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州百年發展的活歷史,就在這3個老火車站

2019-07-29     有趣鄭州


這是有趣鄭州第381篇原創文章

全文字數: 2600

閱讀時間: 7分鐘

每天10:10,多愛鄭州一點點

從1906年4月1日蘆漢鐵路開通算起,鄭州因為鐵路帶來的發展契機至今已延續了113年。


鐵路改變了鄭州,也塑造了鄭州,而一座座火車站,就是鄭州百年興衰最直觀的見證。那麼問題來了,鄭州到底有多少個火車站?


有趣君認真地查閱了各種資料,不包括下轄的縣、市和上街區,僅鄭州市內五區,目前就有大大小小15座火車站。

灰色線路為既有鐵路線,市內五區現狀共有15座火車站


鄭州竟然有這麼多火車站,這大大顛覆了有趣君的認知。大家都知道坐普速車去鄭州火車站、坐高鐵去鄭州東站,那其他火車站都是幹嘛用的?


有趣君決定先從鄭州火車站以北的京廣線開始,由南往北,依次探訪海棠寺站(貨運站)、鄭州北站(編組站)和南陽寨站(城際客運站)。

本次探訪的三個火車站位置圖



海棠寺站:沒有海棠,也沒有寺


海棠寺站在黃河路京廣鐵路交匯處以北500米,始建於1905年,最初叫鄭州北站,是出鄭州火車站往北的第一個車站。


說起海棠寺這個名字,純屬誤會,鄭州根本沒有海棠寺,倒是有個海灘寺。


據傳很久以前,黃河發大水,如今的南陽路黃河路一帶被河水所淹,水退後留下大量沙礫,很像海邊的沙灘,當地人就把這片兒叫做「海灘」。為了祈求佛祖保佑不再遭災,人們集資在此建起了一座佛教寺院,取名「海灘寺」。


