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月不剃頭,臘月不定親」這句俗語,說的完全是八竿子打不著的兩件事,正月不剃頭是老百姓情感的寄託,臘月不定親則略帶一些封建色彩。
正月不剃頭
這句俗語,源於清朝征服在1644年頒布的剃髮令,當時清朝剛剛入關,為了加強統治,強令全國人民改著滿族服飾、改剃滿族髮型。
但是你知道,漢族人自古就有「身體髮膚,受之父母,不敢毀傷」的信仰,三國時期曹操犯了軍令,理當斬首,但作為主帥也不能真給一刀砍了,於是割發代首,由此可見,頭髮對漢族人的重要性,你要強行讓漢族人剃頭,那不相當於要人命嗎。
清朝統治者也注意到了這一點,於是玩了個黑色幽默,剃髮令背後有一個明確的標準:留頭不留髮,留髮不留頭。
這叫剃髮易服,從身體外在的改變,達到對內心的改變,從而讓滿族以外的人,逐漸被同化,這樣就能使滿漢一心,江山永固。
唯一不在剃髮易服範圍內的,只有出家人,但你也別想鑽空子,為了躲避剃頭假裝出家是不可行的,因為要持證上崗。
在這一高壓政策下,老百姓為了活命,只好含淚剃頭——明末朝廷腐敗,老百姓過得苦啊,於是各地紛紛起義,為了爭得一個太平盛世,過幾天好日子;紛亂的時代過去,江山易主,天下再度統一,終於不亂了,老百姓卻更苦了。
正所謂興、百姓苦,亡百姓苦。
正月,是一年的開始。
中國人做事兒,都講究個好兆頭,討個彩頭,人們認為,正月里發生的事情,往往預示著這一年的運勢,在高壓奴役下的老百姓,開始思念前朝,但生活在一個「清風不識字」都會被殺頭的時代,人們只能選擇更加隱晦的方式來表達思念,於是乎,在一年的頭一個月不理髮,以此表達對祖宗的思念,就有了「正月不理髮——思舊」這句話。
這是老百姓心中無聲的反抗。
但是俗話這玩意兒,傳來傳去會變味兒的,又或者是時間太長,思舊的情感愈來愈淡了,總之,「思舊」變成了它的諧音——死舅。
正月剃頭死舅舅,倒也更貼近老百姓的生活。作為一個當舅舅的人,我感到壓力很大。
臘月不定親
有句民諺說:正不娶,臘不定。就是正月不娶親,臘月不定親的意思。
臘月為什麼不能定親,氣候上來說,臘月是一年中最冷的時候,此時陽氣衰減,陰氣滋生,萬物肅殺,缺少生機。婚姻講究紅紅火火,熱熱鬧鬧,臘月這肅殺的氣氛,跟婚姻八字不合。
另外,男屬陽、女屬陰,臘月間陰盛陽衰,此時定親的話,日後小兩口家中難保不會出現女強男弱的情況,用古人的思想來說,這就不符合綱常了。
當然了,這都屬於封建思想的餘毒,是中國文化中的糟粕,早該摒棄。
你要放到現代來說,大多數中國人定親娶親也會翻下老黃曆,選個黃道吉日,圖個彩頭討個心安,也不是什麼原罪,不用上綱上線到封建的層面。
話說回來,臘月正月辦婚事,受苦的還是新人,不管是傳統的中式婚禮、還是現在流行的西式婚禮,你見過誰里三層外三層把自己裹得跟熊似的舉辦婚禮?特別是穿著婚紗,薄薄的那一層,何必在嚴冬下去遭那份罪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