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然高中只有短短三年,但是對於處於青春期和人生關鍵發展階段的孩子們來說,每一年都是非常重要的,每一年孩子都會有不同的心理和不同的階段。
這時候,家長往往很困惑,孩子到底焦不焦慮?孩子需不需要我的幫助?孩子為什麼不聽話?孩子到底在想些什麼?
今天,果老師就為大家帶來對於高中生不同時期心理特點以及溝通方式的解剖,家長們可以收藏起來好好看看哦~
心理特點:
高中生正處在心理上脫離父母的心理斷乳期,隨著身體的迅速發育,自我意識的明顯增強,獨立思考和處理事物能力的發展,高中生在心理和行為上表現出強烈的自主性,迫切希望從父母的束縛中解放出來。而他們的感情變得內隱,即內心世界活躍,但情感的外部表現卻並不明顯。這些特點常阻礙著父母與子女的相互了解。
學科特點:
高中的學習深度和難度較初中上升到新的台階,跨度很大,特別體現在數學、英語、和物理學科,很多學生都是上課能聽懂,課後作業也認真完成了,結果成績不理想,很多學生甚至出現了不及格的情況。這個時候家長和孩子都很困惑,其實癥結就在於學生的知識遷移能力差,綜合學習能力急需要提高。
家長不能盲目相信孩子自己就可以解決問題,因為高中的各科學習都是知識的延伸,並且有很強的關聯性,一個知識點或是知識模塊出現問題會導致這個科目的學習遇到瓶頸,應該趁月考之後對學生的問題進行整理和有效解決,在期中考試中能考出好成績。
高一關鍵詞——「難」
從初中到高中是個從量變到質變的過程,高中整體呈現知識量增大、理論性增強、系統性增強、綜合性增強、能力要求增加的「5增」趨勢,而高一又是數學、物理、化學學科難點最集中的年級,所以對大多數學生來說,初三到高一不是個「坡兒」,而是個「坎兒」,必須要「跳」才能完成這個質變的過程。
高一最重要的事情
1.重視高一、成就高考——高一是整個高中階段的開始,抓住高一,讓自己一開始就能占據領先位置,對學生高中階段的發展至關重要,多年的高考經驗顯示:對高一的重視程度和3年後的高考成績成正比關係,要想在高考中取得好成績,一定要從高一抓起!
2.提前動手,從容應對——剛剛經歷了中考,很多學生沉浸在緊張後的輕鬆李,但是學習確如逆水行舟,不進則退,稍一放鬆,可能就會給自己的高一學習製造麻煩,抓住高一伊始,讓自己的高中學習一帆風順!
3.發現漏洞、及時彌補——高中學習比較緊張,發現漏洞千萬不要以太忙、太累為由任其存在和發展,因為知識之間是有內在聯繫的,漏洞不補,會影響其他知識的學習和綜合應用,並且積累得太多,會覺得無從下手,只好放棄,給高考造成很大的損失!
4.成績波動、正確看待——高一學習成績波動是非常正常的事情,一般來說,只要適應了高中老師的講課方式、掌握了高中知識的學習方法,成績都會逐步上升並且趨於穩定的。因為成績的暫時下降而失去自信或對某個學科失去興趣,是得不償失的。
心理特點:
此階段由於很多學生目標不明確,既沒有高一時的雄心壯志,也沒有面臨高考的緊迫感,是一個容易出現動盪和茫然的時期。一旦遇到挫折,特別是考試中受到打擊,就會自我懷疑,產生焦慮。有調查顯示:一半以上的學生感到整個高中階段有成績明顯退步的階段,其中大部分學生感到這個階段在高二:
1、在學習上兩極分化日益明顯。
2、偏科現象嚴重。
3、孤獨感和焦慮感較強。
年級特點:
高二關鍵詞——「分化」,高二是一個比較特殊的年級:
一方面已經適應高中的學習生活,另一方面緊張的高三還沒有來臨,所以心裡上比較輕鬆;
同時,高二還要面對多個科目的會考,會分散高考科目的注意力;
另外,很多家長理解上有誤區:高二先輕鬆一下,要不高三就沒有輕鬆的時候了。
這種想法非常錯誤,結果就是高二輕鬆了,到高三也緊張不起來。以上各種因素綜合起來,造成了嚴重的分化,一些學生到高三再想努力的時候,發現為時已晚!
