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肯定不知道,老年人的「養生」有多野?

2019-10-17     橙子先生smile


你以為在養生,實際上在養病。

老年人,是中國龐大養生隊伍中的主力,也是養生謠言瞄準的重點對象。於是有人抱著一個信念,只要對自己夠「狠」,衰老就追不上他們:猛灌水、狂走路,口服液吃空一瓶又一瓶……殊不知在醫生眼裡,某些養生可能是在「養病」。選取了7項當代老年人沉迷的養生活動,揭示「假養生」背後的心酸。

1晨練

有這樣一群中老年人:每天雷打不動地晨練,不分季節不分天氣,說走就走。凌晨四五點雄踞在廣場、公園、一展十八般武藝。

醫生說:趕遲不趕早,熱身不可少

  • 早晨6點前空氣品質不好,綠色植物一夜沒有進行光合作用,空氣中積存了大量二氧化碳。
  • 過早晨練,人的體溫較低,血壓和血液黏度上升,如果運動過激,容易誘發心腦血管疾病。
  • 熱身能夠激活肌肉,牽拉則能讓肌肉快速恢復彈性。

養生要點:晨練應在太陽初升後,並注意保暖。霧霾天應取消晨練。夏季不妨將鍛鍊時間改到晚飯後。

01 晨練前少量飲水

晨練前少量飲水,能降低運動引起的脫水、血液黏稠的風險,從而有助預防血栓。

02 避免空腹晨練

空腹運動會刺激心肌,引起心律失常。建議晨練前,先吃點香蕉、餅乾等易消化的食品。

03 時間控制在20~30分鐘

晨練時間控制在20~30分鐘左右為最佳,注意進行一些協調性和柔韌性的運動,如慢走、做操、打太極等。

2吃保健品

平時省吃儉用的老年人,買起保健品卻一擲千金。

變相推銷保健品的花招頻出:打著專家講座的幌子、施以小恩小惠贈送禮品……大量老年人被「忽悠」後仍深信不疑。

醫生說:補充營養的最好方式——好好吃飯

宣稱有以下5種功效的保健食品,毫無疑問是騙人的:抗癌;徹底治癒某種慢性病;調節身體酸鹼度;凈化血液;增高。

  • 保健食品是食品的特殊種類,而不是藥品,不能替代藥物。如果你真的有病,趕緊去醫院認真治療。
  • 實際上,能夠做到正常飲食的人,營養成分基本都能處於正常狀態,再額外補充並不會有什麼用。

養生要點:「平衡膳食寶塔」建議,每人每天應吃夠:

250克~400克穀物;300克~500克蔬菜;200克~400克水果;125克~225克魚、禽、肉、蛋等動物性食物;以及300克鮮牛奶或者相當於干豆30~50克的大豆及其製品。

01 葷素搭配

更好地保證微量營養素的攝入,這種混合膳食也有助於餐後血糖的控制。

02 粗細搭配

粗細搭配著吃可以增加膳食纖維、B族維生素等營養,還有利於降低餐後血糖。

03 色彩搭配

建議每天的蔬菜里至少有一半是深顏色蔬菜。五顏六色的食物不僅能增加食慾,也能提供多樣的營養。

3走路

「我得更新一下今天的步數」「你今天步數過沒過萬啊」……

朋友圈曬步數是很多人日常鍛鍊的目標,甚至還有人日行幾萬步,就為了拼運動排名。

醫生說:走路別貪多,過度反傷身

  • 「每天步行1萬步」並不是鍛鍊標準,更不該是硬性指標。步數過多容易損傷膝蓋,年紀大的人更要當心。
  • 走路重在強度,如果走得特別散漫,步數再多,也很難達到理想的鍛鍊效果。

養生要點:可以下午四五點或晚飯後半小時走路,選擇鬆軟平曠的場地,穿著軟底、有彈性的運動鞋。

01 每天走6000步

對普通成人來說,每天6000步並達到一定速度,就能起到運動效果。

02 步速因人而異

有一定運動能力的老人:可採取中速(90~120步/分鐘)或快走(120~140步/分鐘),每次30~40分鐘,可進一步強化心肺功能。

患冠心病、高血壓、呼吸系統疾病的老人:每分鐘60~90步為宜,每次進行20~30分鐘。

03 掌握正確的走姿

  • 挺胸抬頭,微微收腹,雙腳平行;
  • 雙手微微握拳,手肘彎曲約90度,手臂前後擺動;
  • 足跟先著地,再過渡到前腳掌。

4泡腳

睡前倒上一盆冒著蒸汽的熱水,把腳緩緩伸進水裡,屏氣凝神按住雙膝,欣賞著自己被燙得通紅的雙腳……殊不知盲目追求「燙」很可能傷身。

醫生說:4類人泡腳多個心眼

  • 心腦血管疾病患者:用溫水,時間不超過10分鐘。
  • 糖尿病患者:腳步末梢神經對溫度不敏感,容易被燙傷。
  • 靜脈曲張患者:可能會加重病情,不建議熱水泡腳、泡腿。
  • 足癬等皮膚病患者:可能導致繼發性細菌感染,儘量不泡腳。

