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醫學經典《難經》中說:「人之安睡,神歸心,魂歸肝,魄歸肺,意歸脾,志藏腎,五臟各安其位而寢。」什麼意思呢?就是說如果您老愛失眠,一定是體內的神、魂、魄、意、志沒有好好待在相應的五臟里所導致的。
這5種因素引發的失眠,我都用下面的方法來處理
一、治思慮過度傷脾後導致的失眠
方法:取一粒歸脾丸搗碎,填入肚臍里,外面用醫用紗布和醫用膠布固定。晚上貼,早晨取下。思慮過度會傷脾,所以治療這種類型的失眠,我首先是補脾。
歸脾丸是益氣補血、健脾養心的中醫名藥,最能治療思慮過度導致的種種脾傷症狀。脾好了,當然就不失眠了。
不習慣在肚臍裡面填藥的朋友,也可以口服歸脾丸。
除了外敷或口服歸脾丸,您還可以經常到公園裡散散步,充分吸收一下樹木青草的清新氣息,也有助於安眠。因為大自然中草木的氣息都含有巽木的屬性,能制約屬於坤土的思慮,幫助的脾胃療傷。
二、治悲傷過度傷肺導致的失眠
方法:買些枸杞,取其中一粒搗爛,貼在左側太淵穴上,外面用醫用膠布固定。晚上貼,早晨取下。過度的悲傷首先會傷害到我們的肺,對於這種情況導致的失眠,用上面的方法來治療。
太淵穴是手太陰肺經的原穴,即肺中元氣聚集最多的地方,也就是說,肺氣都是從此穴源源不斷地流出抵達全身各處的。所以,在這個穴位上外貼藥物,就能夠最有效地促使經絡中的肺氣回歸肺臟中潛藏,以補肺氣之虛。
而枸杞子味甘性平,顏色鮮紅,在《易經》中,它對應兌澤,是補肺潤肺的最佳選擇。我把它貼在太淵穴上,其藥性便能通過肺經的傳導,進入受傷的肺臟。當肺能藏魄時,我們的睡眠自然就恢復正常了。
三、治過於生氣傷肝後導致的失眠
方法:買些桑葚子,取一粒黑色的、成熟的搗爛,貼在左側太沖穴上,外面用醫用紗布和膠布固定。不少朋友都有過這樣的經歷,心裡有火發不出來,老是憋著,於是,晚上就失眠了。這種失眠是怒氣傷肝導致的,治療時,要先補肝。
中醫認為桑葚味甘性寒,有補血滋陰、補肝益腎等功效,自古以來就作為斂肝氣的良藥被廣泛應用。而太沖穴是足厥陰肝經的原穴,即肝經元氣彙集、留駐的地方。因此,我在太沖穴外貼桑葚子就能補益肝氣,修復肝臟,讓「魂」回到肝中。
四、治驚恐過度傷腎後導致的失眠
方法:取一小片白參,貼在左側太溪穴處,外面用醫用膠布固定,晚上睡覺時貼,早上取下。人受到驚嚇後,不僅會做噩夢,嚴重時甚至無法入睡。
為什麼呢?這是因為過度的恐懼使腎臟受到了傷害,以致「志」不能歸於腎。
太溪穴是足少陰腎經的原穴,也就是腎臟元氣居住的地方,它具有「滋腎陰、補腎氣、壯腎陽」的功能。而人參最能補人的元氣,對五臟六腑都有益處,所以我一般選用白參搭配太溪穴的方法來治療「恐傷腎」後的失眠。
其實,不僅情緒過度會使神、魂、魄、意、志不能分別安於五臟,引發失眠,其他像外感邪氣、飲食不調、環境變化等因素都有可能讓您睡不好覺。
五、治憂慮過度傷胃後導致的失眠
方法:麥芽和麥冬,取幾粒麥芽(生熟均可),除去麥殼,只取裡面的芽,弄碎,貼在左側內關穴處,再取一粒麥冬搗碎,貼在左側神門穴處。都是睡前貼,早晨取下。
《黃帝內經》裡面說「胃不和則臥不安」,如果由於暴飲暴食、飲食沒有規律或者吃了生冷的食物導致胃氣受損,也會輾轉反側,難以入眠。
總結
引起失眠的因素有很多,文章中只是簡單的提到了幾種常見的。文章中的調理方法只作為參考,不能照搬運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