臨汾「花果城」的美譽是如何叫響的

2019-09-17     大眾融媒

1982年3月25日,《人民日報》第一版以《臨汾被譽為黃土高原「花果城」》為題,對臨汾城綠化工作進行了報道。從此,「花果城」的美譽叫響全國。

當時,是如何打造「花果城」的?記者筆下的「花果城」又是什麼樣的?在這裡,小編以公眾號的形式推出當年的報道,讓大家在重溫昔日榮耀的同時,增強榮譽感,提振士氣,積極投身爭創省級文明城的行動中來。

實行專業承包種植,分片搞好管護

臨汾被譽為黃土高原「花果城」



本報訊 通訊員胡太春報道:被稱為「陶唐故都、伊祁舊里」的山西臨汾市,今年全市已植樹28萬多株。從1977年以來,臨汾市實行專業承包種植、分片搞好管護的辦法,大抓城市園林化建設,初見成效。全城綠化覆蓋率占城市建設面積20%,市區十五條主要街道全部綠化,其中六條大街分別植有梨樹、紅果樹、柿子樹、石榴樹、櫻花樹等。人們美譽這裡是華北黃土高原的「花果城」。

臨汾市是一座具有悠久文明歷史的古城,有堯廟、帝堯茅茨土階、康衢老人擊壤處等古蹟,全城面積35平方公里。但是這裡在1977年以前,只有東大街和火車站兩旁有一些稀稀拉拉的楊樹。「昔日堯都少萌涼,風揚沙塵霧茫茫」,正是這座古城舊貌的真實寫照。1977年以來,市委、市城建局做出綠化長遠規劃和具體措施,在發動全城居民義務植種的同時,精心選拔人オ,成立了一支城市綠化專業隊。有領導幹部、園藝師親自負責,分育苗、栽培、澆灌、整修、科研等六個作業組,分別承包全城綠化和香花工作。五年多來,他們在市區種植各種綠蔭樹115萬餘株、行道樹11,263株、果木樹1090株,在市區主要街道街心建築花壇447處,栽培各種花卉12萬株,花樹之下種植草坪1800平方米。同時,綠化隊還結合當地自然特點,與市郊農村掛鉤合作,建立了兩個樹木花卉研究所,確定了一批科研項目。通過引種移植實驗,使日本櫻花、山楂、大石榴、法桐、塔柏等30多個品種在臨汾安家落戶。另外,綠化隊還開辭兩個花圃,兩個花卉展銷門市部,除滿足街道花壇需要外,每年向居民銷售4萬餘盆。

為了管護好街道上樹木花果,臨汾市政府、市城建局大量印發《愛護樹木花草公約》和制訂獎罰細則,使之家喻戶曉、老幼皆知。並把全城樹木花草分片包干,實行群眾管理和綠化專業隊管理相結合的辦法,落實到具體個人。他們不講情面、嚴格按獎罰條例辦事。東風路小學三名少先隊員堅決同破壞花木的不良行為作鬥爭,有關部門領導親自登門頒發獎狀獎品,並在全市表揚他們。經過幾年努力,臨汾市街頭已形成了人人愛護樹木花果的良好社會風尚,花木成活率在95%以上。

來源:臨汾廣播電視台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kryuPm0BJleJMoPM7rsC.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