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君固收 | 報告導讀:
區域特徵:連雲港市地處蘇北,是全國首批14個沿海開放城市之一,連雲港港口是我國十大海港之一。陸地面積7615平方千米,海域6677平方千米,下轄3區、3縣。18年戶籍人口534.34萬人。連雲港以港興城,但近年來經濟發展在江蘇省相對落後,18年連雲港港口吞吐量為2.14億噸,在全國港口排名第21位。
經濟與財政:2018年連雲港市GDP為2771.7億,受當地持續推進化工企業環保整改等因素影響增速有所放緩,增速4.7%。人均GDP為61332元,GDP總量和人均GDP在江蘇省地級市僅高於宿遷市。18年實現一般預算收入234.3億,增速9.1%,其中稅收占80%;預算支出419.3億,增長7.3%,財政自給率為55.87%;政府性基金收入144.6億。
債務風險:2018年末連雲港市地方債務餘額467億,其中一般債206億、專項債261億,地方債務餘額/GDP為16.8%,地方債務餘額/綜合財力為82%。考慮發債城投有息負債作為隱性債務的替代變量,以「廣義地方總債務/地方綜合財力」衡量的廣義債務率水平,連雲港市整體為375%,其中市本級、連雲區、海州區債務壓力相對較高。
連雲港市本級、區縣17家城投平台梳理。涉及存續債券92隻,債券餘額513.98億。我們對各市級、區縣級平台進行分類和梳理,以利於把握和篩選核心城投平台。
連雲港市城投平台對外擔保、銀行授信、受限資產、在建項目和未來投資規模情況梳理與對比。
1、連雲港市經濟財政概覽
1.1 經濟概覽
連雲港市位於江蘇省東北部,東瀕黃海,北與日照市接壤,西與臨沂市和徐州市毗鄰,南與宿遷市、淮安市和鹽城市相鄰,是長三角地區與環渤海地區的重要連接紐帶,東與日、韓隔海相望,地理位置優越,是全國首批14個沿海開放城市之一,連雲港港口是我國十大海港之一。陸地面積7615平方千米,海域6677平方千米,下轄3區、3縣。18年戶籍人口534.34萬人,常住人口452萬人。
連雲港以港興城,但近年來經濟發展在江蘇省相對落後。連雲港是我國首批14個沿海開放城市之一,也是橫貫中國東西的鐵路大動脈級隴海-蘭新鐵路的東部重點港,一直將港口發展放在重要位置,力圖以港口帶動城市經濟發展,但近年來經濟增速在江蘇省相對落後。連雲港地理區位相對遠離長三角、京津冀等航線主幹道,當地缺乏足夠產業支撐和強大經濟腹地,環周邊還面臨日照港、青島港競爭,高鐵等鐵路幹線也相對偏少,不能快捷連接內地各個城市,2018年連雲港港口吞吐量為2.14億噸,在全國港口排名第21位。未來隨著連淮揚鎮鐵路開建,以及連鹽、青連鐵路和徐連客專等高鐵路線的建設,連雲港將接駁入蘇南商務通勤圈內,一定程度彌補連雲港在鐵路貨運方面不足,帶動經濟發展提速。
2018年連雲港市GDP為2771.7億元,名義和實際增速分別為4.97%和4.7%,三次產業結構調整為11.7:43.6:44.7,第三產業占比20年來首次超過第二產業;人均GDP為61332元,增長4.5%,GDP總量和人均GDP在江蘇省地級市中位列倒數第2,僅高於宿遷市。18年固定資產投資1859.28億,同比6.7%,其中工業投資增長13.7%,房地產投資正在24.2%。工業發展方面,高新技術產業占規上工業比重達43.7%,其中新醫藥、新材料、新能源和高端裝備製造等「三高一新」占高新產業比重達97%。18年連雲港市工業30強企業產值增長15.7%,其中鑌鑫鋼鐵、興鑫鋼鐵、斯爾邦、虹港石化、潤眾製藥等企業增速超過30%,恆瑞醫藥增速超25%,銷售過百億企業為7家。
2018年連雲港實現一般預算收入234.3億,增速9.1%,其中稅收占比80%;一般預算支出419.3億,增長7.3%,財政自給率為55.87%。政府性基金收入144.6億,增長21.1%。截止2018年末,全市地方政府債務餘額467億元,其中一般債務餘額206億元,專項債務餘額261億元。債務率(地方政府債餘額/GDP)為16.8%,在江蘇省13個地級市排名(由高至低)第6。
長三角地區外向型經濟發達。連雲港市擁有國家級經開區1家、國家級高新區1家,省級化工園區1家。此外,還有徐嶼新區,為國務院《江蘇沿海地區發展規劃》確定的重點開發區域,是國務院批准設立的國家東中西區域合作示範區先導區。
