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9月1日零時至9月30日24時
全省報告法定甲乙丙類傳染病
發病11819例,死亡11例
甲類傳染病鼠疫和霍亂無病例報告;
乙類傳染病中傳染性非典型肺炎、脊髓灰質炎、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麻疹、狂犬病、炭疽、流腦、白喉、新生兒破傷風、鉤體病、血吸蟲病、瘧疾和人感染H7N9禽流感13種傳染病無病例報告,其餘13種乙類傳染病的報告病例總數為7935例,死亡11例;
丙類傳染病中麻風病、風疹、包蟲病和絲蟲病無病例報告,其餘7種丙類傳染病的報告病例總數為3884例。
乙類傳染病報告發病數
居前五位的病種為:
B肝、梅毒、肺結核、C肝、布病
占乙類傳染病報告發病數的88.73%;
有死亡病例報告的病種為:
愛滋病、肺結核、梅毒
丙類傳染病報告發病數
居前三位的病種為:
其它感染性腹瀉病、
手足口病、流行性腮腺炎
占丙類傳染病報告發病數的90.76%
2019年10月健康提示:
進入10月,天氣轉涼,晝夜溫差變化較大,隨著氣溫降低,流行性感冒、水痘等呼吸道傳染病及出血熱、秋季感染性腹瀉發病將逐漸進入高發期。十月又正逢市民旅遊、探親訪友、婚慶喜事等聚餐活動增多,增加了食源性疾病發病風險。
在此提醒市民注意防寒保暖,做好對食源性疾病及流行性感冒、水痘、出血熱等傳染病預防。
食源性疾病
食源性疾病是指通過攝食進入人體的致病因素,使人體患感染性或中毒性的疾病,它包含食物中毒、腸道傳染病、食源性病毒感染等。臨床主要表現為噁心、嘔吐、腹痛、腹瀉等症狀,可伴有發熱,嚴重者可出現脫水,傳播媒介主要為食物。該病具有發病突然、家庭呈多例感染、學校、幼托等集體單位表現集體性食物中毒的特徵。
健康提示
1、保持清潔餐前便後要洗手,做飯過程中也要注意洗手,尤其是在生熟食品交替處理的過程中。廚房用具要保持清潔,注意防蟲、防鼠,家裡養的寵物也儘量不要去廚房。
2、生熟分開。在儲存、加工食品時,要使用兩套刀具、器皿、案板等分別處理生、熟食品,不能混用。在冰箱內熟食放在上層,生食放在下層。
3、燒熟煮透。食物要徹底煮熟,尤其是肉、禽、蛋和海產品。需要特別注意的食物包括肉餡、烤肉、大塊肉和整雞等,必須將大塊食材徹底加熱。冰箱裡存放的剩餘飯菜、熟食再次食用前應當徹底加熱才安全。
4、在安全的溫度下保存食物。熟食在室溫下不得存放2小時以上;所有熟食應及時冷藏(最好5℃以下);冷凍食物不要在室溫下化凍,解凍的最好辦法是:微波爐解凍、冰箱冷藏室和清潔流動水解凍。
5、使用安全的水和食物原料,變質的食材中可形成有毒的化學物質,要及時扔掉。不吃超過保存期的食物。用清潔的自來水沖洗果蔬,尤其是生食更要注意。
流行性感冒
流行性感冒(簡稱流感)是流感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感染,也是一種傳染性強、傳播速度快的疾病。
其主要通過空氣中的飛沫、人與人之間的接觸或與被污染物品的接觸傳播。
臨床症狀:急起高熱、全身疼痛、顯著乏力和輕度呼吸道症狀。
健康提示
1、養成良好的個人衛生和生活習慣,增強體質和免疫力;勤換、勤洗、勤曬衣服和被褥;雙手接觸呼吸道分泌物後(如打噴嚏、擤鼻涕後)應立即洗手,避免髒手接觸口、眼、鼻。
2、每天定時開窗通風數次,保持室內空氣新鮮。流行高峰期應避免去人群密集場所,如出現相關症狀應及時就醫,並減少接觸他人,儘量居家休息。
3、接種流感疫苗,接種流感疫苗是其它方法不可替代的最有效預防流感及其併發症的手段。10月份開始,是市民接種流感疫苗預防流感疾病的最佳時期,特別是60歲以上老年人、慢性疾病患者(高血壓、糖尿病)、學生等可以有效保護自己在下一年度流感流行時避免患上流感疾病,減少併發症。
