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湯山礦坑公園:「窩」在坑裡的國家公園

2020-04-05     石材生意圈

南京湯山礦坑公園

張唐景觀

(俯瞰視角的南京湯山礦坑公園)


一般來說,所謂國家公園,都兼有公園品相與遊憩價值,擁有完整獨特的自然生態、美麗宜人的風光景觀,是人們親近自然環境、品味生態景觀的一方恬靜好去處。但倘若認真研究,你會發現,在我們國家,還存在有另一批獨特的國家公園,它們沒有一般國家地質公園那樣的奇絕山河、華彩大地,也不同於各類國家自然保護區的動植物豐富多彩,它們有一個「另類」的共同名字:國家礦山(坑)公園。

南京湯山礦坑公園就是其中之一。

(湯山礦坑公園入門設計,也保留了一些原有的記憶色彩)

(鳥瞰南京湯山礦坑公園)


若你親臨參觀,你一定會對南京湯山山體南側幾個清晰可見的廢棄採石宕口印象深刻。在2017年12月以前,那裡還只是原江寧縣龍泉採石場留下來的幾個採石宕口。它的重生,完全得益於南京市「城市雙修」(生態修復、城市修補)試點工作的開展和湯山國家級旅遊度假區的驗收。在設計之初,當地政府便設定了以現狀地形地貌為基礎,深耕湯山歷史人文與礦坑文化,充分利用了區域內現有的植被與礦山資源,通過濕地、草甸、湖區等景觀元素對其進行生態系統恢復、景觀風貌恢復的目標,希望把這裡打造成國家城市雙修試點和全國礦坑修復的示範性案例。雖然經過人為開採後的石灰岩壁顯得瘡痍而破碎,但撲面而來的恢弘尺度依舊給人強烈的震撼。經過歲月洗禮,採石場地質岩層間已然悄然長出植物,與冷峻的石壁搭配成漂亮的肌理,讓整個採石場的岩壁看起來好似一副大自然鬼斧神工的山水畫卷,這也給設計團隊提供了豐富的靈感來重新規劃設計這些礦坑。

(場地原始風貌)

(植物已經悄然從破碎的石縫中慢慢長出,與冷峻的石壁搭配成漂亮的肌理)

設計團隊通過梳理現場地形和水文,在已經被破壞的自然碎片基礎上打造了豐富的體驗場所,包括四個不同景觀功能的宕口,阡陌花澗、礦野拾趣與三疊湖,以及服務配套的餐廳茶室等。原有山體上的四個宕口,互相獨立並不相通。這個獨特的條件允許各個採石坑可以有不同的功能定位:最東側的宕口深而隱蔽被定位成靜謐休閒的溫泉酒店附屬設施;最西側的開闊寬廣,被用於音樂節露營房車等熱鬧的公共開放場所;中間的兩個宕口則成為公園遊覽的體驗區——攢子瀑布和天空走廊。

(場地原本是一個廢棄的採石場,項目的初衷是如何讓這幾個赫赫然的宕口復綠,並為未來的旅遊休閒活動提供場所)

經過地質專家綜合評估,因採石破壞的湯山山體岩壁由於其特殊的地質特徵,即使經過加固,也不能完全排除未來崩塌和落石等安全隱患。因此,設計團隊對景觀的遊覽路線和方式進行了多種可能性研究,綜合安全、造價、體驗、生態等多個因素,最終設計出了最合理、最安全的方案。

(獨特的場地條件與設計相結合)

(弧形空中走廊)

(設計對景觀遊覽路線和方式進行了多種可能性研究,綜合安全、造價、體驗、生態等多個因素做出選擇)

進入公園,人們會先來到自然匯水而成的濕地湖泊區,然後可沿坡道到達濕地草甸及阡陌花澗。通過一個「時光隧道」進入第一個宕口的底部,然後拾階而上逐漸體驗曾經的採石場粗獷陡峭的岩壁,幾經轉折到達一個可以遠眺公園全景的平台,這裡是舊有採石場堆放廢棄石渣形成的一個相對平坦的場地。之後,通過棧道進入相鄰的另一個宕口,沿側壁逐漸下到坑底,從坑裡出來到達礦野拾趣樂園。

(遊人進入公園後先到自然匯水而成的濕地湖泊區)

(疊水湖泊)

(濕地草甸及阡陌花澗)

(戶外露天場地)

(可以遠眺公園全景的平台)

礦野拾趣樂園原為採石場堆放廢料的地方,原有植被和水文已被完全破壞。設計團隊根據現場條件,在恢復水文生態加固山坡基礎上,將攀爬、滑梯、鞦韆滑索、蹦床等等活動設施組合在一起,形成具有礦坑特色的遊憩場所。

(狂野拾趣樂園)

(攀爬、滑梯、鞦韆滑索、蹦床等各類活動設施)

儘管南京湯山礦坑公園是個成功的廢棄礦坑改造項目,但我們不能忽視這四個偌大的宕口帶來的震撼。設計團隊有意地不對這四個宕口做過多的復原,是為了告誡我們對自然要懷有敬畏之心,即使我們已經掌握了越來越強大的工程能力,也要意識到人為力量在自然面前依然渺小。正如「張唐景觀」設計團隊的張東所說:「 自然山水一旦傷筋動骨再自我修復是一個漫長的過程。人為介入簡單地覆蓋上一層土壤將其變綠可能是容易的,其生態意義卻非常讓人質疑。讓採石破壞的崖壁人工變綠需要花費的代價非常大,其效果卻難以預估。那麼如果掩蓋錯誤並不能讓人類未來少犯類似的錯誤,不如讓人看到這些破壞,從而更加敬畏和珍視自然。這何嘗又不是一種環境教育。

(設計草圖)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m2oCSnEBnkjnB-0zU7MG.html














石雕龍頭龜

2020-04-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