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格洛納斯」起死回生,設備國產化率大幅提高,或因有北斗相助

2020-03-22     強國兵器


全球衛星導航系統示意圖

一直以來,在全球導航衛星方面,以美國GPS、歐洲「伽利略」、俄羅斯「格洛納斯」、中國北斗這四大全球導航系統為代表,呈現著四足鼎立的局勢。但它們四個並不能算是勢均力敵,反而除GPS外,其他三個都可以說是迫於GPS的壓力才開始研製的,其中又以俄羅斯的「格洛納斯」最慘。之前,俄羅斯都已經表示「格洛納斯」是處於瀕死狀態了,不過最近卻有了新的轉機,俄羅斯的「格洛納斯」導航系統可能要「起死回生」了。

據俄媒報道,俄羅斯國家航天公司總裁德米特里·羅戈津表示,俄羅斯新型衛星中應用的航天級微電子設備的國產化率在3年內從53%上升至80%。據悉,2020年,俄羅斯將逐步啟用「格洛納斯-K1」新一代衛星,與上一代衛星相比,「格洛納斯-K1」衛星的俄羅斯國產電子設備比例已經大幅提高。這也表示俄羅斯的「格洛納斯」導航衛星系統將迎來新生,不再懼怕美國對俄羅斯衛星設備的封鎖。

俄羅斯國產衛星示意圖

此前,俄羅斯「格洛納斯」導航衛星中的設備,至少有40%需要從歐美國家進口,大大限制了「格洛納斯」的建設速度。特別是在2014年,美國開始嚴格禁止向俄羅斯出口航天級和軍用級防輻射電子設備,這之後「格洛納斯」導航衛星的建造可以說是舉步維艱。雖然俄羅斯已經醒悟不能指望美國不再針對俄羅斯,但想要進行衛星設備國產化也不是一句話那麼容易,之所以「格洛納斯」會迎來現在這樣的轉機,很可能與中國的北斗有關,或許是因為有中國北斗相助。

北斗

目前,距離中國北斗系統的全面建成僅剩最後一次發射。建設北斗的過程並不算順利,與「格洛納斯」一樣的是,北斗衛星在關鍵設備上也被國外公司「卡脖子」過,三番兩次的拒絕向中國交付之前採購的衛星設備,刻意阻撓北斗衛星的建設,但這些國外公司也不過是馬前卒,真正的幕後主使是誰相信群眾的眼睛是雪亮的。從這個角度來看,北斗與「格洛納斯」可以稱的上是同病相憐。但或許是經歷的多了,中國對此也早有預料,相比俄羅斯的「格洛納斯」,中國北斗要先一步完成國產化,擺脫對國外公司的過度依賴,也因此,才有了後面北斗與「格洛納斯」的故事。

北斗

此前,中俄開啟了衛星導航合作,這次合作深入且全面,北斗與「格洛納斯」將實現兼容與互操作。在這次合作中,相比北斗,可能「格洛納斯」獲益要更大一些。因為之前說過,北斗已經基本完成全球衛星系統組網,是可以與GPS相提並論的成熟的衛星導航系統,但「格洛納斯」卻因為種種原因而變得半死不活,這次合作是「格洛納斯」學習成長的機會。至於「格洛納斯」衛星電子設備國產化程度能大幅度提高,未嘗不是得到過北斗的幫助。(余果)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lzkXBHEBnkjnB-0zSvw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