閒逛上野公園之餘,偶然被這樣一座建築吸引,看起來大氣磅礴,有一種魅力,吸引著路過的人不斷向它靠近。走進了才發現,原來這裡是國立西洋美術館,後來才知道,這個建築的設計是由近代建築大師勒·科布西耶於1959年始建的,到了2016年,包括本館在內的的「勒·柯布西耶建築作品-對近代建築運動的顯著貢獻-」被註冊為世界文化遺產。
而館內的收藏大多來自「松方收藏「,藏品得從實業家松方幸次郎說起,他為了建立日本第一家西洋美術館,從1916年起,用了將近10年的時間在歐洲收集了非常多的美術作品,但由於種種原因又導致作品的流失。二戰後,法國政府把在二戰期間收留的作品歸還了日本政府,才有了如今這麼多的「松方收藏」。
藏品主要集中了從中世紀晚期到18世紀的繪畫大師的作品,從19世紀後半期的寫實主義和印象派到20世紀中期的近代繪畫,對於喜歡西洋美術的朋友們來說,這裡是一個很值得細細品味的地方。它甚至可以看到教科書里所載名作。在不經意間,路過的便是梵谷或者莫奈的作品。
從常設展展廳入口進展館內部,門口會有接待的地方,除了日語服務還有英語服務和漢語服務,如果你需要講解器,直接和她們租(付費的),如果不需要直接進入展廳就好,建議大家足一個再入館,否則只看藏品恐怕會台晦澀了。展廳內有觀賞路線導覽,跟著箭頭走的地方就可以參觀到全部內容。
笑容並不是一個畫家,可當看到這些畫時,卻不由自主的陷進了畫里的場景,有時漫步在莫奈的《陽光下的白楊林蔭道》;有時迷失在梵谷的《玫瑰》,有時追隨雷諾瓦的視角,去追隨《阿爾及利亞風的巴黎女子(後宮)》;有時又覺得自己變成了剪羊毛的姑娘。每一幅畫,每一座雕像雖靜默不語,卻引導你去思索一些東西。
其實它們的名字我不是當場知道的,由於笑容有高度近視,再加展廳的環境,導致現場其實並未看到畫的右下角旁邊的簡介,而是到了離館後去查資料,才發現:「哦,原來剛剛那幅畫是梵谷的;哦,原來那幅畫是莫奈的。」
從展館出來的左右邊,你還能看到一座特別出名的雕像,那是奧古斯特·羅丹《地獄門》,地獄門的右邊仍有好幾個羅丹設計的作品。這一座看似很容易就逛完的博物館,實則收藏了許多名家的作品。如果你對名人名作感興趣,不防到東京的國立西洋美術館來看看,說不定你會徜徉在藝術的海洋中不能自拔。
國立西洋美術館
地址:東京都台棟區上野公園7-7
門票:常設館個人500日元,團體400日元,大學生5折,高中生及以下免費
備註:企劃展另外收費,每月的第二和第四個周六,國際博物館日和文化日科免費參觀常設展
時間:平日9;30-17:30,周五周六一般到晚上八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