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歲的時候,你在做什麼?
是苦苦求著媽媽多給點零花錢,還是努力又認真的在寫作業?
多數人6歲時只是個不懂事又愛鬧事的小屁孩,而有些人6歲時就已經走上了「人生巔峰」。
近日,一個韓國6歲的小女孩就引發眾多關注,因為她買了套五層豪宅。
重要的是,這套價值5000多萬人民幣的豪宅,是用她賺的錢買的!
韓國6歲網紅,月入千萬還輕鬆買下豪宅
韓國這位6歲的小女孩名為Boram,她是韓國YouTube上有名的小網紅。
早些時候,Boram在韓國首爾著名的富人區買下了一幢5層豪宅。
這套豪宅耗資96億韓元,摺合人民幣約5000多萬元。(是真的很有錢了)
如此高昂的房價是多數人的可望不可即,而這僅僅是Boram兩個多月的收入。
6歲小女孩如何賺到這麼多錢?
答案是網絡。
Boram的主要收入來源是她在YouTube上運營的視頻頻道。
她在YouTube有兩個頻道,一個發布玩具測評,一個分享家庭生活。
這兩個頻道粉絲加起來有3000多萬。
她發布的視頻日常點擊量過百萬千萬,熱門視頻點擊量還達到了3.7億。
YouTube的變現渠道較為簡單,內容創作者能從視頻正式播放前的貼片廣告中獲得分成。
簡單點解釋,就是視頻的播放量越高,視頻頻道的收入就越高。
Boram的視頻在YouTube上播放量很高,她也成功成為韓國最賺錢的流量王之一。
除了拿到貼片廣告的分成,Boram也會跟一些品牌合作,推廣銷售她在視頻中評論的產品。
據韓媒報道,Boram兩個頻道每月的收入高達37億韓元。
小小年紀就這麼會賺錢,Boram的走紅也在韓國引起爭議。
2017年,有人向非政府組織求助兒童會投訴了Boram的視頻。
投訴者表示,Boram的父母存在從孩子身上獲利的嫌疑,其發布的視頻也會對兒童觀眾產生負面影響。
當時Boram發布的視頻中存在不少不好的橋段。
她從父親錢包偷錢、她假裝駕駛汽車、她假裝懷孕分娩......
這些視頻是在模擬情況下拍攝的,可過度傳播也會產生不良影響。
最終求助兒童會向法院報了案,首爾家庭法院對Boram的父母下達了保護處分。
在爭議過後,Boram的父母出來公開道歉,並將有爭議的視頻的權限設置為不對外公開。
而今距離被投訴的爭議才過兩年,Boram購買豪宅的事情又引發了新爭議。
Boram購買豪宅消息被報道出來後,大批韓國民眾對此表示不滿。
有韓國網民在青瓦台網站發起請願,要求政府對網紅的收入進行控制。
請願的民眾表示,如此有爭議的網紅月收入高達40億韓元,這讓廣大國民感受相對剝削感。
蟬主也沒在韓國,剝不剝削尚不可知,但兒童網紅這件事,還是值得好好聊一聊。
兒童網紅超級會賺錢,早已經成為「大生意」
近期被頻繁關注的Boram並不是在YouTube上走紅的兒童網紅第一人。
早在Boram之前,美國的小孩Ryan Kaji 就在YouTube上紅透半邊天。
Ryan Kaji到底有多紅?
來看看Ryan Kaji每年的年收入就知道了。
2017年,Ryan Kaji在全球收入最高的YouTube頻道中排名第八,收入超過1100萬美元。
這是前年的數據,再來看看去年的。
2018年,年僅7歲的Ryan Kaji成了YouTube頻道中收入最高的人,收入約2200萬美元。
不過一年時間,Ryan Kaji的收入就翻了一番,還成功登頂榜首,這都是營銷做得好。
Ryan Kaji在YouTube上主要發布拆箱玩具的視頻,有2000多萬粉絲。
同樣在YouTube上發布視頻,Ryan Kaji的賺錢模式與Boram十分相似。
他會得到視頻播放前貼片廣告的分成,也會同一些品牌方合作推廣。
除開這些收入,Ryan Kaji還有一些產品的收入。
如今,走紅已久的Ryan Kaji早已經變成一個品牌。
他在2018年的收入直奔YouTube排名第一,也與他成為「品牌」有關。
2017年,Ryan Kaji的父母與兒童媒體公司pocket.watch簽訂協議。
pocket.watch會為Ryan Kaji在YouTube的頻道提供營銷和商品。
有了專業的幕後公司,Ryan Kaji的發展也越來越好。
2018年,Ryan ToysReview與pocket.watch和Wild Works合作,推出了名為Tag with Ryan的應用程式。
隨後在紐約舉辦的玩具展上,Ryan ToysReview宣布推出名為Ryan's World的系列玩具。
這系列玩具於2018年8月6日在沃爾瑪獨家發售,Ryan Kaji的年收入有一部分源自這裡。
2015年,Ryan Kaji在YouTube上製作視頻。
