委內瑞拉伊朗用人民幣替代美元,中日發出美債信號,事情又有新進展

2020-02-20   BWC中文網

近半個世紀以來,美國經濟通過石油-美元-美債這三者的有機循環,在全球獲取了大量財富。比如,石油美元一直桎梏著全球石油交易;美聯儲利用不同時期的美元鬆緊策略,不斷吸釋著全球利差;而美國聯邦通過向全世界兜售美債,轉嫁了美國每年高達1萬億美元赤字的風險。

而另一面,這三循環又相互作用,當全世界的石油交易不再依賴,甚至大幅甩開美元時,美債這一美元核心資產則變得不再那麼有價值。反之,美債也幾乎充當著石油美元的基石,一旦這一美元核心資產不再受青睞,美國經濟的三循環或滿盤皆輸。無獨有偶,意外的事和新進展果然發生了。

首先來看石油美元層面,隨著美元對石油國委內瑞拉和俄羅斯相關企業制裁的升級,委內瑞拉和俄羅斯方面也突然加大向美元亮劍的力度,即在更多的石油交易中規避美元。據俄媒RT2月19日報道,委內瑞拉國家能源公司PDVSA抨擊美國對俄羅斯石油公司的制裁,稱其背後目的是試圖控制全球石油市場。

PDVSA的聲明是在美國周二將俄羅斯石油公司與委內瑞拉的貿易關係列入黑名單之後發布的。美國指責該石油經紀子公司處理委內瑞拉超過70%的出口,以規避美國的制裁。PDVSA稱,「美國的單方面制裁是針對那些在全球市場上具有競爭力的公司,例如俄石油公司Rosneft,以影響價格,控制或消滅主要參與者,從而控制全球石油市場。」

與此同時,這家俄羅斯公司也抨擊美國的制裁是非法和毫無根據的。BWC中文網能源貨幣專家認為,委俄相關企業的上述表態,意味著,兩國的石油運輸和相關交易或還將繼續,而這一切幾乎都有可能規避掉美元的限制,即不再使用美元貨幣進行相關交易。那麼,委內瑞拉與俄羅斯如何可以規避掉美元的限制呢?

事實上,我們也多次提及,包括俄羅斯、委內瑞拉、伊朗等多個石油國早已開展了向美元亮劍,而去美元化的深度布局。例如,委內瑞拉從2020年起正式開始以石油幣在國際市場上出售和結算石油,並已經簽署了一些銷售石油,鋼鐵和鋁的合同。也就是說,委內瑞拉已公開表明,直接採用石油幣結算包括石油在內的一系列大宗商品。這樣一來,委內瑞拉經濟則或將迎來由窮變富的轉機。

而對於美國日前勸說一些市場停止放棄委內瑞拉原油,其中另一個不太可能的現象是,委內瑞拉數周前就向主要市場之一的印度提出以7折甚至更低的價格向其出售石油,前提是需要以委國石油幣付款。而這對於深陷債務困境和經濟持續大跌的印度而言,是一個不小的誘惑。

值得注意的是,委內瑞拉早在2017年就建議全球的石油國用人民幣計價、交易、結算石油。而到了2018年,委內瑞拉宣布停止使用美元結算,改用人民幣、歐元等進行外匯交易,以替代美元的地位。

這就說明,委內瑞拉或已具備規避掉美元限制風險的多張「王牌」,而這些「王牌」可能也會成為委內瑞拉經濟實現由窮轉富的前提。事實上,這樣的景象,我們似曾相識,因為石油國俄羅斯與伊朗也分別採用了多重類似的方法去美元化。

僅以對人民幣的重視程度上來看,而在俄外匯儲備中,根據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和俄央行數據,俄央行總儲備持有量中近三分之一以人民幣計價的資產。而俄羅斯央行的美元儲備已降至歷史新低。這意味著,俄羅斯或正在用人民幣等非美元貨幣,來替代美元之前的儲備地位。與此同時,伊朗數月前就正式宣布將人民幣和歐元列為主要外匯貨幣,以替代美元地位。

分析認為,這也是原油人民幣期貨誕生以來,在全球市場上不斷提升價值的體現。我們知道,目前,原油人民幣期貨已形成與WTI原油期貨和布倫特原油期貨並行的全球原油期貨格局,這就更意味著美元將收不到更多石油交易的過路費。

值得注意的是,數月前,中國一家石油企業已簽訂了首筆以原油人民幣期貨計價的中東原油進口協議,並計劃還將簽署更多此類協議。這就意味著,中國的原油買家或擬用人民幣交易更多石油。對此,英國央行行長馬克.卡尼認為,原油人民幣期貨提供了繞過傳統美元事件,並規避石油美元風險的新選擇。無獨有偶,事情果然又有了最新進展。

據上期所2月19日提供給BWC中文網的最新數據顯示,2020年春節後,人民幣原油期貨持倉規模呈快速放大趨勢。截至2月17日,持倉量創歷史新高,達6.4萬手,持倉占比也較節前大幅提高。值得注意的是,近期,多家境內外大型原油業企業也均表示,希望加大參與上海原油期貨市場的力度,對沖價格波動風險,支持實體經濟復工復產,比如,像摩根證券、高盛國際這樣的西方巨頭及世界三大石油交易商中的兩家已通過經紀商參與上海交易所交易。

還有一個現象是,我們稍早前提及,就連美國交易員都在頻繁地緊盯原油人民幣期貨的夜盤。而此前華爾街在亞洲時段,則是相對冷清的。顯然,原油人民幣期貨為全球石油期貨市場提供了新的交易選擇。這就不難理解,本文前面提及的,委內瑞拉、俄羅斯、伊朗等石油國或找到規避掉美元風險的新「王牌」了。

The McGill International Review專欄作家Nick Chao認為,全球能源市場的變化趨勢表明統治全球石油交易近半個世紀的石油美元協議或提前終結。分析認為,一旦如專家的這一預期,那麼,美國經濟三循環中石油-美元-和美債的整體性將會遭到破壞,這也會導致美債將變得越來越無人接盤。無獨有偶,更加意外的事果然再次發生了。

據美國財政部2月19日最新公布的國際資本流動報告顯示(美債持倉數據報告按慣例會有兩個月的延遲),美債的前兩大主要外國持有者,同時也是唯一兩個萬億級別的美債海外持有者中國和日本同時連續大幅拋售了美債,分析認為,這或是美債陷入拋售潮的信號。

數據顯示,中國(內地)2019年12月持倉減少193億美元至1.0699萬億美元,且為連續6個月大幅度減持,這也是在過去的10個月中第9次拋售,減持規模為18個月以來最大。我們再結合2018年6月至2019年11月間,共拋售1043億美元的美債來計算,也就是說,自2018年6月至2019年12月,累計拋售了1236億美元的美債。

與此同時,更加意外的是,日本在2019年12月大幅度減持了59億美國國債,持倉降至1.1549萬億美元,這也是繼日本在2019年11月減持美債後,再度大幅減持。不僅如此,日本在2019年9月時,拋售了289億美元美債,彭博社稱,這是日本有史以來最大的月度削減美國國債儲備的行動。

由此,日本也突然成為美債最大做空者。而在野村資產管理固定收益部門首席投資長Masahiro Kawagishi看來,美國經濟無疑引發這樣一種擔憂,即美元可能不再是以前那樣的主要貨幣了。值得一提的是,《日經亞洲評論》數周前報道中稱,亞洲最好將大量的石油貿易向人民幣和日元過渡。而上述疊加在一起時,我們不難看出,石油-美元-美債,美國經濟的三循環或正進入滿盤皆輸的狀態。(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