養生要點:晚上泡腳,有助於促進血液循環,消除腿腳酸脹不適等疲勞症狀,還能改善睡眠。

01 水溫:40攝氏度左右

水溫太高,不僅刺激心腦血管,還容易破壞足部皮膚表面的皮脂膜,讓角質層乾燥甚至皸裂。

水溫一般以40攝氏度為宜,腳上繭較多的人,水溫可以適當高一點。

02 時間:20~25分鐘

泡腳時間太長容易增加心臟負擔。一般泡20~25分鐘比較合適。如果出現胸悶、頭暈應立即停止泡腳。

03 將水完全淹沒腳背

最好選較深的木桶,更易保溫。泡腳的同時,可以按摩足底的湧泉穴,起到調理臟腑、疏通經絡的作用。

5喝茶

讀書看報的間隙,端起杯子呷幾口茶,是很多老年人的一大「癮」。但愛喝茶不等於會喝茶,方法不對只能給養生幫倒忙。

醫生說:喝茶先辨溫熱寒涼

  • 60攝氏度以上的茶水,容易造成食道黏膜的損傷和潰爛,長期可能誘發癌變。
  • 脾胃不太好的人和怕冷的人,可以多喝點紅茶和黑茶。火氣旺、長痘痘的人可以喝點綠茶和黃茶。
  • 茶中含有咖啡鹼,有利尿的功效。喝太多茶會加速尿液的排出,加重腎臟負擔。

養生要點:堅持喝茶不僅有助於降壓降脂,還能降低冠心病的死亡率。

01 根據季節選擇茶葉

  • 春季喝花茶(茉莉、桂花等),利於散發體內的寒氣,令人神清氣爽。
  • 夏季喝性寒涼的綠茶、白茶,能去火、生津止渴。
  • 秋季喝烏龍茶,不寒不熱,有助於消除體內的餘熱、解秋燥。
  • 冬天喝性溫熱的黑茶、紅茶,暖身抗寒。

02 4類人不適合飲茶

失眠人群;心律失常者;胃潰瘍患者;孕婦。

03 用淡茶取代濃茶

長期喝茶的人最好還是以淡茶為主;建議150毫升的水放3克茶葉。

6吃粗糧

吃多了精米白面、大魚大肉,越來越多的人開始回歸吃粗糧。

但一些人以為吃粗糧「多多益善」,一日三餐只吃粗糧。結果經常腹脹反酸,甚至營養不良……

醫生說:穀類為主,粗細搭配

  • 頓頓只吃粗糧不可取。《中國居民膳食指南》建議應做到食物多樣,穀類為主,粗細搭配。
  • 對於高尿酸血症或痛風患者而言,每周吃粗糧的頻率不超過3次,每次控制在100克以內。
  • 有消化道疾病的人,不要吃太多粗糧。因為粗糧中的纖維素易刺激腸胃加重病情。

養生要點:增加粗糧的攝入,對預防2型糖尿病、心血管疾病、癌症、肥胖具有潛在的益處。

01 首選燕麥和薯類

燕麥含豐富的可溶性膳食纖維,降血脂的效果最好。薯類具有降低大便干硬、排便困難發生率的作用。

02 推薦食用量:150克左右

推薦老年人群每天吃150克左右的粗糧。考慮到老年人消化功能減退,建議將全穀物磨成粉食用。

03 粗糧占主食總量的1/3

可以在做主食時混入粗糧。如蒸米飯時加點小米、糙米、綠豆或紅豆,煮白米粥加一把燕麥,磨豆漿時加一把紫米等。

7養花草

養花,是很多中老人陶冶情操的養生之道。殊不知,有些花草空有一副好看的皮囊,卻在背地裡偷偷傷害你。

醫生說:養錯花草,日漸傷身

  • 10種花草不適合養在室內:夜來香;鬱金香;百合花;松柏類植物;一品紅;含羞草;萬年青;夾竹桃;洋繡球花;虞美人。
  • 不要將植物放在家電旁邊。家電中釋放的熱量,容易破壞植物細胞繁殖;澆水也容易將水灑在電器上,引發短路。


養生要點:園藝作為一種身體力行的簡單勞動,增加了老年人的鍛鍊時間,還能降低心臟病、中風、老年痴呆等疾病的風險。

01 每種花草都要科學放置

玄關:放「發財樹」保持濕度;

客廳:養「常春藤」吸塵吸煙霧;

臥室:養「仙人掌」提供氧氣;

廚房:放「綠蘿」凈化空氣;

洗手間:放「虎尾蘭」吸濕;

陽台:種「爬山虎」減少陽光輻射;

書桌:放「薄荷」提神。

02 選擇合適的花盆

  • 不上釉的陶盆或紫砂盆:適合名貴花木,美觀又透水透氣。
  • 瓷盆、釉盆:適合作為套盆或養大株花木。
  • 塑料盆:適合養吊蘭等容易栽活的植物。
  • 玻璃盆:可養豆瓣綠等小型觀葉植物。

看完以上7個場景,有沒有找到自己或家人的影子?比起吐槽,不如教會他們正確的生活方式。畢竟比起跟風式養生,這才是真正的「惜命」。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l6g7220BMH2_cNUgf6H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