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市第二批「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主題教育開展以來,勉縣堅持把四項措施貫穿全過程,守初心、擔使命,找差距、抓落實,全縣主題教育推進取得明顯成效。
精心謀劃部署穩推進。一是加強領導。縣委召開常委會議3次,專題研究部署全縣主題教育工作,成立領導小組和辦公室,明確職責任務,統籌協調推進。二是以上率下。縣委常委班子及各級領導班子以「三學三問三提升」為載體(即學創新理論、學紅色傳承、學先進典型,問需於民、問計於民、問效於民,提升走親連心能力、提升攻堅克難水平、提升頑疾整飭力度),帶頭讀原著、學原文、悟原理,開展讀書班研討交流,縣委常委及其他縣級領導帶頭深入分管領域、包抓鎮村講主題黨課、開展調查研究、檢視整改問題,形成「頭雁效應」。三是嚴督實導。縣委成立12個指導組,行業系統較大的單位分別成立指導組,實現28個黨(工)委、80個部門單位、741個支部指導全覆蓋。及時召開指導組工作會,明確重點任務,定期聽取情況彙報,共開展巡迴指導120餘次。
聚焦學習教育強信仰。一是理論學習強筋骨。堅持政治導向,各級黨組織舉辦讀書班、專題輔導講座、研討交流1500餘場次。縣級四大班子集中學習研討31次,邀請中央黨校和鐵道黨校3位專家教授來勉開展專題培訓;鎮(辦)黨委及縣直各黨(工)委舉辦黨支部書記輪訓班,實現全縣741名黨支部書記輪訓全覆蓋;基層黨支部以「三比一爭當」(即比學習成效、比整改落實、比模範帶頭,爭當新時代好黨員)為載體,結合「三會一課」「主題黨日+」活動,建立任務清單、需求清單、問題清單,推動學習教育入腦入心。二是紅色教育強黨性。依託勉縣黨性教育基地、紅四方面軍陝南戰役紀念館等紅色資源及諸葛亮廉政思想教育基地,推出革命傳統教育、愛國主義教育、黨性分析交流課程,培訓教育黨員幹部1.5萬餘人次。三是先進典型樹標杆。認真學習張富清、黃文秀等先進事跡,培樹挖掘身邊脫貧攻堅、致富帶富先進典型,通過「三講三學暨建國70周年文藝匯演」、事跡報告會等形式廣泛宣傳、號召,促使黨員幹部干超一流。
抓實調查研究施良策。一是深入群眾「定課題」。各級領導班子採取「四不兩直」方式,通過入戶走訪、院壩會、「兩代表一委員」助力脫貧攻堅座談會深入一線徵集、梳理意見建議1300餘條,形成調研課題121個。二是走親連心「尋良方」。結合「駐村幫扶」紮實開展調查研究,縣級領導每周駐村3天,其他領導班子成員每周駐村4天,深入了解民情民意,解決群眾熱切期盼問題,持續提升幫扶成效。三是定期交流「促轉化」。建立黨委(黨組)定期交流研討調研成果制度,縣委常委會圍繞「問題找得準不準、原因剖析準不準、措施制定準不准、成果轉化好不好」召開調研成果交流研討會,其他各級領導班子參照縣委常委班子開展交流研討62次,促進調研成果轉化。
緊盯檢視問題促整改。一是全面查擺抓整改。全縣黨員幹部圍繞18個「是否」「六個對照」「六個差距」要求,自覺「把自己擺進去、把職責擺進去、把工作擺進去」,對照黨章黨規、對照初心使命,通過自己找、群眾提、集體議、上級點等方式檢視整改問題1200餘條。二是聚焦專項整治抓整改。緊緊圍繞11個專項整治,落實縣委常委牽頭負責,明確整治目標任務、工作要求、責任單位,確保問題整改見底清零。以提升基層黨組織組織力為著力點,紮實開展軟弱渙散黨組織整頓,逐一摸底排查,全面提升村兩委正職「一肩挑」比例。三是圍繞發展抓整改。以中央和省委巡視整改為契機,紮實推進脫貧攻堅、生態環保、掃黑除惡、黨的建設等問題整改,聚焦「兩不愁三保障」核心指標,紮實開展「三比一提升」活動,堅決打贏打好脫貧攻堅摘帽決勝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