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你愛看真人秀和綜藝,或許你可以嘗試一下它

2020-07-23     地核桌遊工作室

原標題:如果你愛看真人秀和綜藝,或許你可以嘗試一下它

真人秀+桌遊=?

文章/ 末末

本文所屬欄目=桌遊雜談

這是桌遊雜談的第20篇文章

大家好,我是末末。在本周新聞里,我們曾報道過了國內原創設計師新茂設計的《穿越拆彈》桌遊被東方衛視極限挑戰節目改編成了真人秀遊戲。而這一消息也讓桌遊玩家們的目光開始轉向了真人秀和綜藝節目這樣一個領域。

在當期《極限挑戰》的片尾,新茂老師的名字被放到遊戲設計顧問上(圖源:視頻截圖)

畢竟,相對於綜藝節目上億的播放量和群體受眾來說,桌遊也僅僅算的上一個小眾領域。但其實,桌遊在綜藝節目中存在感,其實並沒有我們想的這麼低,相反,綜藝節目中的很多遊戲項目,都能讓我們看到桌遊的影子

作為一個桌遊和綜藝的雙料愛好者,今天借著這樣一個由頭,我想和大家來聊聊有關真人秀和桌遊的這個話題。

真人秀里的「桌遊」

在數年前,我看了《極限挑戰》第二季的某一期節目,那一期里,嘉賓們的任務是要恢復被反派搶奪的人們的笑容,而具體方式則是要通過玩一個「保衛植物」的遊戲。有趣的是,六人中有兩人是反派安插的間諜,只有每輪進入遊戲屋的嘉賓都按下保護鍵,植物才能被保護,而只要有一人按反對鍵,則本輪的任務失敗。

《極限挑戰》第二季「笑容保衛戰」截圖(圖源:來自網絡)

遊戲一共五輪,五局三勝。對於好人來說,他們必須按下保護鍵;而對於間諜來說,他們可以適時隱藏自己按保護鍵,也可以阻止任務按反對鍵,一切全取決於他們自己。每次任務大家也只能看到總共有幾人按保護幾人按反對,卻無法得知具體誰按了什麼。

無獨有偶,這樣的遊戲方式也在今年的跑男節目中也出現了,只不過背景換成了古代文化背景的「拯救漕船」。嘉賓們的目標同樣是通過組隊的方式來找出臥底,但遊戲里卻把投票的環節去掉了,而是根據嘉賓們的身份直接亮燈。

《奔跑吧第四季》「虹橋疑雲」節目(圖源:來自網絡)

對於桌遊玩家來說,或許會覺得這兩個節目裡出現的遊戲規則很是熟悉。是的,這個規則和經典遊戲《阿瓦隆》(《抵抗組織》)是一脈相承的。《阿瓦隆》作為經典的聚會嘴炮桌遊,其規則中最為和核心的點是:玩家分為好壞陣營,每輪自行選擇部分人員參與任務;只有所有人選擇贊同,任務才會通過,只要有一票反對就會失敗;所有玩家不會知道每一輪每個人的投票,只會知道這一組人總體的投票結果。

《抵抗組織:阿瓦隆》是國內很火的一款身份推理類聚會桌遊(圖源:BGG)

正是因為《阿瓦隆》中有這樣的核心要素,也讓這款遊戲特別適合綜藝節目:明星嘉賓通過每個人不同的身份和所知道的信息的不同來進行推理,還可以加入很多表演的元素。這樣的規則設定會讓節目的可看性更強,像剛才提到的《極限挑戰》第二季的那期節目,被很多網友認為是那一季《極限挑戰》最喜歡的內容之一。

在知乎上網友對那一期節目的評價(圖源:知乎截圖)

其實像《阿瓦隆》這樣在綜藝節目裡出現的桌遊元素還有很多。簡單來說可以分為兩大類,一類是把桌遊規則進行改編換皮,在節目裡進行遊戲,或者說由於綜藝節目設計出了這樣的遊戲規則,而衍生出了這樣一款桌遊(關於雞生蛋還是蛋生雞的問題我們就不做討論了);而另一類則是直接把桌遊拿到綜藝節目中玩,當然也由此誕生了很多類桌遊主題的綜藝節目。