1.2 連雲港市下轄區縣經濟與財政概覽
連雲港市下轄3個區(海州區、連雲區、贛榆區)、3 個縣(灌南縣、東海縣、灌雲縣)。
從GDP總量看,贛榆區18年GDP總量最高在600億以上,其次為東海縣494.4億;海州區、灌雲縣、灌南縣GDP總量在350-380億區間;連雲區最小僅147億。從GDP名義增速看,灌南縣最高達11.6%,而東海縣、海州區、灌雲縣相對較低,在5%以下;從GDP實際增速看,18年連雲港市增速僅5%,有4個區縣增速在5%以下。
從固定資產投資看,灌雲縣、東海縣增長較快,達到20%以上;而灌南縣投資增速大幅下挫,下跌25.4%;從投資/GDP比例看,連雲區占比達116%,經濟增長對固定資產投資依賴性較強。
從各縣區房價來看,連雲港市整體房價不高,二手房成交均值在8500元/平方米左右,其中海州區房價最高,超1萬元/平方米,其次為連雲區、灌雲縣在7000元/平米左右,灌南縣房價最低,6000元/平方米。
從財政實力看,連雲港市各區縣財政實力整體偏弱,一般預算收入多數在20億左右,海州區以34.7億排名第1,連雲區以12.3億排名最後;以「一般預算收入/支出」衡量的財政自給率看,海州區、連雲區超過100%,其他區縣均低於50%,財政自給程度低,對補助的依賴度高。
從地方綜合財力和來源結構看,從綜合財力看,各區縣整體相對偏弱,灌雲縣、贛榆區、灌南縣在85-95億左右,綜合財力排名居前,而連雲區、海州區綜合財力相對較弱,不足50億;從18年政府性基金收入看,超過30億的只有市本級、灌雲和灌南縣,其餘區縣整體較少。
從地方債務水平看,2018年末連雲港市地方債務餘額為467億,其中一般債務餘額206億、專項債261億,地方債務餘額/GDP為16.8%,地方債務餘額/綜合財力為82%。從各區縣債務水平看,市級地方政府債務餘額212.2億,占全市45%,與綜合財力和一般預算收入的比分別為162%和620.5%,相對較高;其次,灌南縣整體債務率水平也排名靠前。
考慮發債城投有息負債作為隱性債務的替代變量,則以「城投有息負債+地方債務餘額」衡量的廣義地方債務率水平,則廣義負債率(廣義地方債務/GDP)連雲港市總體為77.2%,其中連雲區、海州區債務相對較高。以「廣義地方總債務/地方綜合財力」衡量的廣義債務率水平,連雲港市整體為375%,主要是市本級、連雲區、海州區壓力相對較高。
2、連雲港市存量城投債券概覽
截止19年10月,連雲港市有存量債券的城投公司共17家,涉及存續債券共計92隻,債券餘額513.98億。按照平台層級劃分,市本級城投6家,區/縣(市)級城投11家,其中國家級經開區1家、省級經開區1家。其中,連雲區、市本級存量債券規模較大,分別為207.6億、184.7億。
從區域分布看,市本級平台數量6家,債券餘額184.7億,占比35.6%。其次連雲區平台有3家,存量債207.6億,占比40.4%;海州區、贛榆區平台各2家,債券餘額僅20.58億和25.5億;縣市中,灌雲縣、灌南縣發債平台有3家和1家,債券餘額47.5億和28.1億,東海縣暫無城投發債平台。
從主體評級看,AA+、AA、AA-級平台各有3家、13家和1家,占比為17.6%、76.5%和5.9%。從存量債券類型看,中票、企業債和定向工具最多,均在100億以上,分別占27%、22%和20.5%,其次私募公司債85億,占到17.3%;短融超短融66.5億,占13.5%。
從城投平台總規模來看,資產600億以上有2家,在400-600億區間有5家;在200-400億區間有3家;100-200億區間有6家,100 億以下有1家。
從城投債券到期規模分布看,2020-2022年到期量均在100億以上,分別達131億、113.6億和113.1億;2023年及以後整體到期壓力較小。
連雲港市存量債券餘額最多的城投公司,主要有新海連發展集團、連雲港城建控股集團、江蘇方洋集團、海州灣發展集團,存量債券均在50億以上。從存量債券占有息債務比重看,連雲港祥雲投資、築富實業投資公司占比在60%以上,相對較高。
3、連雲港市城投平台梳理
3.1 連雲港市屬城投
