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歌行》大結局:不得不批評的一部劇!

2021-05-07     未來電影局

原標題:《長歌行》大結局:不得不批評的一部劇!

一開播就被寄予厚望的《長歌行》在一片喧鬧的質疑聲中落下帷幕,看完結局,許多人內心是不滿意的,雖然是HE,但是兩個人從頭到尾卻鮮少同款,不論是衝著這部劇顏值去的人,還是衝著原著漫畫去的人,似乎都表示不滿意,於是《長歌行》成為我不得不吐槽的一部劇。

全劇的槽點比較多,以下是我的歸納:

漫畫插入影響劇情

首先,為什麼《長歌行》要添加漫畫轉場?當然是因為這部劇本身就改編自夏達的漫畫作品,加上動漫元素也合情合理,還能呼應原著。

雖然在《長歌行》開播的時候,「漫畫」元素成為其最大的亮點,很多畫面從現實切入漫畫再切入現實,讓人看起來眼前一亮。

但是隨著劇情的推進,我們發現大部分的「打鬥場面」和「大型戰爭場面」都被漫畫替代,也許這樣拍攝,能夠為片方節約人工成本,但是畫面的效果確實缺乏「震撼力」。

而且說到「真人與漫畫結合」這個創新,其實《長歌行》算不上首創,之前由劉詩詩和吳奇隆主演的《怪俠一枝梅》也用到過同樣的手法,國外的韓劇《w-兩個世界》同樣也用到此手法。

但是,重點在於《怪俠一枝梅》和《w-兩個世界》在運用漫畫的轉場部分,都不涉及重要劇情,基本上就是一個場景ending的定格,這樣運用就不影響觀眾的觀感和劇情的連貫。

但是《長歌行》沒有,選擇了用漫畫的畫面代替了劇中比較動態的畫面,比如李長歌逃命的時候落水的情節,在落水的部分水花四濺、表情猙獰,其實這才是情感輸出的關鍵點。這裡安插漫畫,等於是在女主的高光時刻,也就是真正考驗女演員演技的時候,給觀眾掐滅熱情的火焰,非常掃興。

還有突厥與大唐交戰的大場面,前面兩方對陣的時候,人數不多,僅僅幾隊伍的精銳人馬,等於是鬥智。

後期真正交戰起來,「斗勇」的時刻好不容易來臨了,卻直接切換成漫畫,戰場上的「血腥」、「殘酷」統統為零,在觀眾看戰爭場面的時候,內心不會產生任何波動,換成漫畫的大戰就好像「過家家」一樣。後期再談「家國大義」這些主角拼了命想要表達的內容,其實很難了,因為這些負面的情緒都被漫畫替代了,傳遞出了隨性、不嚴肅的感覺,談家國本身是一件非常嚴肅的事情。

主角戲份過少

整部劇看下來真的「本末倒置」,最後臨時組cp的皓都夫婦成為了大家「磕糖」的主體,原本是主角的迪麗熱巴和吳磊在戲中同框的鏡頭簡直少的可憐。兩個人因為長期不同款的原因,所以觀眾看劇的時候,總有一種感覺,似乎一方在行動的時候,另一方就不在。

比如長歌被小可汗綁架的時候,大部分的互動是長歌和小可汗、長歌和瀰瀰、長歌和奕承公主等,所以兩個人雖說是「勢均力敵」的感情,很多時候完成任務都是獨立行動,但是給觀眾的感覺就是兩個人的劇情很分隔、疏遠。

但是換個角度想,似乎又是符合長歌和隼的人設的,因為兩個人其實都非常有能力,都能在對方沒有出現的時候,做到「獨當一面」。

如果兩個人合體,那也一定是「強強聯合」,而且能夠讓兩大高手聯合的困境,必須要是「絕處逢生」的水平。所以從導演的角度看,似乎兩人同款少也是情有可原,但不影響觀眾觀影中對男女主角的戲份不滿。

戲份少也就算了,戲份的比例也不協調,重頭戲應該在後半部分,包括主角雙方情感的升華、從革命友誼一直到真正的愛情。但是整部劇中主要的篇幅都放在感情的前戲上,對於後期的感情發展並沒有用心梳理,導致「頭重腳輕」的不規則戲份。