先來說第一類,上面提到的《阿瓦隆》的例子其實就是這一類。而對於這樣的戶外競技、明星互動這樣類型真人秀(簡單來說就是帶著明星做遊戲)來說,那些帶有身份推測、嘴炮、互動性高的桌遊,可以為他們的遊戲策劃提供很多靈感。就像在文章一開始提到的新茂的《穿越拆彈》,也是一款很適合真人秀改編的聚會遊戲。

新茂的《穿越拆彈》被用在真人秀中(圖源:節目截圖)

當然,桌遊元素融合進節目裡,也是根據真人秀的類型和需求去選取的。比如《故事王》作為一個講故事的真人秀,則是根據一款叫做《從前從前》的桌遊改編的;而在《最強大腦》這個腦力競技的節目裡,一些項目的設置會和某些抽象類的桌遊有點類似。

一個講故事的真人秀《故事王》(圖源:來自網絡)

除了元素融合之外,還有一些真人秀直接把玩桌遊搬上檯面,比如在《極限挑戰》中,就會有嘉賓們玩狼人殺,還有把謀殺之謎搬上真人秀舞台的《明星大偵探》。甚至還有一些專門的桌遊向的綜藝節目,比如《哥哥別鬧了》《飯局狼人殺》等。

《哥哥別鬧了》是前幾年一款比較火的主打桌遊的綜藝節目(圖源:來自網絡)

曾經還有一個名為《高能玩家(韓國的原創同款綜藝《the genius》)的真人秀,主打的是心理博弈的遊戲,玩家需要通過一系列博弈遊戲來爭取不被淘汰。雖然這個綜藝並不是直接讓玩家們玩的已有的桌遊,但是遊戲中的項目設計,放在桌遊宏觀概念上,也可以被看做,裡面的玩家玩的是桌面上的遊戲。這算是我看過目前最接近桌遊節目的一個了。

《高能玩家》在遊戲里玩上了1v1斗獸棋(圖源:來自網絡)

說了這麼多,其實可以看出真人秀和桌遊的關係很是密切。即便那些綜藝節目中並沒有主打桌遊或者桌遊相關的招牌,但對於一個桌遊玩家來說,從節目中找到自己玩過桌遊的蹤影並不是一件什麼特別難的事情。

真人秀和桌遊:遊戲化的本質

為何真人秀中會存在著一些桌遊的元素呢?究其本質,是因為大多數真人秀和桌遊都是遊戲化的產物

對於桌遊玩家來說,我覺得我可能是玩的某款具體的桌遊,比如我今天玩的是《農家樂》,明天則玩的是《瘟疫危機》。其實從桌遊的本質上來說,桌遊是設定了一個規則,玩家們要根據規則進行遊戲並達成某種目標(在遊戲中取得勝利或者合作完成某個任務等),只不過這樣的規則和遊戲基本是要在桌面上進行的。從宏觀角度來說,這其實就是遊戲化

而對於真人秀綜藝節目(這裡主要指那些娛樂、競技類真人秀,非選秀類真人秀),其實仔細想一下,也是節目組制定一個遊戲規則,然後嘉賓們按照規則去達成某種目標的活動,只不過這種活動是需要通過大眾媒體的方式曝光給受眾。

(圖源:來自網絡)

所以從這樣的一種角度去看,真人秀和桌遊,都是遊戲化的產物。所以我們看到的很多綜藝節目中存在著桌遊的元素也就不是什麼新鮮事。綜藝里可以選取合適的桌遊規則去改編;同樣的,綜藝里原創的規則如果一旦火爆且適合桌面遊戲,也有可能生成一個新的桌遊

