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2日,三頃三村這個義和鎮人口最少的「小不點村」集中拆遷,全村七大姓氏九大家族將搬離這個生活了九十四年的村莊,整體入駐頤正家園,在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實現鄉村振興的道路上,懷著對美好幸福新生活的嚮往,邁開大步,逐夢前行。
作為義和鎮今年拆遷的第五個村,三頃三村緊跟全鎮拆村並居的步伐,全村57戶141名村民一致同意整體搬遷,拆遷協議簽訂率達到了100%。
7月22日,三頃三村廣大群眾早已將全部家當搬入臨時新家,舊房也全部騰空,集中拆遷工作進展非常順利。
6月5日至7月22日,義和鎮先後完成了油坊、千二、北太平、蒲台和三頃三等5個村的集中搬遷,在48天的搬遷中,廣大幹部群眾和眾多網友,對義和鎮搬遷工作給予了極大關注,最近在網上流傳的這段網友留言,反映正是義和鎮廣大幹部群眾的共同心聲:
窮家難捨,故土難離。
舊房拆除,心有傷感。
集中搬遷,大勢所趨。
認清形勢,痛下決心。
舊的不去,新的怎來!
破舊立新,發展陣痛。
今日搬遷,他日復墾。
昔日家園,再變良田。
統一流轉,規模經營。
現代農業,紮根沃土。
新樓潔凈,小區溫馨。
幸福家園,令人期待!
三頃三村村落記憶
三頃三村位於義和鎮政府駐地西南角1.5公里處,區域面積500餘畝,其中村莊占地67.7畝,耕地面積300畝。1925年,濰坊市壽光上口鎮半截河村段氏遷居於此,於沾化縣黃升店吳士斌的三頃三地段上定居立村,故名三頃三至今。1954年成立了互助組,1955-1958年先後成立了初級社、高級社。該村與蒲台村、艾河村、北太平村、西河村同屬於保華社,當時屬於蒲台村的一個生產小隊。1959年該村由保華社分為行政村,孫金貴時任大隊長,分兩個生產小隊。
全村57戶、141口人,主要有單、張、朱、張、王、袁、單、孫、段等7大姓氏9大家族。其中,單姓主要是1932年由山東壽光駕屋村遷入,張姓主要是1930年由山東壽光大家窪鎮王呈村遷入,朱姓主要是1930年由山東壽光大家窪鎮太平村遷入,張姓主要是由1940年山東壽光候鎮四起倉村遷入,王姓主要是1923年山東壽光南河村遷入,袁姓主要是1930年山東壽光道口鎮賢村遷入,單姓主要是1925年山東壽光單家遷入,孫姓主要是1930年山東壽光道口鎮南陳家遷入,段姓主要是1925年山東壽光遷入。多年來,該村先後被評為河口區計劃生育「三為主」模範村、河口區全民普法依法治理先進單位、河口區「五好」村黨支部、全市民主法治示範村、市級小康文明村、省級衛生村等多項榮譽稱號。
編輯:大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