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西門君
圖 / 網絡
1.
一位叫做可可的女讀者,跟我傾吐了她最近在職場上遇到的苦惱。
「西門君,我剛入職沒幾天就被領導叫去談話。她說我的名牌衣服和包包太惹人注目了,讓我低調點,免得落下『炫富』的口舌。可是......我大學到畢業一直是這個穿衣風格啊!你說,我應該聽她的話貼近其他同事的打扮嗎?」
可可的故事,讓我想起一位以前在電視台的同事,小玥。
和可可一樣,小玥也是那種家境殷實的女孩子,從小被富養慣了,所以覺得自己「披金戴銀」去上班,並沒有什麼不妥。
我們部門的一位女領導(大約37、8歲的樣子),曾經當著許多人的面規勸小玥穿的樸素一點,可她依然我行我素,不以為意。
過了一年左右,小玥被調去了其他部門。隨後又過了半年,她因為「種種原因」被辭退了。
我不確定她被炒的導火索是什麼,但有一點可以確定——她杵逆了職場的「遊戲規則」,被淘汰不過是時間問題罷了。
你可能會覺得,「堅持自己的穿搭風格」就被排擠,未免太過憋屈了吧?
「職場黑暗,所以我才會遭受不公平的待遇!」你之所以會那麼想,純粹是因為你站在了一個職場新人的立場思考。可是,你考慮過別人,尤其是阿姨前輩們的感受嗎?
她們本就不復年輕了,看到年輕漂亮身材婀娜的女員工,自然會有些許的嫉妒。你還特意打扮的花枝招展,這不是故意挑釁她們嗎?
何況,有些人省吃儉用了一輩子,看到新時代這麼「驕奢淫逸」,你覺得他們心理能平衡麼?
如果你非得抹鮮艷的口號,非得挎名牌的包包,請下班後再去捯飭,那時候沒人管你。
但是,在公司,尤其是事業單位,請收起你美麗的鋒芒,因為它會不經意間「刺傷」了別人的自尊!
2.
可可也好,小玥也罷,她們遇到的問題可以總結為:「在職場上,我們到底有沒有必要刻意『合群』?」
先說我的結論吧——有必要。
舉個例子,初次去夜店的人,一定會覺得特崩潰——捶打心臟的節奏,煙霧繚繞的環境,不停甩頭的男男女女......無論是哪一個,都足以讓他們手足無措。
我猶記得第一次去舞池的時候,看著癲狂的人群,心理有著莫名的排斥。那種感覺,類似於「眾人皆醉我獨醒,眾人皆濁我獨清。」
直到有一次,我被南京的朋友拉去蹦迪蹦到全身無力......那一刻我忍不住感慨:「蹦迪這事也太TM爽了吧!?」
我為什麼會改變?那是因為,我找到了合群的樂趣。
一開始,我覺得那些尬舞的人是煞筆,但事實上,在那個燈紅酒綠的環境,站在原地發獃的我,才是真正的煞筆。
回到職場來說,也是一樣的道理。你覺得同事拉幫結派很庸俗,覺得他們給領導秒贊很拍馬屁,覺得「自己相比之下就顯得乾淨多了!」
而在同事的眼中,你孤僻,執拗,自我,一點都不合群。
哪一方是對的?問題的答案不能簡單的一概而論。你們雙方的「對與錯」,取決於那個職場的環境。
夜店外的人,無法理解夜店裡的人的狂歡。夜店裡的人,無法理解夜店外的人的死板。
你當然可以選擇對夜店生活嗤之以鼻,但是既然你入了夜店的場,就請你主動適應那裡的規則。如果做不到,請你自覺離開。
又想保持自身的「潔凈」,又想從虛華的環境里大撈一把,天底下哪有這樣的好事!
3.
有人說,人生就像玩俄羅斯方塊,合群就會消失。這話乍一聽很有道理,但是仍舊以這個遊戲舉例,如果你不合群,人生就會直接game over,結局更慘。
還有人說,合群會磨平一個人的稜角,使之「泯然眾人矣」。
這話我倒是同意幾分。只是,「磨平稜角」就一定是壞事嗎?未必。因為,稜角有好有壞。
好的稜角包含思想、個性、創意......
壞的稜角包含幼稚、銳氣、自我......
人的一生,本來就應是一個不斷磨平壞稜角的過程不是嗎?
至於那些好的稜角,其實是輕易磨不掉的。如果真的被磨掉了,只能說明,要麼你其實並沒有什麼稜角,要麼你根本就沒有什麼韌性。
一個人擠地鐵落下了錢包,難道應該怪地鐵嗎?
當然,在職場上合群與否,那是你的自由,西門君只是想給你一個建議——合群,請趁早。
用《奇葩說》上一位辯手的話說:「合群不是一種性格,而是一種能力。你越鍛鍊它就越強大,反之則反。」
在西門君的觀念里,人分三種:普通人、出世的隱者和入世的強者。
普通人無所謂生活是否「隨波逐流」,反正自己也沒有什麼獨特的思想。
隱者為了保持獨立思考的能力,會刻意避開與他人為伍。
而強者,生活上也許會隨大流,但是思想上照樣能保持獨立。
我之所以建議你做一個「入世的強者」,那是因為——拒絕合群也許很酷,但是更酷的,是那些即使合群了,依舊光芒四射的人。
作者簡介:西門君,前《跑男》一二季現場導演,目前就讀浙大傳播學在職研究生。關注我,毒雞湯管夠。商務合作請私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