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德鎮對世界意味著什麼

2020-06-19   名家書畫鑑賞

原標題:景德鎮對世界意味著什麼

遊客在景德鎮陶溪川參觀遊覽。

新華社記者 周 密攝

在中國,人們從小就知道景德鎮。

天下誰人不用瓷?用瓷當選景德鎮!景德鎮就是有這樣的底氣。

「通過水、土、火簡單而又複雜的化學反應,生產出世界上流通最廣、性價比最高,也是最為絢麗多彩的大眾用品、藝術珍品」,對於了解景德鎮歷史的人來說,此言有根有據,一如腳下土地那樣厚重誠實。

英國學者李約瑟在《中國科技史》中讚嘆:「景德鎮是世界上最早的工業城市。」日本陶瓷學家三上次男在《陶瓷之路》一書中,把「海上絲綢之路」稱為「陶瓷之路」。美國歷史學家羅伯特·芬雷在《青花瓷的故事》里感慨:16世紀的景德鎮瓷,開啟了人類歷史上第一次全球化的浪潮。

中國是瓷器的故鄉,有「瓷之國」的美譽。穿越時間的隧道,大宋王朝江南西道的東北角,有一個叫昌南的小鎮,東晉時置鎮,名新平鎮,因處於昌江之南,又名昌南。大名鼎鼎的景德鎮就源自於此。

驚嘆於景德鎮瓷器的精美俊秀,公元1004年的景德元年,宋真宗趙恆將自己的年號「景德」賜名給昌南。

巧合的是,昌南就是china的音譯,隨著中西方貿易和文化的交融,瓷器這一中華瑰寶通過絲綢之路廣泛傳播。昌南、瓷器、景德鎮、中國就出現了神奇的關聯:china小寫就是瓷器,大寫就是中國,瓷器與中國同名。

「出身不凡」的景德鎮,註定是要創造歷史的。

一個景德鎮,半部陶瓷史。御窯廠遺址的每一寸土地,都是陶瓷歷史的沉澱;陶溪川的每一條「里弄」,都烙下陶瓷發展的印痕。翻開《陶記》《陶說》《陶歌》等一篇篇經典,你會領略陶玉、霍仲初、何召一等先賢大師們的風采,感受陶瓷夢幻般的魅力;徜徉在「不舍晝夜」的昌江河畔,你能聯想到「陶舍重重倚岸開,舟帆日日蔽江來」的盛世景象。嗅一嗅高嶺土的泥香,抿一口昌江水的甘甜,你不能不驚詫這古老的智慧:水和土的物理反應,經過火的考驗,猶如鳳凰涅槃一般,誕生了中國瓷器這個偉大發明。

千年景德鎮窯火不息,人類文明薪火相傳。2000多年冶陶史,1000多年官窯史,600多年御窯史,瓷器造就了一個城市,成就了景德鎮作為千年瓷都的榮耀。景德鎮窯火焙燒出的稀世珍品,是中國奉獻給世界的公共文化產品,更是中華文明對世界文明的精彩貢獻。

走進了景德鎮,就是走進了歷史;走出了景德鎮,就是走向了世界。當年,鄭和指揮著滿載瓷器等物品的龐大商船,穿越印度洋,直抵非洲大陸,中國瓷器向西方展示出特有的神奇魅力。

世界了解中國,很多是從景德鎮的瓷器開始的。瓷器作為中國走向世界、世界認識中國的文化符號和載體,承載了許多的責任和榮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