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們為什麼這麼牛】系列報道之一:全路拔頭籌 風景在背後

2019-11-29     南昌鐵路


集團公司代表隊

在全路車輛技能競賽中取得佳績回眸

11月8日上午,經過為期4天的激烈角逐,國鐵集團車輛系統2019年客車職業技能競賽在昆明勝利閉幕。南鐵代表隊以80.41分的總分,在全路18個代表隊中脫穎而出,奪得團體冠軍這一分量最重的「金牌」。這個分數比亞軍足足高出了1.32分。而亞軍和季軍之間,只有0.01分的差距。

無獨有偶,在此之前舉行的全路貨車運用職業技能競賽中,南鐵代表隊奪得團體二等獎和檢車員團體冠軍。

對此,國鐵集團機輛部副主任吳國棟並不感到意外。他直言:「南昌局集團公司車輛系統很有技術底蘊,奪冠實至名歸。」

(南鐵選手在全路客、貨車輛技能競賽中摘金奪銀)


精準培訓 沉澱深厚底蘊

國鐵集團組織的全路客、貨車職業技能競賽,每兩年才舉辦一次,可謂是各集團公司車輛系統整體技術水平的「高考」。要想在這樣的大賽上獲得團體佳績,不能依賴個別尖子「包打天下」,得靠整體實力才能勝人一籌。

集團公司車輛系統歷來高度重視職工教育培訓工作,從車輛部、各車輛段(動車段)到車間,各級領導都將職教工作當成保證安全生產的根本大計來抓。南昌車輛段的皮鄭江、肖善紅,福州車輛段的計培民,南昌南車輛段的譚志勇、楊彪,福州東車輛段陳勇等一大批全路叫得響的技術能手,不是被安排在段職教科,就是擔任兼職教師。他們將自己的技術和經驗傾囊相授,不斷為車輛系統「人才蓄水池」補充新銳力量。

(學技練功師帶徒)

在日常技術培訓方面,各車輛段(動車段)按「幹什麼、學什麼。缺什麼、補什麼」的原則,根據不同培訓對象,開展差異化「精準培訓」。他們將適應性培訓工作化整為零,突出班組長「每周一學」、「每月一練」培訓的主體責任,建立車間「每季一檢」抽考機制。這個機制充分發揮了班組長、班組業務輔導員教育培訓職能,使精準培訓起到對職工技能「補缺堵漏」的作用。為增強職工學技練功的自覺性,南昌車輛段在主要行車崗位星級員工評定辦法中規定,以年度為考核周期,按理論考試、實作考試、工作業績3:4:3的考核權重評分。這個事關每個職工切身利益的評定機制,極大激發了職工群眾學技術練功的積極性。


(現場演練摳細節)

據統計,僅南昌車輛段,今年前10個月就已舉辦了適應性培訓班共94個,培訓人員累計達9803人次。在組織普訓的同時,他們還組織了6期客車檢車員技術骨幹強化培訓班、1期DC600V客車車下電源裝置檢修骨幹培訓班及1期塞拉門維修骨幹人員培訓班,共培訓132人次。這些技術骨幹不僅在日常生產中成了班組裡的頂樑柱,而且有多人獲得火車頭獎章、全路技術能手、江西省技術能手、集團公司技術能手等榮譽稱號。今年3月,部分技術骨幹在普速客車區域成立「創新工作室」。該工作室不僅解決了許多現場維修難題,而且吸引了不少青工加入到「學技術,攻難關」的行列中來,起到了以點帶面,加速人才梯隊培養的作用。


捍衛榮譽 匯聚不竭動力

今年5月,接到國鐵集團組織全路客、貨車職業技能競賽的通知後,集團公司領導高度重視,迅速而周密地部署了相關工作。各車輛段通過段內選拔、江西省「振興杯」技能競賽層層考驗,脫穎而出的技術尖子實在太多,如何優中選優,竟然成了集團公司車輛部「幸福的煩惱」。最終,經過公開選拔,綜合評估,確定了參賽人選。

(賽前準備 多學幾招)

南鐵所有參賽選手,利用業餘時間來進行賽前準備工作。他們在干好本職工作之後,集中精力做好參賽「模擬」演練。參賽選手們仿佛回到了高考前夜。只要稍有閒暇,必定手不釋卷,每日睡眠時間一壓再壓。為幫大伙兒鞏固知識,檢驗學習效果,南昌、福州、南昌南、福州東車輛段職教科還為每個工種準備了50套模擬試卷。選手們啥時有空,就啥時去職教科刷題。

理論複習還好說,實作訓練則大不易。時下,「三保三增」攻堅會戰正進行得如火如荼,車輛段的庫存車大都上線創效益去了。扣車作訓練專用?這種事想都別想。別說根本不可能集中聚齊競賽所涉及的10餘種車型,就算是有這麼多車,各車輛段也找不到空閒股道可供長時間擺放。選手們的實作訓練,只能結合日常檢修工作一併進行。教練員們每天從早到晚,得不停地趕場,爭分奪秒地指導徒弟們訓練。

這樣的狀況,整整持續了兩個月之久。雖說苦不堪言,但教練員和參賽選手們均咬牙堅持著。因為他們心裡清楚,參賽的機會來之不易。只要走上賽場,每一個人都代表南鐵,勝負關乎集體榮譽。這些人心中那股絕不輕言放棄、誓為南鐵爭光的堅定信念,以南昌車輛段的孫志斌最具代表性。

