豆瓣評分9.5,看完這本書我決定不崩潰了

2019-08-21     新經典

年初時,日本綜藝《跟去你家可以嗎》的一個片段在微博上被瘋轉。節目組在街頭找到一名十四歲少年,提出為他買的唱片買單,條件是跟去他家看看他的生活,少年與父親商量後欣然答應。


視頻中,少年在家中禮貌地接待錄製人員,父子兩人像朋友一樣交談。父親尊重孩子的愛好,支持他的音樂夢想,從他四歲開始就為他買下喜愛的樂器、唱片、樂隊周邊。自由、平等的成長環境使少年大方、有教養又有主見,評論下滿是讚賞、羨慕的留言。

《跟去你家可以嗎》截圖


當錄製人員拿起桌上一本名為《你想活出怎樣的人生》的書,問少年讀後感想時,少年雖一時沒想到如何回答,但轉發該微博的《奇葩說》辯手、武漢大學老師陳銘說:「我覺得的確不必用語言回答,整部片子都是答案。」

你想活出怎樣的人生?這個乍一看有點宏大又抽象的問題,別說青少年,成年人也不一定想過。但在日本,一本引導人們思考這個問題、樹立人生觀的小說《你想活出怎樣的人生》,已經整整暢銷了八十年。

教作業重要,教做人更重要

近年來,家庭教育問題引發的家庭悲劇屢見報端。十七歲男孩因與母親發生爭執,當著母親的面跳下高架橋;北大學子弒母藏屍後,精心布局各地逃竄;十二歲男孩因不滿母親管教持刀弒母,事後表現冷漠,令人毛骨悚然。


許多社會問題發生的原因也可以追溯到家庭教育的不足。無辜的女生只因長相姣好,就可能在街頭被陌生男人亂刀砍殺;搭乘滴滴的年輕空姐,也可能因司機的一念之差被害。數起案件之後,一段這樣的話在網絡上流傳開來:「我教了我的女兒二十年,讓她知道怎麼保護自己;而你卻一秒都沒有教過你的兒子,不要傷害他人。」


在《我們與惡的距離》中,犯下無差別殺人案的兇手母親對律師哭訴道:「全天下沒有一個爸爸媽媽,要花二十年,去養一個殺人犯。」家庭教育對孩子的一生至關重要,但對於父母來說又像是世界上最難的考試,它沒有一個標準的答案,也沒有補考與重來的機會,於是有人失敗,有人甚至放棄。也有許多家長望子成龍、望女成鳳,把更多的精力花費到教孩子作業、培養孩子的各種能力上,卻忽視了家庭教育中最重要的環節——教孩子「做人」。


其實,有智慧的家長一定是重視教孩子「做人」的家長,因為學會「做人」是一生的根本、成功的基礎。人格健全、明辨是非才不會輕易誤入歧途;擁有思考能力、良好習慣才能更有效率地學習。


中國傳統文化的核心一直是教「做人」,從《三字經》《弟子規》到四書五經,知孝悌忠信禮義廉恥,尊天地親師都是為人之道的具體要求。


在日本,同樣有這樣一本書貼合當下,用生動的故事與淺顯的道理為數百萬孩子解讀為人之道,引導他們建立人生觀,早已被編入學校教材,影響力跨越了三個年號。它就是著名知識分子、明治大學教授、岩波少年文庫創始人吉野源三郎的《你想活出怎樣的人生》。

《你想活出怎樣的人生》日版漫畫

人格養成國民讀本,家庭教育啟蒙之書

在《你想活出怎樣的人生》中,十四歲的少年小哥白尼在校園中遇到了許多不能理解的事情:家境不好的同學受到欺負;高年級學生制定下無理的規則,要求低年級服從;因為沒做到和朋友約定好的事,小哥白尼的內心久久無法釋懷……他的舅舅就這些困惑與他寫信交流,探討關於貧富、欺凌、勇氣的問題,引導小哥白尼樹立人生觀,開始思考「我要活出怎樣的人生」。

家庭是孩子成長過程中最重要的環境,家長是孩子的第一位老師,但面對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做人」這些略顯抽象、寬泛的概念時,家長常常會覺得無從下手,不知與孩子從何談起。

電影《再見我們的幼兒園》

在《你想活出怎樣的人生》中,小哥白尼遇到的問題使這些抽象概念有了一個個具體情境,他身邊發生的事,同樣發生在每個孩子周圍,關乎人格養成的方方面面。舅舅循循善誘,解釋每一件事背後的問題,引導小哥白尼思考其中的意義,不僅為所有遇到同樣問題的孩子指點了迷津,也在教育方式上為家長帶來了啟發。因此這本書不僅是日本的人格養成國民讀本,也是一本家庭教育的啟蒙之書。


《跟去你家可以嗎》中的父子,就像現實中的小哥白尼與舅舅。少年的實際行動就是受到父親良好教育的佐證,而對於自己想要過什麼樣的人生,他也顯然有了答案。從書中的舅舅與視頻中的父親來看,其實,教孩子「做人」首先只要從這三個關鍵詞開始——平等,尊重,思考。


