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在夢中排遣春愁,可濃睡中,卻被黃鶯的啼叫聲驚醒

2019-10-16   中華人APP

《蝶戀花•六曲闌干偎碧樹》,是擬寫閨情之作,全篇以寫景始而以情終,景中含情,情又襯景。

【原詞欣賞】

《蝶戀花·六曲闌干偎碧樹》

晏殊

六曲闌干偎碧樹。楊柳風輕,展盡黃金縷。

誰把鈿箏移玉柱。穿廉海燕雙飛去。

滿恨遊絲兼落絮。紅杏開時,一霎清明雨。

濃睡覺來鶯亂語。驚殘好夢無尋處。

【簡注約解】

偎——緊貼,挨著。

黃金縷——喻新長嫩葉的柳條。

鈿箏——用金銀、貝殼鑲嵌的箏。

移玉柱——即彈奏箏。

海燕——燕子的別稱。古人認為燕子產於南方,渡海而至,故稱。沈佺期《古意》:「盧家少婦鬱金堂,海燕雙棲玳瑁梁。」

遊絲——飄浮的蛛絲。

一霎——很短的時間。

「濃睡」二句——暗用金昌緒《春怨》「打起黃鶯兒,莫教枝上啼。啼時驚妾夢,不得到遼西」詩意。

六曲闌干偎碧樹

【詞意闡釋】

廡廊上的欄杆曲折盤轉,像是有意無意倚偎在綠樹上,春風輕拂,千萬條碧綠柔美的柳枝在朝陽的映照下,披上了一層金色的光澤。遠處,傳來了美妙悠揚的箏樂聲,是那麼的賞心悅耳,逗引得樑上的燕子雙雙穿過門帘,撲向春天溫馨的懷抱。

然而,只幾天時間,已是物換景遷:迎風飄揚的柳絲籠罩在漫天飛舞的落絮中;紅艷艷的杏花,也經不住清明時節的紛紛細雨,眨眼間便萎謝凋零。我想在夢中排遣春愁,可濃睡中,卻被黃鶯的啼叫聲驚醒,美麗的夢中幻境,一下子消失得無影無蹤。

紅杏開時,一霎清明雨

【作者簡介】

見《宋詞賞析018》。

【賞析集納】

庭院的春日,曲曲欄杆,被綠茵扶疏的碧樹所環繞;院中的楊柳隨風搖擺,如絲如縷的柔條,在夕陽的晚照中輕盈飛舞,好一派靜謐、優美。

一個「偎」字,寫出自然景物與人工景物的和諧、親昵;一個「展」字,寫盡了柳條的媚態

突如其來的琮琮箏聲,打破了這安靜的氛圍,也驚起了雙燕,穿簾而去。

由燕子的安居,可知閨中的冷清;由箏聲的驚燕,可知聲音之激越,彈箏者心情之鬱悶也可見一斑。

詞人分別從聽覺和視覺兩個角度進行描寫,先寫箏鳴聲之淒婉,再寫成雙的海燕穿簾而去,所見所聞,勾起詞人隱隱的孤獨與惆悵之感,為下文進一步抒情做鋪墊。

下片抒傷春之情。所見:遊絲、落絮、紅杏花,暗示春之將逝。

「遊絲」和「落絮」都是經典的春愁繚亂、幽思綿綿的意象,「滿」和「兼」字更說明了一種無聊、無奈的心情。

突然降下的一陣清明雨,打得院中杏花零落。

濃睡覺來鶯亂語,驚殘好夢無尋處

整首詞由寫景始,由寫人終

寫景抓住春天的特徵,但又富於變化,在變化中蘊含了作者的情感。

寫人先寫人物的行動,把細箏移玉柱,但穿簾雙燕卻勾起了主人公無限的傷感,成為全詞感情轉折的基點。

寫人物的心理,「驚殘好夢無尋處」,直接抒發主人公內心的傷感。

全詞在藝術風格上語言明麗,用意婉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