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8日下午,馬伊琍和文章宣布離婚。他們維持了11年的婚姻,有你儂我儂的幸福,有波濤洶湧的曲折,也有「且行且珍惜」的救贖,但最終還是沒能善始善終。與此同時,有網友曝出有民政局的消息,文章馬伊琍已經於今年的五月份離婚了。消息曝光後引起網友熱議。
兩人因《奮鬥》結緣,2006年,兩人的戀情曝光,當時的馬伊琍成名已久,而文章卻是剛從中戲畢業的毛頭小子。大家都不看好這段感情,但2008年這對相差了8歲的姐弟戀甚至連婚禮都沒有舉行,就堅定地走入了婚姻,其後文章也一直保持著「好男人」的人設,甚至他們的女兒叫做「文愛馬」,儼然一對恩愛的「模範夫妻」。
然而,2014年,在馬伊琍懷二胎期間,文章在婚內出軌姚笛,事情鬧得滿城風雨。就在大部分人都以為他們會離婚的時候,馬伊琍一句「戀愛雖易,婚姻不易,且行且珍惜」,原諒了文章。文章也迅速和姚笛「斬斷情絲」,回歸家庭。此後,二人的生活也歸於平靜,這段婚姻又維持了5年。
男人在妻子懷孕期間出軌,大部分女人應該都很難容忍,更別說原諒了。更何況馬伊琍並不曾高攀了文章。處於一線演員地位的馬伊琍就算離婚了,帶著孩子再嫁也不難,根本沒有必要忍氣吞聲。但是,馬伊琍卻選擇了隱忍,最大的可能性就是「為了孩子」。
當時,他們的大女兒才5歲,小女兒才剛出生,沒有哪個做母親的,願意自己的孩子從小就缺少父親的寵愛,生活在一個不完整的家庭。生活中,這樣的事情屢見不鮮。
然而,5年之後,兩人都在微博發文證實確已離婚,讓我們不勝唏噓。這5年時間裡,他們的生活到底過的如何,外人不得而知。但是,既然兩個人最終選擇了分開,他們(至少是馬伊琍)必然想明白了,或者說考慮清楚了,真的對孩子好,未必非要把已經貌合神離的兩個人綁在一起。
作為孩子的親生父母,他們對孩子的愛,並不會因為解除了婚姻關係而改變。比如李亞鵬和王菲,雖然離婚了,可李嫣並沒有因此缺失了父愛或者母愛,更沒有因為生活在「單親家庭」的緣故,變得自卑、孤僻,反而養成了陽光燦爛的性格。
文章和馬伊琍離婚之後,孩子的撫養問題如何安排,暫時沒有曝光,但文章發文宣布離婚的時候說「同行半路,一別兩寬,餘生漫漫,依然親情守候」,婚姻關係解除了,但親情還在。所以,不出意外的話,在孩子的撫養問題上,還是會共同承擔的。
我不知道這個世界上,有多少女人,為了孩子有一個完整的家庭,正忍受著被出軌、被家暴的苦楚。但我想,這個比例一定不小。太多的女人委曲求全,一有離婚的念頭,就想到孩子,心道:忍忍就過去了。然而,名存實亡的婚姻生活,大部分都不會幸福,這樣的家庭也很難和諧。當然,現在鬧得雞飛狗跳的很少了,但貌合神離的夫妻關係,壓抑的家庭氛圍,其實更不利於孩子的成長。
孩子是否能夠健康的成長,父母們很重要,家庭的環境同樣重要。一些父母「為了孩子」,勉強湊合不離婚。那麼,對孩子影響最大的、留下心靈創傷最深的,是父母的離異還是父母婚姻的不和諧?美國的異性調查發現:孩子受到的傷害,並不是來自父母的離異,而是離異前父母相處的方式及處理離婚的過程。「打離婚、鬧離婚,不打不鬧離不了婚」。正是夫妻間的爭吵、矛盾,對孩子的影響最大,最難恢復。
我的一位大學同學,在她考上大學的那一年,終於離婚了。其實,在她6歲那年,父母的婚姻就出了問題。她的父親以及爺爺奶奶都希望要一個男孩子,但因為她的母親是公職人員,不想丟了工作(那個年代二胎還沒有放開,公職人員生二胎不僅要繳納巨額的「社會撫養費」,還會被開除公職),堅決不同意生二胎。於是,父親公然在外面養了「小三」。母親曾對此事提出抗議,但父親總是以「你就是誠心想讓我家斷了香火」為由,變本加厲的在外面鬼混。後來,那個「小三」給她的父親生了一個男孩,那個「弟弟」被接回家之後,父親對她和母親整天非打即罵。
當時年幼的她,受到了極大的打擊。每一次,她的母親都會語重心長的跟她說:我必須給你一個完整的家庭,不能讓你變成單親家庭的孩子,都是為了你才忍受的。她說:曾經的我總覺得,我媽說的有道理,我不能成為沒爸的孩子,那會被人看不起。
然而,父母時常爭吵,對對方施加冷暴力,時常讓她感到恐懼,導致她缺乏自信,性格內向,不善於處理人際關係。她終於明白:一個完整的家庭固然重要,但讓孩子在一個無愛的環境下成長,那簡直太可怕了。
可是,當她終於鼓起勇氣,直視著她母親的眼睛說:「媽,離婚吧,不值得。」她母親依舊自顧自地的說:「再忍一會兒就好了,等你結婚,我就滿足了。」她終於爆發了:你總是說是為了我,好好的一份母愛,卻讓我覺得意外的沉重。這份免強湊合的婚姻,帶給你的是無盡的痛苦。可是,生活在這樣的家庭里,我又何嘗不是備受煎熬?
