事情多時間少,恨不得自己有分身術,同時完成多項任務。
可問題是,同樣是一天24小時,為什麼那些商業大佬們卻能硬生生過出48小時的感覺?
難道他們的一天真的不止24小時?
其實,早在18世紀,德國詩人歌德就給出了答案:
善於利用時間的人永遠找得到充裕的時間,也就是說,懂得對自己的時間進行合理安排,你永遠會有充裕的時間來完成自己想做的事情。
那麼,父母如何引導孩子進行合理安排時間呢?
(1)教孩子認識和感受時間
6-8歲的孩子雖然對時間有了一定的觀念,但是很多孩子(尤其適合在6歲這一年),對時間的長短是沒有概念的,孩子沒辦法感受10分鐘20分鐘分別有多久。
因此,家長在平時陪孩子完成家庭作業時給孩子規定好相應的時間,然後用鐘錶來計時,讓孩子感受到時間的流逝。
或者在讓孩子看電視的時候進行時間規定(比如看20分鐘),鬧鐘響後就自覺關閉電視。
用這些方法來讓孩子明確感受到時間的流逝,逐漸懂感受到「珍惜時間」「節約時間」以及「合理安排利用時間」的意義。
(2)引導孩子對自己的時間進行安排
一二年級的孩子沒有這種意識,家長一定要主動和孩子討論這個話題。
剛開始可以從安排放學後在家的時間開始,比如:
放學回家後用1個小時時間來完成作業(語文40分鐘;數學20分鐘);
晚餐後可以看20分鐘電視(每次鬧鐘一響,要主動關電視);
晚上8:30—9:00是親子閱讀時間;
9:00 以後上床睡覺;
早上6:30起床;
當孩子已經形成了相對固定的每日時間安排計劃後,家長就可以逐漸引導孩子對周末一整天進行安排。
2、閱讀的習慣
幾乎所有的家長都知道從小培養閱讀習慣的重要性,但真正能用心引導的卻很少。
那麼有沒有什麼好辦法能讓孩子愛上閱讀呢?請接著往下看
(1)呵護孩子閱讀的興趣
《爆笑校園》《父與子》《腦筋急轉彎》等等類似的搞笑書籍在6-8歲孩子中應該是最受歡迎的書了。
可有很大一部分家長會覺得這類書籍「字少畫多,沒營養」而組織孩子看這類書,相反會讓孩子看《成語故事》、《少年版三國演義》等「自多圖少」的營養書籍。
家長的做法不僅僅沒辦法培養孩子的閱讀興趣,相反還會打壓甚至是摧毀孩子的興趣。
作為家長,一定要允許孩子在課餘時間看自己喜歡的漫畫書。在親子閱讀時間可以一起看一些老師推薦的讀物。
(2)父母以身作則
言傳身教,如果家長自己都做不到這點的話,那麼又如何要求自己的孩子要做到呢?
事實上,培養一二年級孩子的閱讀習慣並沒有要求家長在孩子面前每時每刻都看書,
而是每天睡前固定30分鐘放下手機,沉下心來和孩子共讀一本老師推薦的繪本就這麼簡單而已。
(3)準備一個屬於孩子的書架
給孩子營造一個良好的閱讀環境:一個安靜的閱讀,一個屬於孩子的書架,擺上所有孩子們喜歡的讀物。
相當於把讀書融入到生活中,就像小時玩玩具一樣,每天都要做。
3、複習的習慣
作為學生,需要記憶的知識點非常多。
但家長不難發現 ,孩子們經常忘記一些很基本的知識點,以至於在考試中無法取得良好的成績。
這其中很重要的原因是:不了解記憶的規律,沒有及時複習。
根據艾賓浩斯遺忘曲線,如果學生沒有及時對所學的知識點進行複習,那麼之前已經記住的知識點就會逐漸淡忘,具體如下圖所示:
既然人的記憶有這種特點,那麼家長如何引導孩子高效複習?
(1)每天做作業之前進行一次知識點的回顧
經過一一整天的時間,孩子腦海中對老師課內知識點的記憶量剩下35%左右。
家長必須要根據老師布置的作業內容,帶著孩子一起把書本上的知識先溫習一遍。
之後,再通過做習題鞏固一遍。
(2)引導孩子睡覺前、起床時對需要背誦的課文進行回顧
背書也是很多孩子頭疼的一件事情,部分一二年級的孩子每天語文背誦的部分就要花費將近一個小時的時間,但等到第二天老師讓背誦的時候又忘光了......
如果家長能夠有意識在孩子睡前或者早床的時候和孩子一起回顧一下所背內容的話,孩子的辛苦付出就不會經過短短一個晚上就付出東流了。
(3)每周對重要的知識點進行一次回顧
很多學校周五的時候都會有一張周末檢測題,家長可以根據上面的知識點,拿出書本,幫助孩子過一遍。緊接著再進行做題鞏固,這樣能很好地達到複習的小果。
喜歡我們的文章記得點贊、轉發和收藏
有什麼想說、想問的都可以在評論區留言
小果君將及時為您回復解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