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V刷單VS創業者「忽悠」:一場套路連著套路的悲傷故事?

2019-10-18     新余網警巡查執法

玩套路的人也被套路了,最後又用套路回敬對方。


「大表姐」詹妮弗勞倫斯主演過一部電影叫《美國騙局》,裡面有句台詞很經典——「所有最頂級的香水裡,都摻了一些骯髒的東西。」騙局總是隱藏在華麗的外表背後,而更可怕的是,華麗的皮囊下,你都不知道隱藏了幾個騙局。

這兩天,一篇題為《一場蜂群傳媒導演的「殭屍舞台劇」:一條一夜爆紅的視頻 流量卻為0!》的文章在網上熱傳,說的是深圳的一個創業者花100萬找微博大V做宣傳,最後微博數據特別好看,自己店裡的流量卻一點都沒漲,事實證明創業者自己被騙了。於是他憤而發文,指控安排這次營銷的MCN機構蜂群文化。不過,17日中午,涉事的蜂群文化發布聲明闢謠稱,合作款項共計47500元,其中包含直接費用微任務成本3070元,博主拍攝製作及內容原創成本28500元,並非謠傳的100萬。

甲方給大V乙方廣告費,乙方卻刷量,甲方怒而指控……本以為事情到這裡就結束了,但更精彩的在後頭——今天有自媒體發文指出,「那個被微博大V騙的人,好像也是個騙子。」據其對被騙創業者店鋪的分析,該店鋪宣稱的黑科技神器「可以扔掉面膜,忘掉醫美,遠離整形」有違常識,散發著強烈的收智商稅嫌疑。「好戲」演到這兒,就變成了一場「線下線上互相套路」的遊戲。從產品宣傳文案來看,這名創業者玩的還真可能是套路:靠光能就能調節體質,美容養顏,像極了微商打法,透著一股子不靠譜。只不過,玩套路的人也被套路了:MCN機構用刷量來忽悠創業者,是把創業者當成了「韭菜」;而創業者稱其黑科技產品利用光能技術就可以減輕痛經、加速血液循環、分分鐘緩解疲勞,很像是把消費者當成了「韭菜」……這實質上是一場「尋找韭菜」的比賽,在這場比賽里,套路者手持道貌岸然的號牌,向著「韭菜」的錢包虎視眈眈地望去。最終的受害方,只有消費者而已。

但互信是商業社會的基石,如果什麼都是套路,沒有了遊戲規則,也就不會有真正的贏家。刷量的大V帳號因為造假,已經被暫停商業接單,其背後的機構也必然會因此名譽受損;而這次被騙的商家,因為被扒皮,接下來的生意估計也不好做了,很有可能,會引來電商平台與市場監管部門的調查。這就是玩套路的代價,而在此前的雙重套路中,用戶與消費者顯然才是他們的「代價」。現在,因為一場突如其來的聲討,玩套路的雙方都被脫掉了底褲,但只能說他們均是咎由自取。有趣的是,被騙的創業者聲稱做品宣花了一百萬,但當事MCN機構卻稱不到五萬。如果真是如此,那創業者將「100萬」放在標題里,或許也想製造一種眼球效應,以期「失之桑榆收之東隅」,但想不到,「剃人頭者人亦剃其頭」,他自己又被扒皮,如意算盤眼看著落了空。套路者與套路者的糾纏,誰都不值得同情,因為他們是沒有職業道德的,跟他們談道德反而是言說者的尷尬。在一個造假充斥、處處潛伏著智商陷阱的商業環境里,靠偶發事件引爆,很不現實。在平台無能為力整治或惡意縱容的情勢下,識破套路可能只能靠網友擦亮眼睛。但可以預見,套路連著套路,註定不會行之太遠。短期之內,一些機構、商家可以靠造假割點韭菜,但商業規律的作用經過時間的淘洗,一定會顯現出來:要麼因為爭相造假破壞了生態,行業萎靡;要麼那些長期造假者被淘汰掉,而堅守真實者會基業長青。總之,「套路帝」與「套路帝」,不會一直贏。

來源:王言虎(媒體人)、新京報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kMhb7G0BMH2_cNUgeP5c.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