藝術無國界,文化有共識。
水彩畫
國畫,在你印象中是什麼樣的?意存筆先,畫盡意在。
一筆水墨暈染開來,淡逸勁爽,沒有濃墨重彩,卻有一種悠長傾瀉而出。
然而,真的只有國畫能意蘊深遠嗎?
重神似不重形似,重意境不重場景。
這般大氣的畫面,卻不是國畫,而是最簡單的黑色水彩。
用水彩造就國畫的磅礴,是出自一位印度尼西亞藝術家,Elicia Edijanto之手。
在她的畫面中,除了一隻動物,一個小孩,別無其他。
每一個朦朧的畫面中,都透露著中國水墨濃郁的靜謐。
畫面看似簡單,卻凝固了千言萬語。
大自然的莊嚴與野性,孩童的赤誠,皆躍然紙上。
在她的筆下,弱小如孩童,龐大如大象,兇猛如豺狼,
卻都在溫柔和睦地共處著。
看著這一幅幅禪意詩畫,不禁讓人懷疑,這真的是一個外國人畫的嗎?
最是講究意境的國畫,與強調技巧的西方繪畫不同,
它重「外師造化,中得心源」,要求「意存筆先,畫盡意在。」
Elicia從小就喜歡畫畫,一直學習的也是西方的技法,本職工作也是以技術取勝的平面設計。
直到在印尼國家博物館看到中國的水墨畫。
顏色只在黑白之間,天地只在方寸之間,卻是縱橫馳騁,氣象萬千。
一幕幕美到令人窒息,讓她站在畫前久久都挪不開步。
這不就是她夢寐以求的表達嗎,該刪則刪,該簡則簡,
只留一片風骨,韻味悠長,余香滿口。
就像她最崇敬的大自然,看似空無一物,實則飽含深邃與神秘。
而水墨,雖只有黑白兩色,然一滴水、一點墨,卻涵蓋了世間所有的顏色。
每每置身野外,她總愛閉著眼睛,感受著廣闊無垠的天地,
因此,大自然的寧靜與自由,成了她繪畫的激情。
而在這個穆斯林國家裡,宗教的信仰也讓她感受到
萬物皆有靈性,人,也不過是世間萬物中一個微小的生命個體。
龐然大物與脆弱的孩子,看似毫無聯繫,
而實際上他們都是最真誠的存在:他們一直都是自己最初的面貌。
在孩子面前,它們不是兇猛的怪獸,
在動物面前,他們亦不是危險的存在。
人與動物生活在一片平和當中,無論是過去、現在,或將來,我們都將和諧生活。
Elicia只用黑白水彩,便將動物與兒童間獨特的聯繫鋪陳開來,
創作了一個個夢幻般的景致,寧靜又令人沉思。
儘管找到了最恰當的表達方式,最完美的色彩,然紙上得來終覺淺,這個年輕的姑娘想拿起毛筆,畫出中國水墨的生動,惟有情懷是遠遠不夠。
一個中國人學國畫尚且不易,更何況外國人。
每次落筆,縱然能畫得幾分神似,卻離自己要的安謐相去甚遠。
這個年輕的姑娘,為了克服自己的不足,沒日沒夜地泡在圖書館,
因為,就算要紙上談兵,也須有滿腹經綸。
但繪畫終究是要落到紙面上,既然拿不好中國毛筆,那就用自己擅長的水彩畫筆。
一次不行十次,十次不行百次,
業精於勤,對誰都一樣。
終於,兩種力量懸殊巨大的生物,在她的筆下浮現於霧靄中。
朦朧的美感,和睦的氛圍,一股讓人著迷的力量傾瀉出來。
漸漸地,憑著對自然的敬畏與手中畫筆的靈活,她的作品開始失去現實參照,
比起那些能看得見摸得著的,難以捉摸的無名事物總是更有吸引力。
煙拂雲梢留淡白,
看似簡單的留白,卻在虛實間讓人
在內心深處空出一方天空。
每一個超凡脫俗的畫面,無不透露著深沉的意境。
這般深邃的畫面,很難想像是一個外國人用水彩畫出來。
而拜倒在丹青魅力下不止鄰國,更有跨越半個地球的西方藝術家。
Silvia Molinari是一個土生土長的義大利藝術家。
在這個藝術氣息濃郁的國度,她完全可以畫得一手好油畫,
卻還是被中國水墨的優雅深深折服。
一筆下去水墨丹青,皆顯東方神韻。
每一副作品都宛如一個東方女子,典雅大方。
沒有聲音,卻聽見蟲鳴鳥叫,
沒有風,卻見葉的飄搖,
沒有味道,花的暗香撲鼻而來。
淡墨的筆觸,清爽秀麗,翩若驚鴻。
點點筆墨,卻是撲面而來的優美恬靜。
含蓄而整體的畫面,一切就那樣生動自然著。
中國畫在中國這塊古老神奇的土地孕育出來,深函了中國人的信仰與智慧。
其最高境界,在於水墨留余白。
或許外國人難以學得精髓,但藝術無國界,文化亦有共識,
國畫魅力自是淵遠流長,但也是因為有了他們的堅持與付出,藝術才能生生不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