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染性發熱:感染性發熱需要鑑別的疾病很多。其伴隨症狀及發熱的特點等多有提示意義。伴發咳嗽、咳痰,常見於呼吸系統感染。伴發腹痛、嘔吐、腹瀉,常見於消化系統感染。伴發血尿、膿尿,常見於泌尿系統感染。午後低熱,伴乏力、盜汗,常見於結核分枝桿菌感染。
感染性發熱常見於以下疾病:
1.肺結核:有較密切的結核病接觸史,起病可急可緩,多為低熱(午後為著)、盜汗、乏力、食慾減退、消瘦、女性月經失調等;呼吸道症狀有咳嗽、咳痰、咯血、胸痛、不同程度胸悶或呼吸困難。
2.感染性心內膜炎:可由多種病原微生物引起,可有原發疾病症狀,多數患者都有過不同程度的發熱、熱型不規則、熱程較長,個別患者無發熱。此外患者有疲乏、盜汗、食慾減退、體重減輕、關節痛、皮膚蒼白、心臟雜音等表現。
3.闌尾炎:典型症狀為腹痛,多為轉移性右下腹痛,有壓痛和反跳痛;一般只有低熱,無寒戰,化膿性闌尾炎一般亦不超過38℃。高熱多見於闌尾壞疽、穿孔或已並發腹膜炎。
4.腎盂腎炎:多出現鈍痛或酸痛,程度不一,少數有腹部絞痛,沿輸尿管向膀胱方向放射,體檢時脊肋角有明顯壓痛,有尿頻、尿急、尿痛等膀胱刺激症狀;發熱、寒戰、食慾減退、噁心等中毒症狀。
一、處方問題
無指征使用藥物:間苯三酚注射液、顛茄合劑、蒙脫石散。如使用這些藥物,診斷至少包括腹痛、腹瀉,或診斷為感染性腹瀉伴發熱。
間苯三酚注射液溶媒選擇不適宜
頭孢曲松溶媒體積偏大
二、適應症和作用機制
間苯三酚注射液用於消化系統和膽道功能障礙引起的急性痙攣性疼痛。該藥直接作用於胃腸道和泌尿生殖道的平滑肌,是親肌性、非阿托品、非罌粟鹼類平滑肌解痙藥。與其它平滑肌解痙藥相比,其特點是不具有抗膽鹼作用,在解除平滑肌痙攣的同時,不會產生一系列抗膽鹼樣副作用,不會引起低血壓、心率加快、心律失常等症狀,對心血管功能沒有影響。
蒙脫石散用於成人及兒童急、慢性腹瀉。本品為天然蒙脫石微粒粉劑,具有層紋狀結構和非均勻性電荷分布,對消化道內的病毒、病菌及其產生的毒素、氣體等有極強的固定、抑制作用,使其失去致病作用;此外對消化道黏膜還具有很強的覆蓋保護能力,修復、提高黏膜屏障對攻擊因子的防禦功能,具有平衡正常菌群和局部止痛作用。
顛茄合劑用於胃腸平滑肌痙攣性疼痛,並可制止噁心、嘔吐、胃酸分泌過多,亦可用於膽腎絞痛等。
三、小結
患者診斷為感染性發熱,醫囑給予蒙脫石散、顛茄合劑和間苯三酚注射液,屬於無指征使用以上藥物。這應該是一個感染性腹瀉,伴腹痛發熱的患者,藥師建議醫生修改診斷,建議被採納。
間苯三酚注射液宜於5%或10%的葡萄糖注射溶液滴注。
四、藥代動力學
間苯三酚在體內的代謝主要通過肝臟的葡萄糖偶合作用,經尿路和糞便排泄,藥物經尿路排泄全部以葡萄糖偶合物的形式排出。
建議該藥於5%或10%的葡萄糖注射溶液滴注。
頭孢曲松靜脈滴注,成人2g/日,溶於生理鹽水、5%或10%葡萄糖注射液50~100ml中,約0.5~1小時內滴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