目前,連雲港市級承擔基礎設施建設的公司有5家,分別為城建控股、連雲港交通集團、江蘇連雲發展集團、江蘇新海連發展集團及江蘇方洋集團公司。其中,城建控股主要負責連雲港市主城區、鳳凰新城、孔望山新城和新海新區的城市基建和土地整理工作;連雲港交投負責連雲港市範圍內鐵路、公路等交通基礎設施建設;江蘇連雲發展集團負責連雲新城的開發建設工作;江蘇新海連發展集團主要負責連雲港國家級經開區內的基建等;江蘇方洋集團主要負責國家東中西合作示範區的基礎設施開發及建設等。5家建設公司根據區域和行業範圍進行分工,相互間不存在競爭。
連雲港市本級發債平台有6家,主體AA+級3家、AA級家。其中,3 城建控股(AA+)為連雲港市政基礎設施建設和土地開發的核心投融資平台,在區域基建領域具有壟斷地位;市政公用(AA+)是城建控股全資子公司,承擔全市土地開發和基建等,主要從事市主城區、鳳凰新城和孔望山新城基建和土地整理工作。連雲發展(AA) 是連雲港市重要國有資產運營載體,負責連雲新城建設、城市交通運輸以及金融投資等重要職能;其子公司金海投資(AA+),由市主要國有產業類企業組建而成,其下屬公司從事連雲新城的道路等基建業務。連雲港工投集團(AA),為連雲港市產業投融資主體,主要從事原鹽、食用鹽、鹽化工及纖維新材料等業務,已形成鹽鹼一體化產業鏈;交投集團(AA)是市重要的交通基建主體,主要從事市政道路、高等級公路等交通建設和維護。
連雲城建(連雲港市建控股集團)為連雲港市政基礎設施建設和土地開發的核心投融資平台,在區域基建領域具有壟斷地位,在財政資金、土地資源等得到政府和股東有力支持,18年市國資委以地方債轉資本公積方式注資40.69億,營收由市政、房地產及其他版塊構成。市政基建:由子公司市政公用和潤科集團負責,市政公用業務集中在老城區、鳳凰新城和孔望山新城,潤科集團為新海新區主體,截止19年3月待回購項目32個、總額97.85億,已回籠34.24億,帳面應收工程款89.5億,在建項目投資167.57億,尚需37.11億。土地開發:由子公司市政公用負責,在整理棚改土地項目總投資81億,已完成52.42億,尚需28.58億,截止19年3月已完成未出讓土地2711.4畝,預計出讓價146.41億,預計2020-22年每年獲得土地出讓金46-62億元;房地產:包括商品房、保障房等,計劃投資100.28億,尚需42.1億。截止19年6月末,獲授信634.80億,未用169.35億;對外擔保企業共2家,合計6.5億,擔保率2.62%,均為地方國企;受限資產142.92億,占資產比17.46%,占比較高。
市政公用(連雲港市市政公用有限公司),為城建控股100%全資子公司,承擔全市土地開發和基建等,主要從事市主城區、鳳凰新城和孔望山新城基建和土地整理工作,同時還承擔市政工程和商品房開發等任務。總資產435.83億元,主體AA+。公司傳統核心業務為市政基建、城市綠化亮化和土地整理,是利潤主要來源。土地整理:18年9月末已完成但尚未出讓土地2711.4畝,預計土地出讓金146.31億,正在開發項目主要為棚改,土地面積共5749.25畝,累計投資38億,主要來自棚改資金,預計土地出讓金173.44億;市政基建:在建項目120.41億,已投92.22億,尚需28.2億;房地產:項目均位於市本地,已交付項目2個,累計投19.14億,在建投資12.12億,擬建25.81億,累計銷售31.8億;污水處理:由子公司港城水務負責。截止18年9月末,獲金融機構授信176.11億,未用42.11億;對外擔保5.8億,擔保率4.24%;受限資產86.75億,占資產比19.41%。
連雲發展(江蘇連雲發展集團)是連雲港市重要國有資產運營載體,負責連雲新城建設、城市交通運輸以及金融投資等重要職能,地位重要,18年獲政府補助2.93億。工程施工、交運、房地產為營收重要來源。工程代建:連雲新城項目為公司最重要的基建項目,計劃投資128.65億,投入巨大,計劃通過海域開發取得的土地出讓返還款來減輕融資壓力,但公司土地出讓進度緩慢,土地變現能力和價格存不確定性;工程施工:在建金額17.39億,尚需投9.4億;交運:包括公路與公交、航運、汽車及配件銷售3大業務板塊;房地產:18年銷售勁增43.35%,在建項目可售面積80.13萬平米,計劃投資53.06億、已投31.87億。截止19年3月,獲授信185億,未用25億;受限資產147.72億,占資產比26.91%;對外擔保2.09億,規模較小。
