潮汕首善:大峰祖師

2019-11-02     潮汕說

大峰祖師(1039-1127),祖籍浙江溫州,俗姓林名靈噩,字通叟,法號大峰,是北宋末年潮陽著名高僧,被尊為宋大峰祖師、祖師公。大峰祖師因其濟世救民、廣施善德之情懷而深為後人景仰,其善行在潮汕大地播下了種,開啟了潮汕人行善之風,至今海內外眾多潮人善堂和民間慈善團體紛紛以大峰祖師信仰為號召,團結善信,救災解難。



人物生平

北宋寶元二年(1039),大峰祖師出生於浙江溫州豪門望族。早歲習舉業,深通經史儒術。另一方面也受到佛教禪宗的影響。宋紹聖二年(1095)中進士,任紹興縣令數載,時值北宋末年,皇帝昏庸、外患日亟,祖師憤於朝綱腐敗,棄官為僧。

宋宣和二年(1120)大峰祖師由福建雲遊到潮陽縣蚝坪(今和平鎮),時逢乾旱,農業失收,瘟疫流行,餓殍載道。為救民於厄難,結廬橋尾山後靈豁(今靈泉寺)客居,一面設壇于山側獅尾石(今大峰石)為民祈禱,一面用其精湛的醫術為民除病。鄉民崇敬並挽留他,大峰遂於後靈豁定居。

時蚝坪有大川(練江)橫截,水深面寬,波流湍急,每遇風濤,鄉民常遭覆舟之患,大峰惻然憫之,立宏願建橋以渡往來。他一邊構思建橋方案,一邊向鄉民募捐,籌集建橋資金。此舉深得民心,一時群情鼎沸,紛紛捐錢獻物。五年攜帶募款獨自赴閩,鄉人疑慮;南宋建炎元年(1127)從福建運回糧食、木石,請來工匠,群眾才恍然大悟。在大峰祖師主持下,不到1年,建成16孔。但因操勞過度,於當年十月圓寂,享年88歲。

紹興二十三年(1153),橋南北枕岸2孔由鄉人蔡諄(貢元)捐資續建。和平古橋共18孔(不含引橋1孔)長108.8米,寬3米。蔡諄又騰讓書齋,營建報德堂,以緬懷大峰祖師為民造福的功德。後人於後靈豁靈泉寺奉祀大峰祖師。潮汕其他地方以及泰國、馬來西亞、新加坡、香港等地也有大峰祖師廟或善社崇祀。



大峰祖師信仰

大峰祖師是潮汕慈善事業的開山祖師,而潮汕則是大峰祖師信仰的發源地,也是大峰開啟的潮汕慈善傳統的初始地。大峰祖師信仰與其所內含的慈善情懷,不僅澤被了潮汕地區,更隨著華僑足跡遠揚至東南亞,泰國受其影響尤深。

泰國是潮人在東南亞以「大峰」精神發展慈善事業最為發達的國家,著名的有泰國華僑報德善堂、泰國進覺善堂,旨在幫助海外鄉親和居住國民眾解除各種災難。報德善堂創辦逾百年,創辦有大學、醫院、公墓等多項公共福利設施,在泰國具有舉足輕重的地位。當地居民感慨,泰國哪個地方有災情,哪裡就有報德善堂的救火車、拯救車。



大峰景點

大峰風景區:位於324國道潮陽和平路段北側的雄獅山,深汕高速公路出入口可直通景區。景區內有雄偉壯觀的祖師拜亭,為粵東地區最大型的石木結構牌亭;有占地30畝的大峰紀念館;有運自緬甸重量達40噸的漢白玉祖師像。此外還有報德樓、仰思亭、遐思亭、龍泉亭、古牌亭、凌雲亭等造型各異的亭閣20多座。整個風景區牌樓林立,亭閣裝點,草木蒼翠,繁花似錦,景色宜人,是朝聖者和遊人的好去處。

惠來宋大峰祖師廟:位於揭陽惠來縣隆江鎮崗前村。供奉大峰祖師,由民間集資七百多萬元修建,硫璃綠瓦蓋頂,屋脊五彩嵌瓷,規模宏大,莊嚴雄偉。石柱木雕均出自名師巧匠之手,構思別致,技藝精湛,飛禽走獸活靈活現,古今人物畫屏栩栩如生,是民間傳統藝術的精品,極具鑑賞價值。

靈泉寺:位於潮陽和平鎮和平管區橋尾山(古稱寶空山)「後靈豁」,是大峰祖師結廬之處。明天啟四年(1624)由僧信騰創始並獲御賜「靈泉護國禪寺」,1980年至1989年初步修建,八十年代獲准為宗教場所。1992年列為汕頭市第3批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是緬懷大峰祖師之聖地和旅遊佳處。

達濠祖師公:即大峰祖師廟,位於達濠大瞭望山腳(青雲岩風景區內)。建於清光緒二十五年(1899年),1924年重修。廟堂依山構築,奇石峋嶙,清泉流淌,洞穴相通,構成諸多清幽別致小景觀,如龍泉琴韻、別有洞天、小桃源等。「牛渚西江」、「山高水長」等更是岩洞間奇特美景。山石、岩洞、流泉,構成了美妙的山水景觀,令人流連忘返。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l06GNW4BMH2_cNUgB-ll.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