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人存活在這個社會上,對外界的貢獻,並不限於只生孩子。比如有「孔雀精靈」之稱的楊麗萍老師,同樣是一名丁克族,外界猜測她是因為舞蹈而不生娃的,但是她看得更透,繁衍生息的有之;貪圖享受的有之;體驗生活的有之;旁觀者亦有之,而她是後者,她的到來,只是為看一棵樹苗如何長大參天大樹?河水如何流淌?白雲如何飄動?甘露如何形成?她雖不養娃,空閒時間會去博物館做志願者,講解源遠流長的陶瓷文化,這不是在履行社會責任嗎?
丁克族的優缺點
有人說,孩子最最大的「碎秒機」,是行走的兩腳「吞金獸」。
不養娃的丁克族,經濟上更占優勢,可以享受更高的品質生活,由於沒有牽絆,了無牽掛,丁克人族在工作、出差、加班上都沒有問題,下班回家不用盯著小孩作業,也不用教養小孩。空閒時,朋友聚會、旅行更是自由。做各種事情有更高的自由度。已婚有娃人士,往往羨慕丁克族的輕鬆和自由。
但是,丁克族並非好事全占,有娃的父母在生活中得到鍛鍊與成長的時機有很多,和深陷入於二人世界的丁克族相比,他們差距越拉越大。不教養小孩同樣受到很大損失,如無法享受陪伴子女的天倫之樂。
丁克是一種選擇
總而言之,丁克是一種狀態和選擇,是個人私事,與他人無關。當他們享受不生娃的自由時,也需要承受將來養老問題的考驗。現在的丁克族與有娃族養老,可能差別不會太大,我們身邊發生過太多太多這樣的案例,子女非常優秀,不一定能陪在父母身邊,如果孩子不懂感恩,將來誰養誰不好說。社會的發展,讓傳統的養兒防老模式承受巨大的考驗,孩子不一定能靠得住!
丁克是要堅持一生的決定,同樣會影響一輩子。因各種因素開始,又以各種因素終結,每一種生活方式都是抉擇,只要對負責的結果負責就可以。其實,丁克族並非異類,和選擇不結婚是同樣的道理,大家不必歧視。而中途放棄的白丁一族,也不會因為這樣而跌倒,卻被一些人嘰笑,丁克族有自己的自由和幸福,和有無小孩沒啥關係。
人生不留遺憾就好
丁克族也有擔當和負責,堅信自主選擇的生活不遺憾。生孩子並非小事,自由在生命中並非小事,不管何種大事,都沒有相當然的存在,是一種主動選擇。生存,就是不斷選擇的進程,只要享受自己的選擇,並為此而負責,就不算錯誤的選擇。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k7m7Hm8BMH2_cNUgduYw.html圖片來源網絡,侵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