金海投資(江蘇金海投資有限公司)是連雲發展全資子公司,由連雲港市主要國有產業類企業組建而成,以產權為紐帶對下屬公司進行投資和管理。其下屬的金海岸公司從事連雲新城的道路等基建業務,下屬金海置業主要負責母公司連雲發展的房地產開發業務。總資產463.1億,主體AA+。2019年3月底,獲銀行授信117.25億,尚未使用25.05億。
連雲港市工業投資集團,為連雲港市重要產業投融資主體,主要從事原鹽、食用鹽、鹽化工及纖維新材料等業務,已形成鹽鹼一體化產業鏈,18年市財政局以4000萬元產業發展基金,及2億市級擔保公司資本金注資公司。總資產121.57億元,18年營收22億,主要來自鹽化工和纖維新材料。公司原鹽主要銷往江蘇省內氯鹼化工企業;政府鹽田征地為公司帶來持續穩定補償金收入,至2019年3月末,政府累計向公司征地面積29.85萬畝,公司累計應收征地補償金49.5億,其中已收回30.85 億元,待回收18.65 億元,但帳齡較長、回款較慢。公司利潤總額對投資收益、營業外收入等非經常損益依賴度高。截止2019年3月末,公司在建及擬建項目預計總規模11.69億,尚需投入7.52億;獲授信23.63億,未用3.24億;受限資產9.85億,占資產比8.7%;無對外擔保。
連雲港市交通集團,是連雲港市重要的交通基礎設施建設主體,以道路工程等為主業,占營收90%以上,主要從事市政道路、高等級公路等交通工程建設和維護。總資產171.08億元,主體評級AA。18年獲財政補貼1.6億,政府資本投入2.39億。公司在建擬建項目儲備充足,18年末已完工及在建項目存貨61.1億,為公司營收提供保障;19年3月末,重點在建擬建交通基建工程總投資50.95億,尚需投25.13億,面臨較大資本支出壓力;同時部分在建項目所簽協議因政策原因被收回,其餘在建擬建項目均未簽相關協議,未來資金平衡方式存不確定。受限資產47.53億,占資產比29.4%;獲授信48.42億,未用13.37億;對外擔保11.48億,擔保率21.8%,主要為對公司代管的科晶公司擔保,被擔保企業為國企。
3.2 海州區
海州區地處連雲港市西南部,平原土地占80%,水陸交通便利,中國四大磷礦之一的錦屏磷礦位於境內,全區面積701平方公里,下轄13個街道、4個鎮、86村、104個社區。18年戶籍總人口79.15萬人。18年GDP為364.04億,增長5.3%;固定資產投資347.08億,增長20.3%,其中工業投資增長34.7%,房地產投資-4.2%;規上工業產值增長2.6%,產值破億的工業企業30家。新浦工業區、海州工業園兩大園區規上企業55家,實現工業總產值222.2億,占全區規上工業總產值72.4%。18年預算收入34.73億,稅收占比94.18%,預算支出34.74億,財政自給率100.73%,財政平衡能力較強。
海州區發債城投有2家,主體均為AA,其中核心平台為江蘇海州發展集團,承擔區內重大項目建設、棚改及城市基礎設施建設任務,得到海州區政府大力支持;其全資子公司江蘇瀛洲發展集團,從事海州區重要基礎設施、保障房建設。
江蘇海州發展集團,為海州區內重要的投融資平台,承擔區內重大項目建設、棚改及城市基礎設施建設任務,得到海州區政府大力支持。18年海州區政府將瀛洲發展、工投公司100%股權劃入公司,資產和收入大幅擴充,成為海州區最重要基建、棚改主體。資產390億,主體AA。基建:截止19年3月在建擬建投資9.42億,尚需4.54億;保障房:近年來項目僅部分達到交房條件,收入規模小且呈現波動,在建擬建總投資60億,尚需50億,投資壓力大;此外,公司承接海州區大量棚改項目,資金來源大部分為棚改項目貸款,在建項目21.38億,尚需投7.84億。截止19年3月,對外擔保22.6億(其中對民企擔保0.15億),擔保率50.62%。受限資產18.6億,占資產比11.92%;獲授信42.94億,未用3.8億,備用流動性偏緊。
