洛寧沙梨王大哥李希賢——話說金珠果的前世今生

2020-01-02     洛寧城事

李希賢洛寧馬店鎮關廟村人,退休教師。洛寧金珠果著名研發人李應賢胞兄,早年在家鄉種植金珠果,後交長女李燕燕夫婦打理,騰出專門時間照顧長期多病的老伴。本文系李希賢先生所撰,由王嘉飛同志整理刊出。

沙梨王已有30餘年的時間。它還有別的名字:一叫山川梨,二叫銅皮沙梨,三叫金珠果。現將各名的出處因緣,來龍去脈細說端詳。先說山川梨:清朝未年,一道士身藏寶物自東向西雲遊至洛寧沿北而上。一路觀天象,看山脈,測源頭。正行突然止步,言道:「真乃寶地,天下之名山大川多見,此等佳地不多也!」只見遍山青翠,沃野滿山,谷中流水潺潺。這道士便將寶物取出,這寶物不是什麼奇珍古玩而是沙梨接穗。便將它嫁接到棠梨樹上。又在一石板上寫道:若結果就叫它「山川梨吧!」又寫道:若能引果下山,也不枉來洛一行!冬去春來,不知開了幾次花,落了幾次果,不為人知!可嘆也!

話說這道士將沙梨接穗嫁接到洛寧北山沃土寶地之後,便雲遊它鄉。這沙梨珍果不知開了幾次花,結了幾次果不為人知。真是「珍果隱山里,不為世人知。若遇有志人,下山必驚人」。洛寧西北有一關公廟,關廟村因此得名。這村有一李氏家族是梨樹栽培世家,歷經百年有餘。李家老園歸大隊收管,因品種老化,產量下滑,口感欠佳,收益頗差。星轉斗移,該梨園漸漸淡出村人視野,包產到戶後,李家後人中標接管了大隊果園。這李家後生部隊退伍返鄉,立下雄心壯志,不走常人路,謀求研發人間奇果的創業思維。洛寧是野里珍味的故鄉,約上哥哥上山考察,遍訪年邁老人。行至北山遇一年長者,說明兄弟來歷後,這老者仰天長嘆,淚珠滾滾,說道:「有緣!天意!有望了!下山了!」胡言亂語我們聽不懂。後來才知這山川梨隱山百年無人問津。這回總算有出頭之日了!我李氏家人將接穗採回,嫁接,栽培,不施化肥保持野味特色。果味極佳,且有潤肺,通腸,消食,美顏,健身等功效。原林業局一王姓專家,觀果色似銅色,取名「銅皮沙梨」。李氏家人商議後定名「沙梨王」。果一上市,震驚整個洛寧,眾人讚不絕口,能吃一口是福氣,能吃一個是幸福,能吃一箱是天意!各大新聞媒體紛紛報道!真是珍果若下山,驚倒全國人!

沙梨王一上市,因色顏味美,果商爭相搶購,百元紅鈔如雪片一般飄進果農腰包,真是「家家收金,戶戶填銀」一般。便以強勁的發展勢頭在洛寧縣瘋狂栽培。後經鄭州果樹研究所鑑定,關廟果樹研究所存有此證書。因果色如金,落葉後果掛枝頭如金色串珠一般,十分好看,觀賞後十分悅心。就取名「金珠果」。山川梨,只有李氏家人知道,銅皮沙梨知道者也甚少,只有沙梨王這個名童叟皆知。金珠果這個名傳聞也不廣。

關廟沙梨王為啥好吃?關廟地處東西兩嶺及北面崤山環抱,氣溫較高,光照時間長,晚上河水川流不息,及時帶走熱量,晝夜溫差大,糖分集累多,加上紅壤土質,微量元素齊全,果實表現在色如金,味如蜜,養如參。所以關廟的沙梨特別好吃!

沙梨怎樣吃?吃法有二,一是鮮食,二是熟吃。鮮食止渴潤肺,口感平淡,熟食效果極佳,酸甜優選自然配比,口感人人讚不絕口。沙梨王若能將熟食廣傳天下,那銷量不可估算,每個果農的收入可用擁有一台印鈔機來形容!

作者簡介:王嘉飛,王范人,祖籍城郊王協村,黃埔抗戰老兵後裔。洛寧縣衛健委職工,愛好文學書法,曾有作品在《新洛寧》、《縣城經濟》、《書城》、《牡丹》雜誌上發表。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kmfYe28BMH2_cNUgGV4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