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來的社會形態可能是什麼樣的呢?
企業只保留核心團隊,將絕大多數工作以合作的形式分配出去;
絕大多數的個人,將以自由職業者或小型工作室的身份,藉由不同的「平台」,跟客戶取得聯繫,並獨立為客戶提供服務。
大多數的「職位」將徹底消失。
如果你不想失業,要麼想辦法進入企業決策層,要麼,就得學會為自己工作。
彼得·德魯克《巨變時代的管理》一書中寫道:
越來越多的公司跟承包商和臨時人員合作,合資企業的數目增加,外包業務成長。為一家公司工作的人,很可能不是該公司的員工。我聽過這樣一個預測:在未來的幾年內,為組織工作的人中,不隸屬於組織的員工數量會遠遠超過隸屬於組織的員工人數。
對於那些沒有可能進入管理高層的人的工作,你都應當把它們外包出去。
當你把工作外包給一名全面質量控制專家,他就是在一年 48 個星期為你和其他客戶而忙,他把這些工作視為挑戰。而如果公司僱傭了一名全面質量控制人員,那麼他一年只忙六個星期,其餘時間則在寫備忘錄和找事做。
許多中小型企業採用的做法:僱傭一半的人手,給他們1.5倍的工資,讓他們做2倍的工作。
相比之下,外包、眾包和合作,是對資源的優化配置。一方面,企業得以降低成本,提高運作效率;另一方面,也避免了對員工的剝削。
這樣的好處是什麼呢?
企業能夠將工作進行更加精細的劃分,將專業的事情交給專業的人去做。自己則集中資源,精簡團隊,做最有價值的事情,避免被臃腫的組織結構拖垮。
這真正實現了最精細的分工合作。
全新趨勢——平台化
傳統模式變得衰退,皆因三大阻力:
1.高昂的人力成本
2.是飛速擴大的市場
3.是快速變化的業界
最好的做法,就是儘可能讓自己變得輕盈,保持能夠隨時隨地、隨機而動的能力
平台化的企業核心資產,不再是設備和人員,而是信息和知識
簡而言之,就是「將不同的人對接到一起的能力」
這個時代,個人不需要再依附於某個集體。你做過的項目、作品、經驗,完全可以打包帶走,成為你自己的品牌資產
你在任何一個領域有專長,就可以藉由各種平台和社區,去向普羅大眾提供價值,換取知名度和影響力。
唯一不屬於公司的、能帶走的是什麼呢?是你自己的品牌和聲譽。
一個優秀的「知識專家」如何迎接這個時代呢?
1. 品牌塑造能力
2. 認知思維能力
3. 自我管理能力
4. 深度學習能力
當潮水退去,所有沒能回到大海的魚,都會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