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位交通人化身駐村指導員,飛入尋常百姓家,受到車俊書記高度讚揚!

2019-08-01     紹興交通

今年7月18日,浙江省委召開紀念農村工作指導員制度實施15周年座談會。紹興市柯橋區交通運輸局張幼慶作為全省四位駐村指導員代表,也是唯一的交通代表,向省委書記車俊作了駐村指導工作的彙報。

車俊書記聽完彙報,給於張幼慶高度讚揚,並用「三個只要」來總結他從張幼慶身上獲得的體會:「只要我們真心做事,老百姓都會擁護支持;只要我們用心做事,辦法總比困難多;只要我們潛心做事,功成必定有我。」

得到省委書記的讚賞,張幼慶既高興又平靜,他說:「成績不是我一個人的,是無數人一起努力的結果。我深深認識到,只要真心全意給百姓辦實事、破難事,一定能得到百姓的擁護和支持。」

張幼慶,作為一名老「運管人」,是一個紮根交通運輸事業24載的「老黃牛」。2016年4月,受組織選派,他到稽東鎮裘村任第一書記,開展幫扶整轉工作。

稽東鎮位於柯橋最偏遠的南部山區,經濟基礎相對薄弱,裘村又是稽東鎮的薄弱環節。該村班子弱,積累問題多,幹群關係十分緊張,村民對幹部失望了。甚至在班子內部,也矛盾重重。「開一個會議,常常人都到不齊。」張幼慶回憶起剛到裘村的印象。

「裘村的現狀,跟當時村領導班子不作為,沒有樹立為民服務的理念有極大的關係。」前腳剛到裘村,張幼慶就立即抓班子和黨員隊伍建設,組織每周工作例會,完善「三會一課」和每月主題黨日等活動。

剛開始,不少村幹部還不習慣。開會缺席,會中交頭接耳等惡習屢屢出現。張幼慶直接警告他們,並約法三章。如,有問題要舉手發言,不容許會中私下交頭接耳等。幾個月下來,裘村幹部作風明顯好轉。

不少百姓不相信這位「空降書記」。於是,張幼慶決定為村裡做幾件實事,建立百姓對他的信任。

到村第三天,張幼慶發現村裡的道路破破爛爛,村民出行十分不便,為了改變現狀,張幼慶立即向單位彙報,得到區交通運輸局相關領導的大力支持。馬上組織公路養護工人對裘村村道進行修繕,讓多年失修的村道煥然一新。張幼慶還發現老年活動中心裡連桌椅都沒有,百姓參加活動還要自帶小板凳。於是他又回到單位向領導彙報,申請把交通運輸局閒置的上百件桌椅和辦公用品運到了裘村。

第三件事,張幼慶組織了15位醫療方面的專家為裘村老幼進行免費體檢。「那天非常熱鬧,有300多名老人和孩子前來體檢。有的老人還從5公里外的自然村趕來,體檢持續了4個多小時。」一位裘村村民告訴記者。最後一件事,張幼慶聯繫了浙江勤業集團,與村裡18位品學兼優,家境困難的學生開展幫扶結對。18名學生每人都得到了大量學習用品和數十件新衣服。「他們當中最多的拎著七八個包裹,開心極了。」張幼慶說。

四件民生實事干下來,裘村村民對張幼慶刮目相看,百姓都說「這個書記不一樣」。「村裡有兩戶村民有矛盾,鬧得很兇,之前找村幹部,誰都解決不了。最後請張書記來協調,兩家都聽他的,問題迎刃而解。」一戶村民說。裘村有個最刁蠻的百姓,對之前村幹部的不作為感到不滿,常常碰到幹部指鼻子就罵。有一天,這位「刁蠻百姓」特地上門,「喲,您就是張書記啊!」說著就豎起了大拇指,「您做我們村書記好啊,我們是不會罵你的!」

2012年,裘村被列入空心村改造,涉及農戶42戶,當年完成12戶改造。後來,裘村時任村書記和村主任都因違規參與空心村改造撈取利益被判刑了。而續任村幹部沒有能力繼續實施,一直拖到2016年,百姓意見很大,也失去了信心。張幼慶決心解決這個「老大難」。

那年,柯橋區成立了幫扶整轉領導小組,由區委常委任組長,交通運輸局、市場監管局、區科協、水務集團等各相關部門主要領導任組員。該領導小組每年開兩次會議,專門解決整治農村問題。

看到機會,張幼慶潛心去調研,像個「老中醫」。他將裘村的實際情況摸透,而且還做了幾套方案,供上級參考。在方案上會討論前,他還特地找了各個相關部門的主管領導,商量方案的操作難易程度及可行性,爭取找到「最優解」。

最終,經過多方努力,幫扶資金從年40萬增加到125萬;宅基地指標從原計劃3畝增加到7畝。這期間,有兩戶農戶常年在上海和無錫經商,家裡僅剩老人留守。兩家人不願意拆遷。

於是,張幼慶和村班子同志數次赴上海和江蘇無錫,親自到兩戶農戶家裡,苦心婆心講政策,講道理,最終把兩戶農戶給感動了,接受了空心村改造。僅用了一年,「爛尾」了五年的空心村改造完成了。

空心村改造圓滿完成,柯橋區委區政府給予了張幼慶極高的評價,他們認為張幼慶的做法值得學習。於是在2017年6月,該區黨委組織部將張幼慶轉到華舍街道沙地王村任第一書記,解決另一個遲而未解的難題——城中村改造。

沙地王村城中村改造任務非常緊,政府部門希望2017年年底前能夠圓滿完成拆遷工作,當時年已過半。再加上該村領導班子弱,一直推不動,上級領導非常擔心。

一上任,張幼慶就開展調查研究,找問題根源。他召開村兩委會會議,村民小組長會,走訪村老幹部、黨員、鄉賢、村民。晚上學習城中村改造相關政策和法規。經過十餘天調查摸底,他發現:村裡收集整理的村民宅基地相關資料嚴重缺失;政府補償款與實際房價相關甚遠,百姓不能接受。

他將調研發現的問題向上級彙報,建議緩步推進。接著,又組織村幹部收集完善補充核准村民宅基地相關資料;另一方面召開多層次的會議,宣傳城中村改造政策,嚴肅拆遷紀律。

柯橋區幫扶整轉領導小組再次召開,相關部門負責人及黨員、村民、鄉賢代表參會討論,廣泛收集意見。會議強烈要求調整安置方案,由貨幣安置為主改為實物安置為主。後來,此事得以圓滿解決,沙地王村城中村改造工作有序推進。

從裘村到沙地王村,張幼慶駐村幫扶已有四年。四年來,他感觸良多。他說:「要精準找到百姓的合理訴求,做老百姓的代言人,心中有百姓,用心做事,堅持不懈,就一定能夠做好工作,得到百姓的理解和支持。」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kQutXmwBUcHTFCnfNjIK.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