現在海灘寺已不復存在,但海灘街、寺坡這些地名,還提醒著人們這裡曾經的歷史。


清朝鄭州八景之一的海寺晨鐘,說的就是這個海灘寺


上世紀50年代,鐵道部籌建鄭州鐵路編組站,想用鄭州北站命名,原先的這個鄭州北站得起個新名。


鐵道部詢問車站附近有什麼知名地標,調度員想起了不遠的海灘寺,但他是湖北人,說的方言tan、tang不分,鐵道部那邊聽成了海棠寺,站名將錯就錯至今。

海棠寺站在黃河路與農業路之間,鄭紡機西側


海棠寺站很不好找,只有一條小路可通。


從5號線海灘寺站出來,沿黃河路向西,到黃河路下穿京廣鐵路隧道時不下坡,走最右側的小路繼續往西,見垃圾中轉站往北再走500米,才算見到海棠寺站的牌子。


這條地圖上沒名字的路很窄,錯個車都費勁,一路走到車站門前一個人都沒看見。車站有個3層調度樓,大門緊閉,寫著「禁止無關人員進入」。

通往海棠寺站的小路很窄,一側是鐵路圍牆,一側是施工圍擋,很難錯車

車站調度樓,站區管理嚴格非工作人員禁止進入

車站路邊有兩棟孟砦南街1號院的住宅樓


繼續往北走,路邊的兩層小樓上掛著鐵路貨運的招牌,看起來還在經營,又一副沒生意可做的樣子。


隨著城市發展,企業搬遷,藏身城市中心的海棠寺站,被城市漸漸遺忘在了角落。

海棠寺站貨運營業廳

車站對面新建的高樓鱗次櫛比

車站當年的老房子,粉刷後也難掩老舊


過境的貨車呼嘯而過,看都不看小站一眼,客車更快,車上的乘客甚至來不及看清小站的名字。


火車的速度越來越快,小站的日子卻越過越慢了。

列車快速駛過小站,不在乎這裡的清閒


鄭州北站:全國貨物的分揀站


從海棠寺站出來回到2019年,沿京廣快速路往北過東風路沒多遠,就是搶了海棠寺站原名的鄭州北站。


鄭州北站是座規模龐大的列車編組站,號稱亞洲第一。這地方簡直大得離譜,有趣君很努力地在裡面走了1個小時,回來看地圖發現也只是轉了整個站區的1/5。

鄭州北站非常大,面積有5.3平方公里,鐵路線228條


始建於1963年的鄭州北站,一出生就帶著各種光環,在幾十年的發展過程中,規模逐漸擴大,用全世界最先進的編組設施和技術,每天分解組合著來自全國各地的貨物,被譽為中國鐵路運輸的路網心臟。

鄭州北站第一高樓——運輸指揮中心


再也沒有哪個地方比這裡更能代表鄭州鐵路的繁忙了,有趣君只是看了10分鐘編組場,就有6趟貨運列車通過。


但置身其中,又有一種有條不紊的精確感。天下武功,唯快不破,這又快又大的鄭州北站,沒法不優秀。

規模龐大的編組場


列車在股道間繁忙通行


南陽寨站:不太方便的重生


南陽寨站位於北三環南陽路立交西北,也是座百年歷史的老站,和海棠寺站類似,這個站也有個地名因站名而改的故事。


車站附近的南陽寨村最早叫南楊莊,因清朝太平天國起義戰亂,鄭州的各個村莊紛紛築起寨牆防禦,南楊莊的寨牆建得最大最有名,村名便慢慢演變成了南楊寨。


1905年,蘆漢鐵路貫通,鐵路部門把村東北的新建車站取名為南陽寨站,從此「楊」變成了「陽」,村名也隨之變成了南陽寨。

南陽寨站位於北三環以北、江山路以西


上世紀60年代,中儲南陽寨倉庫建成,方便了貨運轉運,鄭州北區的物資運輸紛紛轉向南陽寨站。


到了七八十年代,客運業務開通,北郊人短途出行也不用跑去火車站坐車了。後來鐵路大提速,車站客運業務停辦,車站又重新回到了只辦理貨運業務的小站。


2015年,鄭焦城際鐵路開通,南陽寨站又搖身一變成了城際高鐵客運站。一波三折的命運,也成了鄭州鐵路發展的見證。

南陽寨站新建的鄭焦城際鐵路站房


聽起來像是重生,但有趣君實際探訪了一趟,並沒有見到想像中的繁榮。


車站門前的鐵東路是條斷頭路,並不能直接通向南邊不遠的北三環,開車出行只能從江山路轉郵運南路至鐵東路到達。


直通車站的公交線路有97路、S157路兩條,作為城際列車的中途站,這樣的配置其實不差。不知是宣傳不夠還是周邊人群需求不足,有趣君在車站門口晃悠了20分鐘,沒有一個人進站,也沒有一個人出站。

售票廳、進站口、出站口,哪哪都沒人


站房門前有三台自助購票機,有趣君查詢了下,不僅可買鄭焦城際的站點車票,去北上廣的也能買到,大概是來的時間不對,也許周末這裡又是另一番景象。

在南陽寨站坐車到鄭州火車站5塊5,到焦作25

沒見證過歷史,就看看活歷史


進入高鐵時代後,鄭州的鐵路重心開始向東區的米字型高鐵網轉移,讓百年京廣線上的老車站有的繁忙、有的重生、有的被遺忘。


對於我們來說,這些老車站的歷史在日常生活里根本無從觸碰,但有機會看看它們的舊貌新顏,你會更加生動地認知這座城市。

鄭州新一波的發展,仍離不開鐵路


鄭州這個火車拉來的城市,理應有一個像樣的鐵路博物館才對,這是有趣君心裡一直有的遺憾。


不過走走看看鄭州的老火車站,用活的歷史感知鐵路對鄭州的影響,似乎也不錯。


那麼下次,要不要和有趣君一起?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l923PGwB8g2yegNDWUG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