2018年,Ryan Kaji成了YouTube上最有錢的人。
不得不說,兒童的網紅之路也真是怪讓人羨慕心動的。
兒童網紅之路令人心動,兒童網紅也越來越多。
不止國外有很紅的兒童網紅,國內也有。
2016年,《爸爸去哪兒》第四季引入了素人萌娃,阿拉蕾就這樣走到觀眾眼中。
早在參加節目之前,阿拉蕾就是小有名氣的童星了。
她因可愛的外表走紅,拍攝過廣告,參加過走秀,也參與過電影的拍攝。
如果說阿拉蕾的走紅是因為外表,那小山竹的走紅是真的靠「網絡」。
在《爸爸去哪兒》第五季登場的小山竹,最早走紅於美拍。
小山竹的爸爸媽媽很早在美拍註冊了帳號,用於發布小山竹的各種小視頻。
視頻中的小山竹可愛又搞怪,還帶著一口標誌性的東北話,很快就成了美拍達人。
走紅於網絡之後,小山竹又參加不少電視節目,唱歌演戲都在行。
再後來,小山竹才被選中成為《爸爸去哪兒》的素人萌娃。
阿拉蕾和小山竹都因為《爸爸去哪兒》變得紅紅火火。
在節目之後,兩人依然活躍在網絡上,時不時會接推廣或者去拍戲,身價都不低。
被「製造」的網紅小孩,除了羨慕更應該深思
在這個網絡經濟盛行的時代,比起其他工作,網紅似乎成了最輕鬆又賺錢的工作。
不管是誰,只要拿起手機會拍視頻,隨時隨地都有成名的機會。
時代是如此,想藉此成名的人也趨之若鶩。
隨著時代的發展,如今不止當代年輕人夢想當網紅,連當代小孩子也夢想當網紅。
而越來越多的網紅兒童也引發了越來越多的爭議。
支持的人說,小孩子能在網絡走紅憑的是自己的「本事」,沒必要被抨擊。
反對的人說,小孩子都想當網紅是災難,是被畸形的價值觀和家長影響了。
唯有圍觀的人淡淡的說,自己的成就都比不過一個小孩,真是又羨慕又酸。
不管怎麼爭辯,越來越多的兒童網紅確實對社會發展有負面影響。
2017年,英國機構First Choice詢問了1000名兒童的理想職業,有半數人想成為YouTuber或vlogger。
2018年,日本學研針對1200名小學生進行調查,Youtuber在小孩夢想職業中排名第三。
越來越多的網紅兒童,在潛移默化中已經影響很多兒童把網紅當做理想職業。
今年5月,日本10 歲小男孩中村逞珂在各個報道中被大眾關注到。
中村逞珂從小學三年級起就輟學在家運營YouTube,他夢想當YouTuber。
輟學之後,他在自己的YouTube頻道上發布視頻,宣稱「不上學並非不幸」。
在中村逞珂的理解里,學習不是義務,應該讓每個學生決定自己要不要上學。
他在採訪中也表示,現在有任何疑問只要開手機和電腦查就好了,學校根本沒用。
堅定觀點的中村逞珂輟了學,也用YouTube宣傳自己「學校沒用」的觀點。
他稱自己是「少年革命家」,在視頻中鼓勵其他孩子不想上學也沒關係,可以像他一樣追求自己的夢想。
勇敢追求夢想當然值得鼓勵,可是3年級輟學去夢想當YouTuber,又不知該如何鼓勵。
現在網紅這個詞總被提及,很多時候人們都主觀帶著「不好」的眼光看這個詞。
中肯點講,每個人都渴望被關注或者渴望成名,這本無可厚非。
網紅的存在沒有問題,可是無底線博眼球的網紅和越來越多的兒童網紅是問題。
兒童心智尚未成熟,他們於鏡頭前的表演,是基於自己的喜愛,還是基於父母的喜愛?
在兒童網紅問題里,父母的價值取向基本決定了每個小孩的命運。
有些家長會尊重自己孩子的意願,無論拍視頻或走紅,他們都會從孩子出發,考慮並照顧孩子的想法。
與此同時,也有不少家長把自己的孩子當成賺錢的「工具」,他們會要求甚至逼迫孩子去表演。
這時小孩唯有乖巧的聽話,他們可能不懂反抗,他們可能是無力反抗。
即便父母在孩子成名路上做了正確的引導,兒童網紅之路也有其他的問題。
兒童尚未形成自己的價值觀,在網絡環境里耳濡目染久了極有可能產生有偏差的價值觀。
越來越多的兒童夢想當網紅,越來越多的兒童小小年紀當起網紅,這都是最好的證明。
在很多人眼中,當網紅已經成為走向成功人生的「捷徑」。
可是人生哪有什麼捷徑?
越是渴望走捷徑的人,通常都摔得越慘。
你「在看」的兒童網紅,
是快樂還是表演?
蟬創意是一個全中國最糟糕的公眾號,我們專注於人類腦洞開發的事業,對藝術作品、潮流文化、網絡熱點進行野雞式播報,在毀滅你的人生觀、價值觀同時,向世界傳遞我們的虛情假意。
微博:@蟬創意 | 微信:chanchuangyi
【未經許可 | 禁止轉載】
投稿、媒體、商務合作
至郵箱:pr@chanchuangyi.com
加入組織,後台回復「招人」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kQDLV2wBUcHTFCnfH0GO.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