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了50塊錢,《人民日報》官微為何要批《慶餘年》超前收費點播?

2019-12-15     北青文娛

熱播劇《慶餘年》被播出平台「火上澆油」—— 本月12日騰訊和愛奇藝推出超前點播政策,即原本已付費的VIP會員再交50元可以在每周更新日,在領先非會員6集基礎上再多看6集。 此舉一出惹眾怒,當日即被正在追劇的網友「懟」上了熱搜,「交了會員費既要看『專屬廣告』,還要高價點播,我們VIP的錢是大風刮來的嗎?!」14日,《人民日報》官微也發表「人民銳評」,批評視頻網站此舉「吃相難看」,「VIP之外設置VVIP,額外掏錢才能享受超前點播,視頻網站是在製造焦慮誘發用戶消費」,呼籲有關部門對侵犯消費者權益的行為進行監管,同時也直言視頻平台這種運作「套路」實際上是「涸澤而漁、焚林而獵」。截止記者發稿時,騰訊和愛奇藝兩家《慶餘年》播出平台均未對此事作出回應。

《陳情令》「粉絲經濟」始作俑

今年暑期,騰訊視頻獨播的大熱劇《陳情令》在播出臨近尾聲時,主演肖戰和王一博的粉絲幾何級增長,追劇熱情已近沸點,騰訊視頻「順勢」推出一集6元、總共30元超前點播大結局的全新銷售政策。這是國內視頻網站在VIP基礎上再度對劇集觀眾超前收費的始作俑者,相當於電影頻道的單片點播。

由於該劇走紅方式的特殊性,這一新模式實際上是一種「粉絲經濟」的變現。據媒體公開的數字,此次「試水」令騰訊視頻獲得7000萬的新增營收。嘗到甜頭的視頻網站此後紛紛效仿,《沒有秘密的你》《從前有座靈劍山》等幾部在平台上播出效果不錯的劇集,在大結局時都推出了「超前點播」。

《慶餘年》收費高、受影響觀眾多是惹眾怒的根本

既然超前點播不是第一次,《慶餘年》僅僅如法炮製,為何卻被罵上熱搜還招致《人民日報》官微點名批評?原因有二。

其一是收費高。《慶餘年》第一季一共46集,視頻網站推出的超前點播收費標準是每集3元,「單價」看似比《陳情令》低,但是《陳情令》是在臨近大結局時開始實行,總共只需多花30元。而《慶餘年》從22集就開始額外收費,超前點播全劇需一次性付費50元——實際上每周僅比VIP領先6集,並非一次性解鎖全劇。即12日開放超前點播後,VIP會員額外付費50元後僅多看了6集,花了高價,「超前」的期待並沒有得到滿足,造成消費體驗差。再加上視頻網站過去一直頻頻試探VIP會員的底線:一開始交會費是為了免廣告騷擾,如今會員專屬廣告、中插小劇場、小窗廣告花樣百出,供會員「享用」,忍無可忍,只能一觸而發。

其二,《陳情令》是暑期「爆款」,但它的題材特殊性在於,粉絲多為原著粉、顏粉、CP粉,跟普通觀眾之間有一定「壁壘」——即愛看《陳情令》的會喜歡到瘋狂,而對該劇流行元素「不感冒」的觀眾群體會看不下去。因此,這部劇超前點播,是試水,也是一個願打一個願挨。而《慶餘年》是一部更接近大眾傳播的劇集,同為IP小說,無論是熱血少年成長打怪的故事內核、江湖朝堂風雲際會,乃至陳道明、吳剛、辛芷蕾、田雨這樣渾身都是戲的配角配置,都使這個亦正亦邪的故事從一開播就露出令人驚艷的野心,在零宣發的情況下靠口口相傳火了起來。它目前覆蓋的觀眾階層和群體類型顯然比《陳情令》要豐富許多。所以,《慶餘年》的觀眾中很多是理性追劇,對超前點播這種商家生硬激發的消費模式,第一反應是反感、質疑。

生存壓力造成吃相難看
視頻網站付費模式,經過多年的市場培養,事實上已經達到了很高的接受度。遇到好劇好資源,視頻網站為何不想著回饋付費的VIP,卻老變著法子的「涸澤而漁、焚林而獵」?答案就是巨大的生存壓力。視頻網站用天價版權費連年攻城略地搶占市場資源,至今優愛騰三巨頭依舊沒有一家實現盈利,常年背負著巨額虧損。與此同時,會員市場飽和,靠會員費拉動營收進入瓶頸期。另外,蓬勃的短視頻市場又嚴重擠壓著長視頻的廣告收入。盈利遙遙無期,腹背受敵,最終令視頻網站顧不得「吃相」,顧不得對觀眾的尊重,一再挑戰大眾的忍耐度。

文/北京青年報記者 楊文傑​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kpTUCW8BMH2_cNUg1Kxw.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