選角失敗篡改歷史

雖然迪麗熱巴的顏值很高,而且演技不俗,但是頂著一張「異域風情」的臉,演繹「大唐永寧郡主」實在是讓人有點出戲。而且劇中迪麗熱巴和趙露思飾演一對情深義重的姐妹花,這兩個人的長相完全不是一個民族的,這樣的堂姐妹似乎看起來有些「塑料感」。

最可氣的是羅義將軍的故事,羅義其實放到今天來說,就是「漢奸」的角色,卻被編劇洗白了,變成了寧死不屈的抗突將軍。他因為被大唐追擊,而逃到草原,又因為曾經擊敗過草原很多次,所以得罪了草原的大可汗。所以羅義又被草原抓捕,成為階下囚。其實羅義到最後就是兩邊不是人的角色,一則他討厭李世民所以背叛大唐,二則他得罪草原民族,導致沒有退路。其實到最後的境地,都是他自己一手造成。

擔不起的動作戲

什麼時候開始發現迪麗熱巴的動作戲不行的呢?對比上一代花旦,趙麗穎在《楚喬傳》中的動作戲之後,我才發現原來迪麗熱巴的動作戲完全不能看。李長歌的人物設定要比樂嫣強大很多,從小跟著叔父李世民習武練劍,按理說除了非凡的軍事才能以外,應該還有很厲害的武功才對。但是在草原的時候,她動不動就被小可汗綁住,或者就是被其它將軍擒拿,似乎絲毫沒有反擊能力。

當然不排除她是有意隱忍,尋求機會突破的情況,但是這部劇看下來,雖然李長歌有一腔熱血,但是幾乎沒有一次危機,她不是在等待救贖的路上。最經典的就是每次李長歌遇到危險,隼就會和她說「再堅持幾天,我一定會把你救出去」。但是很奇怪,塑造大女主的話,不是應該依靠女主自己的力量破解危機嗎?咋每次都是靠其他人營救?

配角出彩

整部劇看下來,我認為戲份不多,但是出彩的配角是奕承公主,她很符合歷史原型義成公主的設定。首先她是隋朝的宗室女,也就是說她其實並不算皇帝的女兒,而是為了和親而臨時被封為的公主而已,這樣的女人命運最為坎坷,等於是替整個國家在出征,遠嫁塞外。

而最讓人動容的是她的婚姻史,她的劇中和長歌說,自己回不去長安了,也曾飽讀詩書,也曾學習禮義廉恥,卻終究以一己之身連嫁4人。這是怎麼回事呢?那是因為突厥人野蠻的「胡俗」,在沒有血緣關係的情況下,兒子可以繼承父親的妻妾,弟弟也可以繼承哥哥的妻妾。

奕承公主最早嫁給了年紀稍大的啟民可汗,後來啟民可汗亡故,又嫁給了兒子始畢可汗,可惜始畢可汗也短命,不得已後來陸續又嫁給了兩位弟弟處羅可汗和頡利可汗。而劇中呈現的正是她成為頡利可汗的可敦的樣子,年華老去的奕承在可汗的新寵面前沒有任何優勢,而因為中原人的身份,又在王庭飽受排擠,雖然貴為可敦,卻處處受到限制,遠不如中原的貴族那般瀟洒。

有一個細節,當阿伊兒運輸羅義將軍出逃的時候,她謊稱是可敦的水用完了,但是還不能出門,需要接受搜查,說明草原人打心眼裡是不相信中原可敦的。但是後來奕承親自出來解釋用水緣由,最後得以放行,那是因為畢竟是可敦身份,也不好明面上與之相左。

總而言之,整部劇看下來,許多老戲骨飾演的配角要比兩位主角出彩的多,關於歷史民族大義的高度,其實單憑藉顏值是撐不起的,演技更為重要。戲份分配不均、動作戲不到位、漫畫插入影響視覺衝擊等因素造成了這部劇的失敗。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kO0HSXkBDlXMa8eqLZzL.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