比如曾經在快樂大本營節目中火爆的「誰是臥底」這個小遊戲,就被拿來做成了桌遊,也讓很多普通玩家在朋友聚會的時候可以體驗一把遊戲的快樂。

快樂大本營之前比較經典的遊戲「誰是臥底」,後來變成了桌遊桌上經常看到的遊戲(圖源:來自網絡)

當然,雖然都是遊戲化,真人秀和桌遊還是略有一些不同。對於桌遊來說,遊戲的規則設置要可以通過合適的配件來滿足並執行;而對於真人秀來說,遊戲的規則則要更有看點和戲劇性,現場感要強,足以突顯出人(嘉賓)的特性。所以說,真人秀即便運用了桌遊元素,也多是那些偏向嘴炮、聚會、語言、互動的遊戲,那些配件複雜的重度3.0的德式,可能很難被改編成綜藝節目吧?

真人秀能否成為桌遊出圈方向?

看到新茂老師的遊戲被改編,加之有越來越多的桌遊類綜藝節目和自媒體視頻節目的出現,我們可能會思考這樣一個問題,那就是桌遊能不能通過真人秀或者綜藝節目的方式出圈呢?

從一定層面上來說,無論是採取改編的方式,還是直接的桌遊類真人秀,可選擇的桌遊範圍其實並不是很多,絕大多數圈外受眾看真人秀是為了休閒娛樂,所以可能如果拍一期玩家們玩《神秘大地》或者《歷史巨輪》的真人秀,可能圈外的觀眾是無法堅持看下來的。

吃素的獅子的桌遊節目「桌遊星期六」(圖源:視頻截圖)

除了目前圈外電視台或者視頻網站的真人秀多是會參考借鑑聚會嘴炮桌遊這一現象之外,這一點也體現在了很多目前已有的桌遊自媒體直播中。比如我們地核每周末會有遊戲之夜的活動,所選取的也都是一些簡單易玩和偏向於聚會向的遊戲;而B站桌遊視頻大號桌遊林吃素所選取的桌遊也都是簡單易推的毛線桌遊。

地核的遊戲之夜直播活動,基本也是會選擇一些嘴炮、聚會、毛線遊戲

當然這並不是說桌遊無法依靠綜藝節目來出圈,在我看來,所謂桌遊的出圈,可能更重要的是讓大眾知道,遊戲化可以幫助我們的生活變得更好。當綜藝節目裡出現了一款桌遊改編的遊戲,或許我們可以讓大眾知道,明星嘉賓在節目裡玩的,我們在生活中也可以玩

選擇合適的桌遊,把它運用在綜藝節目裡,藉此傳播遊戲化的觀念,從而普及桌遊的概念,說不定能夠讓桌遊出圈成功。

其實在之前我在策劃地核線上活動(遊園會)的時候,就參考了很多桌遊以及綜藝節目的模式來設計,也讓玩家們玩的很開心。從這一點上可以看出,真人秀和桌遊,其實很容易結合到一起,作為一名桌遊玩家+綜藝愛好者,我也希望未來能在熒幕上看到越來桌遊改編遊戲的影子。

我們的遊園會活動,也曾被我們搬到廊坊桌遊展上

如果你喜歡看綜藝節目並想親自參與其中,或許,你可以嘗試一下桌遊,我想,你會喜歡它的。

寫在最後:其實前面寫了這麼多,我或多或少還是有點私心的。這些年我一直在嘗試推廣桌遊和努力讓桌遊出圈的方向上努力著,也在地核粉絲群和線下展會策劃了不少類似「綜藝節目」的活動。我其實個人一直期望著核心桌遊領域能被真人秀圈而注意到,並幫助我們去推廣這樣一種健康有益的生活方式。(一波廣告:綜藝節目看過來,地核桌遊求合作)

不過對於桌遊出圈來說,這或許只是有可能性的方式之一,剩下的,還需要所有圈內人的共同努力。希望桌遊行業的明天可以變得更好。

你覺得桌遊可以和真人秀怎麼結合?

真人秀能不能成為桌遊的出圈方式呢?

本文作者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kP5ue3MBfGB4SiUwtHQt.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