學習方面
1.兩極分化日益明顯,導致不同心理狀態。 高一一年下來,學生在知識掌握程度方面已較明顯的分出層次,即所謂優生和差生。
對優生來說,他們的積極心理得到一步步發展,如興趣上升為樂趣,好奇轉化為求知慾和探索欲。他們充滿自信,學習已成為自覺的行為,並不斷從中得到成功的心理體驗。
另一部分學生在一年學習中(尤其是在考試中)屢遭挫折,對學習的灰心,自卑甚至害怕等心態已漸漸固化,出現興趣轉移,偏科等傾向。學習成績進一步下跌,自信心進一步被衝擊,造成惡性循環。對中等水平的學生來說,學習熱情不高,學習目的僅希望在會考中獲得通過,處於一種淡漠的被動狀態 。
2.歸因心理發生很大變化,學習的主動意識明顯增強。 人總是在不斷總結經驗中前進的。學習成敗歸因心理,影響著學生對待學習的態度和學習行為。
學生抓住了學習活動中矛盾的主要方面,更重視個體學習行為的影響,則會使學生更積極主動地改進學習方法,調整行為模式。這正是當今學生個體主動意識增強的具體體現。
3.對高考的期待與恐懼。高二,要說離高考很遠嗎?不是,高三的一畢業就到自己了!很近?也不是,還有高三的沒畢業呢!這時很多學生就出一種期待和恐懼的心理現象。他們具體表現在上課和學習的時候容易走神和分心、不能集中精力學習、易受干擾、經常幻想將來等。
他們感到很緊張,有的學生恨不得現在就高考,不用再這樣擔驚受怕,這種期待容易出現焦慮心理;
但是,他們一想到要真正高考又感到莫名的恐懼,怕自己考不上好的、理想的大學,所以他們的潛意識有時寧願在幻想中滿足。從而在上課和學習時容易走神和分心,在他們回過神之後又感到很內疚和後悔當初為什麼會這樣,他們恐怕這次走神和分心會影響自己的學習,而同學不這樣,他們在下次考試就會比自己好。
高二最重要的事情
1.均衡發展——高考可錄取依據是總成績,只要沒有嚴重偏科,即便誰各科都成績平平,在高考中也能取得一個不錯的成績。如果在高三衝刺中海能夠部分學科有所突破,就會考得非常理想,所以均衡發展是取得高考好成績的基礎。
2.提前備考——高考考的是整個高中三年的知識,而不只是高三的知識。不要認為高考就是高三的事情,其實每個階段都是在備考,都是在為高考打基礎,高二尤其如此。
3.強化基礎——高一的很多知識是在以後的學習中必須要用到的基礎知識,所以如果發現高一的部分知識沒有完全掌握,千萬不能等到高三複習的時候再去解決,要儘快補上,使自己高二高三的學習更加順暢。
心理特點
此階段孩子的社會意識已經接近成熟,並逐漸形成自己的人生觀和價值觀,對社會現實問題有自己的獨立見解。隨著備考時間的減少,在思想壓力和心理上的波動都會比較突出,出現信心型、迷茫型、放棄型三種形式的分化。
信心型的孩子,在思想上有明確的目標和遠大的理想,有濃厚的學習興趣,有良好的心理素質,基礎紮實,方法科學,學習能力強,各科平衡發展,歷次考試成績穩定,對高考充滿信心。
迷茫型的孩子,在思想上渴望考入理想大學,但由於基礎不紮實,學習方法不當,成績經常被動,從而導致思想不穩,當成績不進步或下降時,比較消極。考試進步時,又充滿鬥志。自感考大學有難度,對前途感到迷茫。
放棄型的孩子,基礎太差,或者經過努力,但成績沒有進步,或者學科發展很不平衡,思想進入「考大學沒指望」的誤區,以致成績越來越差,甚至在關鍵的時候自暴自棄。
溝通方法
1.孩子需要您做最艱難時期的陪護人
孩子的苦惱必須要有發泄的地方,他們只能找最親的家人發泄,如果家長不懂得去體諒孩子,和他一起共情,他就會失落。因此家長必須做好陪護。孩子訴說的過程,也就是自己先釋放壓力的過程。而家長多聽少說,陪孩子一起開心,陪他們一起苦惱,讓他們真正感覺到家長和他是站在一起的,適當用智慧的幾句話點撥。
2.孩子需要您多了解現在的狀況
了解孩子在校情況,介紹一下孩子在家情況,做到橫向縱向比較,心中有數,看孩子的現狀與他自身訂立的目標相差多遠。但回到家中,只能談鼓勵的話,少嘮叨。
(給孩子最好的學習工具:高效學習工具箱——在方法上超越同齡人 )
3.孩子需要的是關注而不過多干預
學習交給孩子自己,充分相信他,家長做好後勤,但不要沒有了自我,後勤服務要適度,如果過分了反倒成了壓力。也不宜為了減壓而一味的放鬆。
4.孩子需要您做一個有前瞻性的家長
多關注高考狀態,默默的關注,適當透露給孩子。多關注專業方面的情況分析,學習掌握志願填報技巧。
5.孩子需要一個良好的學習環境
特殊時期,保證營造一個溫馨、輕鬆和諧的家庭氛圍。給孩子一個安靜、獨立的學習環境。
6.不要抱有太高的期望值
每個家長都會望子成龍、望女成鳳,但是對孩子的期望值,寧願稍微低而不要高,壓力寧小也不要大。
7.關鍵時刻不要自亂陣腳
家長要調整好自己的心態,擁有接受現實的心理,要學會堅強。不要自亂陣腳,以至於影響到孩子的心態!
喜歡我們的文章記得點贊、轉發和收藏
有什麼想說、想問的都可以在評論區留言
果老師將及時為您回復解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