瀛洲發展(江蘇瀛洲發展集團),為海州發展集團100%持股子公司,是海州區重要基礎設施、保障房建設主體,18年獲財政補貼1.1億元。資產145.04億元,主體AA。16-18年已完工基建項目總投資48.75億,已收到回款19.83億,收入確認進度偏滯後;無在建,擬建投資2.94億,在建自營項目3億,基建業務持續性待觀察。安置房採用自建銷售形式,擬建16.12億;18年棚改投入較大,該板塊為未來主要投入方向,在建擬建項目投資50.28億,尚需37.78億,有一定投資壓力。18年末公司對外擔保9.06億,擔保率19.54%,全部為海州區內其他國企;受限資產16.34億,占資產比13.29%;獲授信62.12億,未用9.69億,備用流動性有限。
3.3 連雲區
連雲區臨海靠港,位於連雲港市最東端,是三個市轄區之一,面積58.8平方公里,以旅遊和港口運輸為主的第三產業對經濟發展帶動作用大,擁有國家4A級景區海上雲台山、全省最大的海島連島等。金屬材料、鹽化油化為連雲區兩大主導產業,合計占全區規模以上工業產值的83.6%。18年GDP為147億,增長4.9%;投資170億,增長10%;土地出讓面積增長121.46%,但由於工業用地單價較低,出讓總價下降17.51%至24.74億。
連雲區發債平台有3家,主體均為AA。其中,方洋集團主要負責徐圩新區內基建、園區配套服務和貿易業務,實控人為連雲港市政府;區本級核心平台為海州灣發展集團,為連雲區基建和安置房建設主體;而新海連發展集團,則是國家級經開區連雲港經開區的核心主體,在經開區及連雲港市東部部分城區內從事市政道路、保障房、土地整理和園區建設等。
江蘇海州灣發展集團,為連雲區主要基建代建和安置房建設主體,18年獲政府補助4.7億。以工程代建、安置房銷售為主要營收來源,還開展商品銷售、融資擔保和旅遊等經營業務。代建:18年代建收入下降35%,但仍有較大規模已完工未驗收項目,18年末已完工總投資44.38億,結轉收入7.3億,在建擬建投資95.06億,尚需60.23億,自營項目總投20億,尚需14.17億;安置房已建成95.49萬平米,已售52.73萬平米,待售部分為政府回購。公司總體主業盈利空間有限,財務等費用較重,經營業務虧損,對補貼依賴較高;回款資金到位較滯後,財政及區屬機關占款規模偏大;帳上擁有較大規模土地和海域使用權資產,但變現能力弱,流動性不佳。18年末獲授信60.48億,未用16.32億;受限資產60.49億,占資產18.1%;對外擔保16.78億,擔保比例9.56%,其中對民企擔保0.25億。
連雲港經開區:1984年設立的首批國家級經開區之一,為連雲港市重要的工業集聚區,2018年在全國219家國家級經開區排名第23位。經開區臨海臨港,區內土地多為鹽田和灘涂,擁有相對充足的土地資源。以生命健康、先進材料、臨港裝備製造為3大支柱產業。目前已有美國杜邦、日本三菱、中國建材等40多家世界500強企業投資;已建成全國最大抗腫瘤藥物、抗肝炎藥物和現代中藥生產基地,正加快建設萬噸級碳纖維生產基地。規上工業企業109家,納稅過千萬企業32家。18年GDP為325.98億,增速8.2%;投資增長10.2%;規上工業總產值726億,增長9.6%。
江蘇新海連發展集團,主要在經開區及連雲港市東部部分城區內從事市政道路、保障房建設、土地整理開發和園區建設等業務,是經開區核心的政府性項目投建主體,承擔園區開發任務重。2016-18年獲財政補貼6.59億、5.18億和4.29億。資產462.7億,主體AA+。17年9月經開區財政局和管委會聯合出具《還款計劃數》,針對截止17年9月末合計欠款223.83億進行分期清償,2019-23年間分別還款38.5億~40.39億。18年末公司與經開區管委會及經開區相關企業關聯應收、其它應收、長期應收合計達248.15億,存在大量關聯資金。根據連雲港市未來5年發展規劃,公司未來業務重點集中在市政建設,業務範圍拓展至東部部分城區、臨港產業區、濱海新城建設等。截止2019年3月末,無對外擔保;受限資產89.01億,受限比例19.34%;銀行授信198.73億,未用62.29億。
