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陵仙草」:既有品質 更要高端

2019-12-02     保山新聞網

石斛種植戶楊從彩在林地里查看石斛長勢 人民網 薛丹 攝

初冬的陽光灑在滇西碧寨,透過樹蔭,晨霧氤氳。一棵棵樹幹上,鮮嫩的石斛枝條發出新綠。

中年漢子楊從彩在自家林地里摘下一根樹上的鮮條,咬下一口嚼了起來。

「今年准有個好收成。」

楊從彩的家,住在雲南省龍陵縣碧寨鄉天寧村岩子頭小組。種了12年石斛的他清楚的記得,兒時跟隨長輩在山林里挖來野生石斛的經歷:「拿回家後,就放院子裡做盆景。等開出了花,還可以摘下來蒸著雞蛋一起吃。」

把石斛全種上了樹

石斛藥用歷史悠久,有九大仙草之首這一說,近些年來更是受到熱捧。在我國,共有76個石斛品種,楊從彩所在的龍陵縣就占到一半以上。光是到去年底,縣裡石斛凈栽培面積就達到了810萬平方米,憑藉占全國70%的紫皮石斛產量,龍陵早已當仁不讓地成為了「中國紫皮石斛之鄉」。

通過多年來產業的培植與發展,縣裡嘗到了甜頭:光是石斛產業一項就實現農業產值4.8億元,不僅帶動了12000多戶種植戶,還讓4.8萬人脫貧致富。這一點,楊從彩體會深刻。

龍陵紫皮石斛 人民網 薛丹 攝

2007年,他東拼西湊借來資金,買來鋼架、石棉瓦和石斛種苗,租下了6畝土地,開始了自己的「種草」路。2013年,一場大面積霜降凍死了楊從彩棚里的石斛。「損失慘重,虧了40萬。」他回憶說,興許是機緣巧合,也正是在那一年,他抱著試一試的心態,以50元一畝的價格租下村裡的20畝林地,種上了有機石斛。

「啥叫有機?我把黃草(當地人對石斛的叫法)從棚里種到樹上,讓它回歸原本的生長模式,這樣種,生態。」楊從彩說的種法,也叫仿野生種植,相比集約化種植的模式,這種方法投資少,風險小,產量雖然不高,但走的是「高端路線」。從2014年開始,楊從彩索性把石斛全種上了樹。到現在,他已經包下了93畝林地。樹上種黃草,樹下種黃精,將林地全利用了起來。

「今年價格還不錯,石斛鮮條價格在25元一斤左右,仿野生種植的能賣到100元一斤。」楊從彩一邊比劃一邊說。

「100元一斤不便宜呢,沒多少人買吧?」有人問了一句。

「你們城裡人追求生活品質,就像買豬肉,生態豬和飼料豬,你咋選?」看到楊從彩機靈地反問。一旁的村民補了一句:「訂單早就排著隊了,老楊今年收入估計在50萬,只會上不會下。」

等待交易的石斛鮮條 雷華 攝

既要質量和產量 也要生態和高端

不久前,一場林下有機石斛產業發展研討會在縣裡辦得轟轟烈烈。院士、學者、專家來了不少,共商石斛產業發展。通過對楊從彩的種植基地進行測產,結果出來了:林里的石斛長勢良好,畝產量為137.03公斤,每畝產值達27406.67元,石斛林下有機種植取得成功。

「去年,我們就和高校開展合作,讓科技重大專項研究項目落地,通過關鍵技術推廣應用,打造出一個紫皮石斛林下栽培樣板。從楊從彩家的石斛畝產量和畝產值來看,是非常不錯的。」龍陵縣石斛研究所主任沈定材介紹,其實從2013年以後,縣裡的石斛林下種植規模就不斷在擴大。在未來發展趨勢上,縣裡看的很準,也迅速拿出了措施:對林下種植戶每畝補助2000元,同時給予必要的培訓和技術指導。

到現在,全縣林下有機石斛種植面積已經擴大到了6500畝。沈定材認為,面積的擴大說明了市場的風向標發生了變化。「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對高端食藥材的需求會愈發明顯。還是那句話,好貨不愁賣。當然了,我們鼓勵林下有機石斛種植是建立在集約化種植基礎上的,讓集約化種植保證質量和產量,讓林下有機石斛種植凸顯生態和高端。」沈定材話鋒一轉,道出了市場細分規則。

石斛花開 賀彬 攝

如何走好未來之路?

一項好的產業,既要富縣,更要富民。在這一點上,龍陵縣富民石斛專業合作社理事長段興恩認為,發展石斛產業給人們帶去健康的同時,更應惠及當地群眾。除了有質量的標準和保證,目前當地的石斛種植技術已經非常成熟,種植成本和氣候環境也將是未來支撐全縣石斛產業發展的重要因素。

根據規劃,在「十三五」末,全縣石斛鮮條產量將達到4000噸,集約化種植面積將達1000萬平方米,林下有機種植面積也將擴大到10000畝左右。「屆時,我們將實現5.7億的農業產值,從業人員也將達到五萬人。」沈定材說。

在11月15日的林下有機石斛創新成果發布會上,中藥材國家地方聯合工程中心發布了龍陵林下紫皮石斛創新成果。全縣8個鄉鎮24批樣品的紫皮石斛多糖及甘露糖含量分別達到40%和30%以上,氯氰菊酯、溴氰菊酯等農藥殘留量指標均未檢出,這意味著石斛產品達到有機食品標準。

獲知這一好消息後,中國工程院院士朱有勇也「指路」說,除了推廣石斛林下生態種植外,還要充分運用區塊鏈技術,開發石斛精深加工,做強做全產業鏈,提高附加值,打造紫皮石斛產業發展新格局。

石斛風斗加工 雷華 攝

在這一點上,曾「摸著石頭過河」的龍陵縣也有了自己的探索:2012年,縣裡引進了註冊資金8000萬元的雲南品斛堂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經營石斛全產業鏈。在這家企業里,石斛被加工成片劑、粉劑、顆粒,還可以當飲料喝、當白酒品。傳統的石斛食用模式在得到改變且走進千家萬戶的同時,產品價值也得到了提升。

「作為企業,我們對市場價格的波動更為敏感,這個時候石斛精深加工顯得更為重要。一邊是有機生態的農產品,另一邊有精深加工的新產品,『兩條腿』走路,未來會走出一片廣闊天地的。」雲南品斛堂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副董事長李祖宏很有信心。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kjZ2x24BMH2_cNUg4GzC.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