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嘉有個行政村,只有210人,夏天不用開空調,常年需要蓋棉被

2019-07-22     溫州古道




位於巽宅、金溪、茗嶴交界的崇山峻岭中,有一個只有200來人的地方,它卻有著不尋常的資源,猶如巨大盆景的紅豆杉因為直徑達1.2米以上堪稱永嘉之王,從高山飛流而下的水曾經有個名字叫疊峰山水。

與楠溪江邊的村莊相比,深入腹地5公里的石坑無疑是盤山公路之上的制高點,和同是茗嶴鄉底嶴村的高峰相比又是矮了一大截,在峰谷起伏的旮旯里,從山坡到平地,高低錯落,從竹林到溪澗,清凈碧悠,散發著一種久經歷史風雨洗滌後的沉香,浸潤著人們的肌膚和無拘的心靈。

很多人搬出去了,不是搬到城裡生活就是到外面打工,剩下20來個老人卻在堅守著一份希望,能讓這片原生態資源變成一種謀生的手段,在深山老林中,幸福也如眼下無處不招搖的杜鵑花一樣綻放。



曾經是一條讓人眼饞的商道

石坑村黨支部書記湯娟娟娘家在巽宅鎮龍前村,從現狀來看,兩個地方不那麼般配,龍前的交通比石坑便利多了,可在過去恰恰相反。

她說,當初家裡人的意見是,石坑是去橋下甚至從韓埠乘船到溫州的必經之地,做小生意或當挑夫,親人可以有免費歇腳的地,吃個點心暖融融地再上路是何等的愜意。

就這樣,這批六七十歲的人中間,龍前嫁到石坑的達6人之多,可想而知,石坑作為曾經的商道有過光榮歷史。當外面的世界越來越精彩時,石坑卻變得越來越封閉,甚至無人問津,公路沒有通之前常住人口只有9個,被時代遠遠地甩在後面。

2007年舉家在外經商的湯娟娟被大家請回來建一條通向山外的公路,她的兒媳婦也是龍前人,為了接通娘家的路和大家共同走出大山,經過她四處奔波,原本3.5米寬的公路增加到4.5米,2009年水泥路全覆蓋,村民們過年也回家了,有錢也蓋房子了,似乎找回了那種尊嚴和自信。


現在是一片讓人賞心的山水

太陽悄然爬出山巔,如線似縷的七彩陽光,將晨霧驅散,天空充滿著青光,像被人用水沖洗過一樣清凈。這個只有210人在永嘉人口數最末之一的行政村離開了古道商路的依託後,憑什麼去贏得未來呢?

沿著小溪的流向,順著水流的聲響,我們拾級而上,在山坳一處的坑角瀑布如細雨飄散,溫柔而嫵媚,潭底有一股清泉在冒泡,當地人美曰其名:龍噴水。幾年前在溫州一帶名噪一時的疊峰山水的源頭就在這原生態的大自然中。那麼,當時為何會被疊峰山水的投資人相中的呢?

聽說石坑的水很神奇後,2007年1月18日下午,記者曾經和上塘城關中學的陳元明、湯進有、徐曉良等三位自然老師和溫州市質量技術監督檢測院的工程師葉國鈐等人,趕赴茗嶴鄉石坑村,要從科學的角度來解開石坑村的水有輕重之分的迷底。

取自不同溪坑裡的水進行測量,結果表明「重的水」的密度1.022g/cm3,「輕的水」的密度約為1.018g/cm3。純凈水的密度為1g/cm3,這裡的水的密度與純凈水有偏差,表明這水裡含有其他礦物質。

可惜的是疊峰山水由於各種原因淡出人們的視線,當記者在石坑廠區發現嚴陣以待的「裝束」時,村民們說從去年底開始醞釀東山再起,如果疊峰山水順利「王者歸來」,小小的石坑就有大大的奔頭了。


夢想是一個讓人期待的明天

客中常有八珍嘗,那及山家野筍香,這是清吳昌碩《詠竹》,也道出了石坑的特產。村莊前後是密密的竹林,竹筍和家禽成為驢友的最愛。每當夏季來臨的時候,背包客會自帶帳篷到石坑避暑,蚊蠅極少,大熱天也不用電風扇,常年蓋棉被。

前山有一棵450年左右的紅豆杉,是驢友們的最愛。紅豆杉挺拔的軀幹,綠色的葉,清翠油亮,像一把綠色的傘,超凡脫俗。據了解,雖然永嘉有七八百年的紅豆杉,但直徑達1.2米以上的非常罕見,是遊客心中的紅豆杉王。村民們還介紹附近有紅軍洞,可以容納上百人等等,石坑給人的不只是一點點神秘。

對於未來,他們有不少期待。一是在底嶴村黨支部書記的幫助下,去年開始互通之路已經打通(水泥路沒鋪),也成為巽宅到金溪到橋下的一條新路,勢必帶動不少的人氣;二是今年2月拆除的21間危房改造農田,打算在觀光農業上有所作為;三是村莊十來座房子一半是新的,一半是舊的,新的如果弄上牆畫,無形中帶動避暑的遊人慕名而來。

他們絕大部分邱姓,熱情而又團結。如果有人上門做生意,挨家挨戶都要購買,否則擔心下次不來了。他們從去年重陽節開張的居家養老中心,每天兩餐一直堅持著,像一個幸福美滿的大家庭,從那些舒展的眼角里印證了人與自然以及鄰里之間的和諧。

道別時,老人們說:能不能讓我們的手機和大家一樣有信號,想子女時通個電話也方便些。記者無語,縱然有很多的夢要去做,但現實卻是那麼柔弱易碎,連我們打電話這個平常不過的習慣動作,竟然成為這裡人們的奢望。

石坑,就某個程度而言,帶點點塵封的閉塞或捎點點夢想的衝動。

來源/中國永嘉微信公眾號

永嘉傳媒集團全媒體記者 湯海鵬 汪學斌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m--wGGwBmyVoG_1Z5wpI.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