徐圩新區:為國務院《江蘇沿海地區發展規劃》確定的重點開發區域,是國務院批准設立的國家東中西區域合作示範區的先導區,也是連雲港市重要臨港產業基地和化工產業基地,具有省級經濟主管部門項目審批權限、每年給予徐圩新區資金補助、實行財稅封閉運作。規劃面積467平方公里,主要發展石化、先進裝備製造、節能環保和現代港口物流等主導產業。位於徐圩新區內的連雲港石化產業基地作為全國七大石化產業基地之一。連雲港臨港產業重大項目總投資預計超2000億元。
徐圩新區2018年實現規模以上工業產值180億,增長60%;實現GDP為37.2億,同比11.6%;完成總投資774億的盛虹煉化一體化項目簽約,其它新簽約近400億;一般預算3.78億,下降5.5%;政府性基金收入3.1億,下降76.6%;預算支出5.2億,財政自給率72.7%,財政實力偏弱。
江蘇方洋集團,為徐圩新區從事基建及資產運營的重要實體。資產547.63億元,主體AA。19年獲各項財政補貼0.96億,獲政府債務免除11.9億。18年營收46.84億,主要系貿易、園區配套服務及較大規模的土地回儲收入。工程施工:19年3月末已完工投資62.93億,確認收入68.81億,收到49.69億,回款有一定滯後;在建總投71.64億,尚需24.56億,確認收入56.44億,累計收到代建款28.05億,收入實現質量較差;自建擬建計劃投資156.01億,尚需85億。貿易:主要為甲醇、PX、PTA等化學品。園區配套:隨著入園企業數量增加,自有物業出租、廣告、餐飲、原水及污水處理、蒸汽及電力銷售等將為公司帶來穩定現金流。截止19年3月,受限資產196.42億,占資產19.17%;獲銀行授信169.72億,未用47.71億;對外擔保13.56億,擔保率7.32%,被擔保公司中有民企江蘇斯爾邦石化公司4.9億。
3.4 贛榆區
贛榆區是連雲港市新規劃的三個主城區之一,是連雲港市重要戰略發展區和新興增長極。下轄15鎮、2個省級經開區,面積1514平方公里,海域遼闊,擁有108萬畝淺海域和62.5公里黃金海岸線,位列全國綜合實力百強區第84位。工業上以石油化工、鋼鐵機械及裝備製造、生物科技、新能源為4大主導產業,初步形成贛榆區經開區、海洋經開區、海州灣生物科技園、拓汪臨港產業區為核心的4個產業園區,4大園區稅收占全區80.2%。18年GDP為608.26億,增長4.8%,人均GDP達62775元;投資完成465.16億,增長25%;一般預算收入25.81億,增長11.4%;其中稅收22億,增長32.8%,占比為85.6%;預算支出為65.59億,增長13%,財政自給率39.4%。
贛榆區城投平台有4家,分別為蘇海集團、連雲港金東方港口投資公司、連雲港市創聯投資發展公司、連雲港贛榆金土地農業投資開發公司,後3家平台均為蘇海集糰子公司。其中發債平台2家,主體均為AA,核心平台為江蘇蘇海投資集團,為贛榆區重要城市基建和國有資產運營主體,核心業務包括市政道路、贛榆港配套建設、保障房、土地整理等;其全資子公司連雲港金東方港口投資有限公司,是港贛榆港區建設和經營主體。
江蘇蘇海投資集團,為贛榆區重要城市基建和國有資產運營主體,核心業務包括市政道路、贛榆港配套設施建設、保障房、土地整理等。公司在建項目投融資壓力大,截止18年6月末在建投資84.65億,尚需40億,擬建11.73億;保障房累計完成投資38.36億,但尚未結算;商品房開發規模較小,目前在建項目建築面積3.14萬平米,計劃投11.8億,尚需11億。土地整理:截止18年6月土儲面積合計10.28萬畝,帳麵價值178.23億,充足土儲為公司業務開展提供較好基礎,但大量土地被用於抵押融資,已抵押土地62.38億。截止19年3月末,對外擔保31.7億,擔保率14%,其中對民企擔保0.19億;銀行授信137.06億,未用21.15億。
連雲港金東方港口投資有限公司,為蘇海投資全資子公司,是港贛榆港區建設和經營主體,在贛榆港區基礎設施開發商、園區和公共事業運營商,主業集中兩塊:一是港區基建,包括道路及其他港區基建;二是礦石銷售,包括礦產開採與銷售,18年獲政府補助1.07億。總資產139.86億元,主體評級AA。截止2018年末,對外擔保10.9億,擔保率20.73%;受限資產27.78億,占資產比22.86%;獲授信55.87億,未用25.51億。
3.5 灌雲縣