《你想活出怎樣的人生》的故事開始於小哥白尼一次奇怪的體驗,當他和舅舅在商場頂樓俯瞰街道時,他突然感到自己仿佛漂浮在未知的巨大漩渦中,世界這麼大,無數的人各有各的想法、過著各自的生活,他第一次感到自己就像一個分子。


就像一開始人們都以為世界是圍繞著地球轉的,直到哥白尼發現日心說。孩子們的認知體系一開始也是以自己為中心的,長大後,他們才會以廣闊的世界為前提,了解世界上多種多樣的人與事。舅舅敏銳捕捉到了哥白尼的轉變,意識到他開始獨立思考,客觀地看待世界。


因此在之後的交流中,舅舅一直把小哥白尼當作獨立個體,放在與自己平等的位置上,每一次解答疑惑時,都會尊重他的想法,在肯定他的思考的基礎上,再進一步發表意見。


我們常常犯下輕視孩子的錯誤,以「過來人」的姿態一味否定他們的想法,教給他們我們認為是正確的東西,卻忘記他們也是獨立的個體,也有思考的能力。其實,教孩子「做人」絕不是真正的「教」與灌輸,更重要的是給予尊重與理解,引導他們自己去思考。在小說的第二個故事中,舅舅一再對小哥白尼強調獨立思考的這段話,值得我們每個人細細品味:


「我可以教你英語、幾何或代數,卻無法用『社會就是如此,人活著就有如此的意義』講清楚社會和人生的問題。自上小學以來,你已經多次在學校的修身課上學過,人應該遵守怎樣的道德規範,這當然不可忽視,可是你已經長大了,光這樣做遠遠不夠。重要的是,比起世人的眼光,你必須從靈魂深處真正明白人究竟是什麼地方了不起,這樣你才能從心底想要成為一個傑出的人。這是好的,那是壞的,無論是逐一做出判斷,還是隨後付諸行動,你都要時刻珍視從心中湧出的真摯感情。最關鍵的是無論何時都從你真實的感受、真正打動你的事物出發,不斷思考其中的意義。」



《你想活出怎樣的人生》簡體中文版


同名動畫——宮崎駿想要留給孫子的禮物

《你想活出怎樣的人生》在日本影響了一代又一代孩子與家長,也影響了著名動畫大師宮崎駿的一生。宮崎駿曾在一次活動中宣布,他將正在製作的最後一部動畫命名為《你想活出怎樣的人生》,因為這本書對動畫主人公具有很重要的意義,而他想要將這部動畫作為禮物留給孫子。


《你想活出怎樣的人生》究竟帶給了宮崎駿怎樣的感動與幫助,讓他在小學課本上第一次讀到後,幾十年來仍舊念念不忘?


在自傳《折返點》中,他用了一整章的篇幅講述這本書對他的影響。他寫道,《你想活出怎樣的人生》創作於二十世紀三十年代,那時的日本,軍國主義勢力正在抬頭,吉野源三郎或許已經感知到社會的異常與瘋狂,預感到戰爭即將爆發。無法阻擋戰爭趨勢的他似乎在用這本書做最後的抵抗,試圖傳達給讀者這樣的信念——無論時代如何困難、殘酷,請始終作為一個「人」而活著。


宮崎駿深知:「普通人也會有殘暴的一面,捲入異常狀況時做出殘暴的事情。」作為「人」而活著在戰爭年代已然是一種高尚,而在和平的年代,這樣的信念也永遠不會過時,因為不是每個人都能改變世界,但每個人都能選擇做個好人,做個「大寫的人」。


抱著這樣的人生信條,宮崎駿開始了自己的創作之路。可以說,宮崎駿的所有作品都在描畫真正的「人」,他們是一個又一個小哥白尼。宮崎駿的動畫世界的源頭,就在舅舅寫給小哥白尼的每一封信中——永遠嚮往真、善、美。

《你想活出怎樣的人生》簡體中文版

宮崎駿將最後一部作品定為《你想活出怎樣的人生》,大概是抱著落葉歸根之意的。畢竟,小哥白尼的純真世界應該是每個孩子的起點,也應該是每個長大成人的孩子的終點。

對你人生影響最大的人是誰呢?



點擊底部連結可購買

《你想活出怎樣的人生》

[日]吉野源三郎 著

[日]脅田和 繪

史詩 譯

因為沒有以自我為中心思考問題,14歲的本田潤一開始被舅舅稱為「小哥白尼」。舅舅告訴小哥白尼,這不是他現階段獨有的困擾,貧富、歧視、欺凌、勇氣……在將來的人生中,他將在不同的場合下,反覆遇到這些重大的問題。為此,舅舅特意為小哥白尼準備了一個神奇的筆記本。

奇妙的事情真的在小哥白尼身上發生了。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lLsUvmwBJleJMoPMaamV.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