4、學校及幼托機構應著重防範流感的小範圍暴發,加強園內的環境衛生和教室的通風消毒,落實晨午檢、疫情報告等各項防控措施。
出血熱
出血熱,是由流行性出血熱病毒(漢坦病毒)引起的一種以發熱、出血和腎功能損害為主要臨床特徵,以鼠類為主要傳染源的自然疫源性疾病。人群對本病普遍易感.。一般青壯年發病率高,病後有持久免疫力。
其主要通過唾液、尿液等含有病毒的排泄物、分泌物或直接噬咬人等途徑,直接或間接傳染給人,該病發病急、症狀重、進展快、病死率高。從每年10月開始,太原市進入流行性出血熱的高發季節。
健康提示
1、防鼠、滅鼠是消滅本病的關鍵。要注意生活和工作場所的防鼠、滅鼠工作,在村周、果園、菜園、養殖場等重點場所可長期實施滅鼠、防鼠措施,及時清理環境,減少老鼠的藏身之地。
2、阻斷傳播途徑,防止病從口入,要做好食品衛生、食具消毒、食物保藏等工作,防止鼠類排泄物污染食品和食具。同時,要防止從呼吸道感染病毒,防止吸入帶毒的塵土。
3、加強個人防護,養成良好的衛生習慣。不要夜宿在果園等戶外場所以防蟎蟲叮咬,不吃生冷特別是鼠類污染過的食物、水等。
4、接種疫苗是防控出血熱的主要手段,按照接種要求及時和全程接種疫苗,有效預防疾病的發生。
5、及時就診。不明原因發熱(39-40℃)、曾接觸過老鼠、吃過被鼠咬傷的食物、被老鼠咬傷,破損皮膚接觸過鼠污染的器物等,應及時到醫院就診。
水痘
水痘是由水痘-帶狀皰疹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傳染病。
臨床表現主要以發熱及皮膚和黏膜成批出現周身性紅斑、丘疹、皰疹、痂疹為特徵。
感染對象主要為嬰幼兒和學齡前兒童。水痘主要經呼吸道和接觸傳播,其傳染性較強,易在幼托機構、學校等集體單位發生聚集性疫情。
健康提示
1、保持環境整潔,空氣流通。在學校及托幼機構等場所中,應加強教室的通風、換氣。
2、學校及托幼機構每天要做好晨午檢工作,發現疑似病例應及時告知患兒家長到正規醫院就診,患兒須在家隔離治療,徹底治癒後才能復學。
3、接種疫苗,對易感兒童接種水痘減毒活疫苗,接種水痘疫苗是預防和控制水痘的最有效手段。
4、講究個人衛生,勤剪指甲、勤洗手,特別是水痘患者,要防止抓破皰疹引起皮膚感染。打噴嚏、咳嗽和清潔鼻子後應及時洗手。
秋季腹瀉
秋季腹瀉,一般發生在9月份至次年的1月,其中10月至12月是流行的高峰期。
發病年齡以6月齡---3歲嬰幼兒最多見,成人也會感染秋季腹瀉,症狀與兒童的症狀相似,但病情輕,病程短。
引起秋季腹瀉的主要禍首是輪狀病毒,起病急,常伴發熱和上呼吸道感染症狀。病初可有嘔吐,常先於腹瀉發生。大便次數多、量多、水分多,無腥臭味。本病呈散發或小流行,主要經「糞-口」途徑感染,也可通過氣溶膠形式經呼吸道感染而致病。
健康提示
1、預防秋季腹瀉,一定要注意飲食和環境衛生,養成良好的衛生習慣。對嬰幼兒的飲食用具,如奶瓶、湯勺等,在每次使用前和使用完後都應該用開水洗燙;另外還應該引導寶寶養成飯前便後洗手的好習慣,保持居家環境的清潔,不留衛生死角,房間要經常開窗通風。
2、注意飲食、飲水衛生。不喝生水,食品應新鮮、清潔,不吃不潔凈和變質的食物。
3、注射疫苗。 輪狀病毒疫苗保護率能達到80%左右,對於體質特別弱、腸胃功能長期不良的嬰幼兒,可以考慮接種輪狀病毒疫苗。
4、注意保暖。根據氣溫變化,及時增減衣物,避免過熱或受涼,特別要避免腹部受涼。
來源:山西新聞聯播
編輯:韓焰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l5Oi0G0BMH2_cNUga5Iq.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