灌雲縣地處江蘇東北,面積1542平方公里,下轄13個鄉鎮,18年末常住人口80.83萬人。灌雲縣著力打造以臨港產業區、經濟開發區為主要載體的園區工業經濟,已初步形成臨海化工、裝備製造、輕工紡織、新能源四大主導產業。臨海化工為支柱產業,但化工產業存在明顯的環保制約。18年4月受環保風暴和蘇北化工園偷排事件影響,灌雲化工園區全面停工,所有化工企業一律停產整治;19年初連雲港市繼續加大「兩灌」化工園區整改力度,連續3年環保整治對全縣經濟發展產生一定影響,經濟增速放緩,結構轉型升級。
18年灌雲縣GDP為375億,增長4%,人均GDP為4.63萬元,固定資產投資210.1億,勁增20.1%;工業增加值下滑2.8%至119.5億;土地成交金額大幅下滑71.57%。18年一般預算收入22.33億,增長8.56%,稅收占比73.56%;政府性基金收入36.84億,增長12.99%;獲上級補助收入37.18億,增長4.31%;一般預算支出56.57億,增長3.14%,財政自給率39.47%,較17年提高1.97個百分點。18年末政府債務餘額38.55億,占財政總收入40%。
灌雲縣城投發債平台3家,AA級2家,AA-1家。江蘇築富實業投資公司(AA)、連雲港恆馳實業有限公司(AA)主要承擔灌雲縣城市基建、保障房等建設任務;而連雲港祥雲投資有限公司(AA-)則為灌雲縣經開區建設開發主體,從事道路、管網、土地整理等業務。
江蘇築富實業投資公司,是灌雲縣重要基礎設施建設主體,持續獲得政府在注資和補貼等方面支持,18年獲財政補貼2.86億。資產173.9億,主體AA。基建:截止18年末,公司尚有多個主要項目處於在建階段,規劃投資37.21億,尚需15.1億。融資性擔保和小貸:由子公司泰和擔保、誠鑫科貸和金拓小貸負責,已出現代償和預期。近年來公司持續大規模購置土地,為縣屬相關單位及中小企業提供資金支持,一定程度加大資金周轉壓力。土地資產較多,共118宗面積2867.64萬平米,帳麵價值122.44億,但已抵押52.68億,變現流動性較弱。截止18年末,對外擔保39.6億,擔保率32.83%,均為當地政府下屬單位和企業;受限資產59.95億,占資產33.61%;截止19年6月末,獲授信23.72億,未用12.8億。
恆馳實業(連雲港恆馳實業有限公司),為灌雲縣主要城市基建運營主體,承擔基建、水利、道路交通、保障房等建設任務。總資產138.05億元,主體AA。截至18年末,公司存貨中尚未結轉的代建成本82.26億,應收縣政府代建款4.32億;在建代建工程總投資101.06億,尚需27.11億;擬建投資36.9億,自營項目總投資21.98億元,尚需5.74億。此外,物業資產規模和出租率穩定,租賃收入是營收有益補充。18年末獲銀行授信31.45億,未用4.44億,備用流動性較少;對外擔保0.75億,擔保率1.03%,均為地方國企;受限資產13.27億,占總資產9.6%。
灌雲經開區:2003年8月成立,2006年4月被批准為省級開發區。規劃面積40平方公里,已形成機械製造、汽車配件、金屬製造、輕工紡織、新醫藥和科技研發等主導產業。18 年灌雲經開區完成規模以上固定資產投資52.1億元,其中規模以上工業投資40億元;實現工業應稅銷售收入32億,增長32.6%。新簽約億元以上項目15個、新開工5000萬元以上工業項目14個,總投資20億和15億的瑞普森光電信息、柔性覆銅板等重大項目簽約落地。17年GDP為73.7億,增長16.1%;財政收入2.86億,下降33.95%。
灌雲經開區有3家平台公司,分別為祥雲投資公司、連雲港卓途實業有限公司、灌雲建雲建築工程公司,除發債平台祥雲公司外,另外兩家資產規模均在15億以下。
連雲港祥雲投資,為江蘇灌雲經開區內重要基建主體,從事經開區內道路、水務管網、綠化等基建和土地開發業務,18年獲財政補貼0.58億。總資產47.11億元,主體AA-。18年末重點在建項目總投資6.83億,尚需5.47億。18 年土地整理收入0.92 億元,下降30.23%;正在開發整理的土地有26 宗,累計完成投資12.08億,相關土地出讓仍將形成一定規模的營收。18年末對外擔保4.55億元,擔保率16.34%,其中4家為民企,擔保金額合計0.58億,占比12.75%;受限資產5.92億,占資產比13.29%;獲授信6.55億,未用0.18億。
