享受「讓座」的那些老人們:我並不需要你們把我當廢物

2019-11-02   壹創新商學

前段時間有個話題被討論的很熱烈,叫做:公交車上,我們到底要不要給老人讓座?

正反雙方不管是什麼觀點,往往在嘴皮上都討論的很熱烈,但是辯論一結束,回歸到理性的探討中,很多人還是覺得,沒有特殊情況,會儘量給老人讓座。

在國人的印象中,在公共運輸工具上,給長輩讓座是一件約定俗成、彼此之間心照不宣的事情,因為我們從小就被教導對待老人就是要敬老愛老。

但是有這麼一個70多歲的老人,卻用自己的方式拒絕了別人在地鐵給他讓座的行為。

他叫劉增盛,退休之後和朋友做了一個工作室,所以每天需要坐地鐵公交去自己的工作室上班。

而他最引人注目的,就是每天必帶著一塊「勿需讓座」的LED顯示牌坐地鐵和公交,劉增盛說:在地鐵上面經常有年輕人看他年紀大了就會過來給他讓座,但是我不需要年輕人給我讓座。

他說:不是老人就需要讓座,像我們這種身子骨硬朗的,80歲也可以不讓座。

劉增盛這種「硬核」的行為,也在網絡上迅速走紅。

但是隨後劉增盛出來解釋說:他做這件事,並不是希望所有老人效仿,凡事要講究量力而行。他更想傳遞的,是一種老人和年輕人互相平等,互相理解的理念。

這和傳統教育給我們的想法完全不一樣,一直以來我們被教育孝敬老人,就是要讓老人享清福,最好凡事不要勞累到他們,典型的就如公共運輸工具上面一定要給她們讓座。

而實際上這種「廢物式」養老,正在綁架中國老人,我們自以為是的想法,不但會讓老年人加速衰老,更是對他們最大的羞辱。

要知道當一個人要面對自己的老去,他最大的痛,就是讓自己服老。

所以我們要做的首先就是給與老人足夠的尊重,讓他們感覺自己被需要。

韓劇《請回答1988》裡面有一個片段,狗煥的媽媽豹子女士有一陣子特別不開心,因為她出了一趟遠門回來,發現沒有她,大家也過得很開心。

兒子狗煥察覺豹子女士的不開心之後,請教了娃娃魚。

回家後,把哥哥正峰的手故意貼到了煮麵的滾燙的鍋蓋上,喊來了媽媽;故意把煤球扔在了地上,喊來了媽媽;明明衣服整理好了,還是故意把衣服扔在了地上,喊來了媽媽。

豹子女士一個一個為家人解決了難題,她很高興,因為她感覺這個家很需要她。

我們一貫來的思路就是既然老人在家,就什麼也不要乾了,每天過好自己的日子就可以了,但實際在很多長輩們看來,他們不怕為這個家犧牲奉獻,他們想要的,是家人們需要他。

我們要做到的真正的尊重,不是自以為是的把自己的意願強加給自己的父母,而是去用心傾聽和了解老人的真實想法。

再者尊重老人要學會鼓勵他們去學習,讓他們參與到社會分工中來。

某某新事物出來了,老人想學,我們教了一遍,他們不會,很多人可能就會放棄:學這個幹嗎啊?怎麼教都學不會。

但是根據科學研究表明,一個身體健康,思維一直處於活躍狀態的老人,他在60歲時大腦處理的信息量是21歲時的4倍。

也就是所謂的老年人學習能力不足的觀點其實是錯誤的,對老年人來說,他們認真生活了大半輩子,身上由歲月沉澱下來的知識、閱歷以及對人和對事物的獨特的見解是歲月給他們留下的最好的禮物。

所以和有的年輕人比起來,他們的學習能力並沒有消失,甚至很多時候會比你更厲害!

就像之前被報道的溧陽老年大學英語班年齡最大的學員龐德沁一樣,這位83歲的老太太開始學英語一年多了。

一年多來,一本英語書上幾百個英語單詞,都被老人順利拿下。如今,她成了英語班上的「標杆」,領讀英文單詞和英文短文,唱起英文歌來也毫無違和感。

現在抖音上面爆火的旗袍奶奶、北海爺爺等人,追趕潮流,短視頻平台玩的比年輕人還要溜。

所以不要輕易的給老人設限,即便在身體功能受限的情況下,老人身上也有潛力,我們要做的就是根據老人的不同情況,讓他們學其所愛,鼓勵他們接觸這個時代,參與到社會分工上面來,這樣能大大撫慰老年人的精神生活。

在很多老人心裡,年齡只是一個數字問題,反而是世俗的目光給了他們局限,就像劉增盛說的那樣:不是老人就需要讓座。

誰都想陪著這個世界一起精彩的活著,所以我們不要下意識的就覺著他們老了,就什麼也做不了。

在他們心裡有夢想,腳下有力量的時候,千萬別歧視,因為青春對任何人都沒有設限。

我們要做的就是讓他們覺得自己被需要,陪伴著他們,鼓勵他們不管在任何時候都不要社會的刻板印象所捆綁,活出自己的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