也許是她的話終於點醒了母親,也許是她的母親看著她長大了,終於在她拿到大學錄取通知書之後的一個星期,和父親辦理了離婚手續。在她大三那年,聽說她的母親再婚了。她說「繼父人挺好的,對我也很好。其實,我都已經成年了,繼父對我好不好已經不重要了,只要母親覺得舒心就好。不過,繼父讓我感受到了久違的父愛。」
她的母親堅持了十幾年,就是為了不讓她成為「沒爸的孩子」,可那樣的「父親」,有,還不如沒有。反而是母親再婚後那個毫無血緣關係的「繼父」,讓她感受到了「久違的父愛」。不知道她的母親聽到這樣的話,會不會後悔自己當初的隱忍和堅持?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家庭是孩子的第一社會。如果家庭不和諧,對孩子的影響很大,甚至遠超過父母離異對孩子造成的影響。路透社的一個報道說,對一些孩子來說,最大的痛苦是在父母離婚前的一段時間。父母關係的不和諧,父母的種種矛盾和衝突,都會使孩子受到惡性刺激,對他們的心理健康極為不利。此外,如果家庭內部的矛盾衝突無止無休,家長就很難用教育和榜樣交給孩子各種態度、價值觀念、行為模式,很難有效地履行教育孩子適應社會的責任。
在這個物慾橫流的時代,愛情似乎越來越經不起時間和距離的考驗,很多家庭都出現這樣那樣的情感問題:夫妻關係冷漠、溝通不良、冷戰、家庭暴力、婚外戀……最終導致離婚率不斷攀升。很多成年人談及自己的性格缺陷,往往說到「父母的婚姻不和諧給我留下了很大的心理陰影」。那麼婚姻不和諧究竟會對孩子帶來哪些負面影響呢?
第一,父母的情緒影響或是日常生活中在孩子面前經常吵架,更甚者因為兩人的情感問題而拋棄孩子,或是把孩子當作出氣的工具。由於愛的需求和安全的需求不能得到滿足,孩子會形成自卑、敏感、脆弱和內向的性格,容易產生各種心理問題,特別是人際交往障礙,而人際關係不良讓很多人陷入抑鬱症和強迫症的泥潭。
第二,由於自幼生活在一個硝煙瀰漫的家庭環境之中,很多孩子渴望溫暖和關愛,在青春期最容易出現叛逆心理,離家出走或者陷入早戀,而且因為幼稚和衝動,飛蛾撲火,一意孤行,受傷的比率非常高。
第三,親眼目睹父母婚姻悲劇的孩子,成人以後往往對愛情和婚姻存在認知偏差,罹患恐婚症的幾率更高。而且由於父母沒有在經營婚姻和善待家人方面為子女做出良好的示範,孩子成人以後在面對自己的婚戀時可能會走彎路,比如:不懂得尊重和體貼,自私冷漠。更有一些缺乏安全感的孩子,形成了邊緣型人格:難以建立起穩固的自我同一性,從而非常依賴與他人的關係來獲得對自己的認同感。在依賴他人的同時又對他人進行猜疑,而且預期自己會被他們拋棄或傷害。通常會衝動、難以控制憤怒情緒。在戀愛中不斷因為敏感多疑而爭吵不休,分分合合,最終讓雙方都受到傷害。
第四,父母吵架對成人而言是很平常、能理解的,但對孩子而言,卻是天塌下來了,他的安全感會受到很大衝擊。與此同時,孩子也會由於耳濡目染變得脾氣暴躁,像父母一樣大吼大叫。如果有家庭暴力現象存在,孩子成人以後往往也會有一定的暴力傾向。
家庭對於個人的影響力遠遠大於我們的想像。一個人成年以後的行為都可以在他幼年時期的家庭環境中尋找到答案。所以,如果真的想對孩子好,那麼,如果婚姻真的無法繼續,分開未必不是一個好辦法。借用文章馬伊琍的離婚聲明里的話來說,就是「一別兩寬,各生歡喜」。婚姻關係解除了,但親情依然存在,父母雙方對孩子的愛並不會隨著婚姻關係的解除而改變。就算夫妻離婚之後,一方選擇連孩子也一起「放棄」了,至少孩子還能脫離之前的不良家庭環境如果還有我那位大學同學一樣的好運氣,能夠遇到一位「好繼父」,說不準還能享受到和睦家庭的溫馨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