(用心檢點 練就慧眼)

10月21日,離開賽還有13天。孫志斌在這一天的實作訓練中不慎受傷,左腳小趾斷裂。九江市人民醫院的骨科專家會診後,稱西醫對這傷情無藥可治,只能用塑料板固定傷腳,臥床靜養45天,待它自行癒合。

靜養45天?那比賽怎麼辦?孫志斌一口回絕了各級領導讓其退賽休養的好意,他堅定地表示:「時間來不及了,臨時讓人頂上,會拖累整個團隊。我都準備了這麼久,只要還有一口氣,我就要上賽場!」被他的剛烈深深打動的金牌教練皮鄭江,動員各種社會資源,終於為他尋獲了一位退休在家的骨科老中醫。老中醫也被孫志斌的精神所感動,傾其平生所學,為他量身訂製了一套特殊醫療方案,並叮囑再三:賽前仍需靜養,參賽時只能用腳後跟承力,千萬別讓腳趾再受刺激。

孫志斌賽前雖被迫靜養,但實作訓練卻一天也沒落下。他仿照電影《飛馳人生》男主角的做法,坐在床上口呼手比,在腦海里一遍遍摳實作過程中的每個技術細節。用這種特殊的方式,努力保持自己的技術狀態。


無懼困難 逆境強勢奪冠

此次南鐵代表隊在客、貨車技能競賽中分別奪得團體冠軍和團體二等獎,雖不似玄奘要度九九八十一劫,但也遭遇並戰勝了重重困難。

以最具代表性的客車競賽為例。昆明的高海拔,讓參賽選手們下車伊始就出現了程度不一的高原反應。許多人從凌晨2、3點開始就失眠,白天難以保持充沛的體力和精力。好在車輛部思量周全,提前了數日率隊抵達昆明適應環境。車輛部領隊李祖程、南昌車輛段總工鍾國才、福州車輛段總工林建金客串體能教練,他們仨兒每日一早組織大伙兒晨練,總算在比賽前將選手們的狀態調整了過來。

好不容易克服了高原反應,11月4日下午參觀實作競賽場地時,眼前的情景又讓南鐵代表隊大吃一驚:這場地實際上是昆明車輛段新建的定檢庫,庫內地溝很淺,人鑽進去直不起腰。與平時訓練大相逕庭的條件,意味著選手們已經形成肌肉記憶的一整套動作必須重新調整。極富經驗的皮鄭江和肖善紅處變不驚,他倆在短時間內歸納出新的技術檢查要領,逐一傳授給每位參賽選手。事後證明,這套新要領非常管用。非但如此,每天實作比賽結束後,甭管多晚,教練組都會開總結會,為第二天的比賽制定策略,並極力幫選手們減壓。

(征戰春城 傲視群雄)

高手過招,比的不僅是技術和心態,一些客觀因素有時也會對比賽結果產生重大影響。實作比賽開始前,南鐵代表隊在出場順序上抽到了「下下籤」:客車檢車員項目最後一個上場,車輛乘務員項目倒數第二個出賽。這就意味著參加這兩個項目的南鐵選手得在「禁閉室」里熬上一整天,白白消耗精力和體力。等他們終於能上場時,天都黑透了。白天一眼就能看「透」的故障,晚上只能憑藉著手電筒的光亮費力搜尋。而更換閘瓦片托、分解組裝車鉤這兩個需要和鐵鏽「較勁」的項目,南鐵代表隊卻又抽到了第一個出場。同等技術水平的選手完成這兩個項目,先出場的肯定更費時費力。

非但如此,由中車集團專家組出的實作故障題,無論是思路,還是設置手法,都與現場出身的教練們有明顯差異。例如,在全車制動故障檢查這個項目中,專家組出了個極其罕見的「單元制動缸活塞杆連接圓銷錯位」故障。由於圓銷所處位置非常刁鑽,無論是眼看、手摸,還是檢點錘敲擊,都難以察覺。得注意到制動管線的微小錯位,方能順藤摸瓜瞧出端倪。

困難一個接一個,但都沒能動搖南鐵選手們力爭上遊的決心。紮實的技術功底,過硬的心理素質,輔之以教練員們的點撥,南鐵客車代表隊的19位參賽選手在賽場上將南鐵職工的風采展現得淋漓盡致,個個都為奪得團體冠軍貢獻了力量。其中有8人獲得了好名次,5人榮獲「全路技術能手」榮譽稱號。拖著傷腳咬牙上場的孫志斌,以0.05分的差距,屈居客車檢車員個人全能第4名。這個成績在南鐵選手中算不上最好,但卻讓諸多同行肅然起敬。南鐵貨車代表隊10位參賽選手也有5人獲得了好名次,其中4人榮獲「全路技術能手」榮譽稱號。

(《南昌鐵道》近期就南鐵選手在全路車輛技能競賽獲得佳績作了連續報道)


南鐵選手們個個不含糊,來自南鐵的4位裁判也是好樣的。他們在比賽中不偏不倚,公平公正,在全路選手中有口皆碑。最終,客車競賽組委會從全部72名裁判中,根據選手評議,優中選優,僅授予了兩人「優秀裁判」榮譽稱號。集團公司車輛部塗曉劍就是其中之一。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lxsItm4BMH2_cNUgxRz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