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套路」的唯品會能在雙十一大戰脫穎而出嗎?

2019-10-29     華盛前哨

編者註:唯品會本次雙十一主打「無套路,真便宜」,宣稱將為消費者免除一切複雜的購物過程,直接呈現商品的底價。

行情來源:華盛證券


又是一年雙十一,雖然這個人造購物節的新鮮感已經大不如從前,但消費者的購買力卻仍在逐年提升,今年的戰局已經從之前的「貓狗大戰」演變成了以阿里為首,京東、蘇寧、拼多多多家爭鳴的局面。

受雙十一影響,上周五各大電商股價都應聲上漲,其中唯品會一枝獨秀,漲近15%。說起來,唯品會在國內電商行業中也排得上名,雖不如天貓、京東等平台實力強,但也還算不錯,前段時間還登上了「2019上半年主要零售業上市公司營收榜」十強。

資料來源:聯商網,華盛證券


不過最近幾年唯品會的存在感似乎越來越弱了,只能通過一系列綜藝贊助出現在大眾視線中。這次雙十一,唯品會在其他電商越來越複雜的玩法中反其道而行,主打「無套路,真便宜」,宣稱將為消費者免除一切複雜的購物過程——不用湊滿減、不用領紅包、不用計算優惠券,直接呈現商品的底價,貫徹一價到底。不知這樣的策略能不能在雙十一大戰中殺出一條血路。

曾經一路高歌,如今默默無聞

2012年,唯品會赴美上市之後,股價便高速增長,市值飆升至150億美元,一度被業界稱之為「妖股」。但那也是唯品會唯一的高光時刻,2015年以後唯品會的營收增速便一路下跌。今年第三季度的營收增長預期僅有0%到5%,相比2013年與2014年1395.79%、119.78%的營收增速,唯品會高增長的特性已經完全消失了。

業務進入瓶頸期後,唯品會也曾試圖使其戰略多樣化。比如在2016年,網際網路第三方支付熱火朝天之際推出唯品金融。2017年規劃出「三大馬車」——電商、金融、物流。後來還試圖入局生鮮,但這些業務的前景都不甚明朗。

回歸特賣主業,「特賣」卻不再吃香

經過一系列嘗試都沒能讓唯品會迎來新的高峰,於是去年三季度唯品會宣布,還是要回歸特賣主業。不過唯品會並沒能建立起「品牌特賣」的形象,很大一部分消費者表示對唯品會毫無印象,甚至將唯品會與聚美優品混為一談。

目前,唯品會的處境有些尷尬。在傳統電商上,難以對抗淘寶、京東,在新興電商上,又面臨著小紅書、雲集這樣後起之秀。且拼多多有拼團模式,小紅書有達人種草模式,淘寶也有直播模式,唯獨唯品會沒有自身核心特色,也是近年來沒落的原因之一。

收購杉杉,線上線下同發力

今年7月,唯品會宣布以29億元收購了杉杉商業100%的股份,這是一家擁有五家線下奧特萊斯廣場的連鎖品牌。這次收購花了唯品會幾乎兩年的利潤,可謂是一場大豪賭。

唯品會早成立之初就被人稱作「線上的奧特萊斯」,因其模式和奧特萊斯一樣,主要處理服裝尾貨。所以在某種程度上,杉杉商業與唯品會用戶高度重疊。

在線上的流量基本見頂的情況下,布局線下倒不失為唯品會一條不錯的出路。且杉杉商業是國內的頭部連鎖品牌,在2018年全國奧特萊斯業態銷售額前20的榜單中,杉杉奧萊就占了四席,銷售總額高達76億。線上線下齊發力,說不定能夠把「特賣」業務重新發揚起來。

結語

電商競爭日益激烈,唯品會的生存之戰變得越來越困難。雖然唯品會27個季度持續盈利,但市值卻一路走低,不過眼前的低谷或許也是機會。如果唯品會收購奧特萊斯後能有效融合,即使短期內很難再回到2015年的巔峰,但長期而言,還是值得關注的。

風險及免責提示:以上內容僅代表本文作者的個人立場和觀點。投資者在做出任何投資決定前,應結合自身情況,考慮投資產品的風險。必要時,請諮詢專業投資顧問的意見。本文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對此亦不做任何承諾和保證。

本文來源於新浪集團旗下港美股交易平台華盛通APP資訊專欄,如需轉載,請註明出處!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khaoFW4BMH2_cNUgsAsp.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