3.6 灌南縣
灌南縣是連雲港市南大門,下轄1鄉10鎮、4個工業園區、2個農業園區,是江蘇首批生態農林業試驗示範縣、國家級生態縣,縣域面積1030平方公里,戶籍人口82.04萬人。18年灌南縣實現GDP為374億,增長5.5%,人均GDP為59694元,為全國人均值的107.4%;固定資產投資123.8億,同比大幅下降25.4%;進出口額2億美元,下滑24.6%。公共財政收入22.4億,增長2.4%,其中稅收占比82.8%,政府性基金收入32.05億元;預算支出53.38億,財政自給率為42%。2018年末全縣政府債務餘額78.13億,其中,一般債餘額49.17億元,專項債務餘額28.96億元。
灌南縣唯一核心發債平台為江蘇金灌投資發展集團,主要從事灌南縣工程建設、水務和土地整理開發業務,另有部分收入來自資金拆借、物業租賃、廣播電視、金融擔保等,但占比較小。2016年上半年,連雲港碩項湖水務集團有限公司整體注入公司,水務收入逐步成為公司業務的新板塊和增長點。資產248.57億元,主體AA。在建基建較多,未來收入有保障,18年底在建擬建工程投資45.39億元,尚需33.48億。擁有土地使用權8.89萬畝,帳麵價值112.76億,未抵押占50%。此外,公司負責縣域82萬人生活供水和污水處理,有較強壟斷優勢。18年政府補貼3億,16-18年獲政府增資、資產劃撥等增加23.49億。18年末受限資產59.83億,占總資產24.11%;19年3月末,對外擔保54.01億,擔保率36.49%,被擔保企業有一家為民企,擔保額4億,占比7.4%;19年6月末,獲銀行授信61.11億,未用22.85億。
4、連雲港市城投平台擔保情況概覽
我們根據最新公告、年報、評級報告等梳理了連雲港市市本級、區級、園區等平台擔保情況,在匯總的17家城投主體中,擔保率在50%以上的有1家,整體擔保率水平不高;但部分平台被擔保對象有民企,城投擔保風險值得關注,總結情況如下表所示:
5、在建項目、待投資規模及占資產比重情況概覽
我們根據各城投平台最新評級報告等,匯總了市本級、縣級平台的在建項目總規模、已投入資金、尚待投資規模及占總資產比重,可以看出,大部分城投平台待投資項目規模不大,資金需求占比低於20%,整體融資壓力可控。但也有部分平台未來資本開支壓力較大,尚需投資資金在100億以上,投融資壓力值得關注。
6、連雲港市城投平台銀行授信、受限資產情況對比
銀行授信金額和可使用空間,側面反映出金融機構對一家企業的認可和備用流動性支持情況。而受限資產規模和占總資產比重,也是反映企業資產流動性狀況和可再融資空間的一個有效指標。我們根據評級報告等,匯總了連雲港市城投平台最新銀行授信、未使用額度、受限資產情況。
看遍青山話城投系列報告連結:
(1)黑土地的升落: 遼寧省城投梳理與比較
(2)崛起的西南之秀:貴州省城投梳理與比較
(3)增長轉型,債務突圍:天津市城投梳理與比較
(4)走進白山黑水:吉林省城投梳理與比較
(5)走進荊楚之地:湖北省城投梳理與比較
(6)走進瀟湘 | 湖南省城投梳理與比較
(7)走進八桂 | 廣西城投梳理與比較
(8)走進齊魯 | 山東省城投梳理與比較
(9)最憶是江南 | 浙江省城投梳理與比較
(10)走進贛鄱大地 | 江西省城投梳理與比較
(11)無夢到徽州 | 安徽省城投梳理與比較
(12)走進天府之國 | 四川省城投梳理與比較
(13)走進燕趙之地 | 河北省城投梳理與比較
(14)走進中原 | 河南省城投梳理與比較
(15)走進榕城 | 福建省城投梳理與比較
(16)走進秦川大地 | 陝西省城投梳理與比較
(17)彩雲之南 | 雲南省城投梳理與比較
(18)走進巴山蜀水 | 重慶市城投梳理與比較(上)
(19)走進巴山蜀水 | 重慶市城投梳理與比較(下)
(20)走進姑蘇城 | 蘇州市城投梳理與比較
(21)走進金陵城 | 南京市城投梳理與比較
我們的心愿是…消滅貧困,世界和平…
國泰君安證券研究所 固定收益研究覃漢/劉毅/高國華/肖成哲/王佳雯/肖沛/范卓宇
GUOTAI JUNAN Securities FICC Researc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