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 何冶 通訊員 楊旭旭
「2019年轉變很大,班子戰鬥力明顯增強,並以上率下,帶動全單位幹部職工積極履職盡責,切實為脫貧攻堅和農村產業發展提供交通保障。」1月3日,正是年初之際,恩施州交通運輸局負責人如是評價下屬二級單位——州農村公路管理局。
轉變,緣何而來?
在州交通運輸局,有一份特殊的「體檢」報告,州紀委監委派駐該局紀檢監察組在報告中為州農村公路管理局領導幹部及職工共23人進行精準廉政「體檢」。
2019年初,派駐紀檢監察組集中「兵力」,對州農村公路管理局進行全覆蓋式走訪座談,從班子成員到普通職工,23人一個不落。通過面對面交心談心,發現存在「班子表率作用不強」「幹部紀律規矩意識需進一步強化」等6項短板。
在此基礎上,紀檢組把脈問診,分析查找出5個方面的「病因」,開出4劑「藥方」,一併於2019年3月提交州交通運輸局黨組。
報告立刻引起高度重視,局黨組「按方抓藥」,及時治療「腠理之疾」:加強理論學習武裝,嚴格管理落實,樹立規矩意識……
一年下來,成效顯現,州農村公路管理局風氣轉變明顯,幹部職工積極履職,農村公路建設穩步推進。
2019年10月,紀檢組再去該局檢查「十進十建」相關工作時,發現活動開展規範有序,幹部職工學紀學法較有成效,全單位精神面貌煥然一新。
這是我州紀檢監察系統聚焦「監督保障執行和促進完善發展」的一次生動實踐。
全州範圍內,州紀檢監察幹部在「參與中監督」,織就一張抓早抓小、及時發現、及時提醒的監督之網。
在建始縣紅岩寺鎮桃園社區,村紀檢委員黃勇被聚興鞋業負責人多次點贊:「既提醒,又幫忙,既監督我們守規矩,又幫我們解決用工難。」
黑鞋面,白鞋底,里襯是柔軟的太空棉。黃勇腳下的這雙棉鞋,是他花30元錢在聚興鞋業買的,逢人就打廣告:「這是我們村裡的扶貧產業,鞋子質量好、實惠,大家多照顧。」
他知道哪戶有剩餘勞動力,總會仔細為其分析去鞋業做工的利弊,幫忙聯繫鞋業負責人及村裡的熟練工,由鞋業供料、熟練工教授技藝助其練手。出成品後,再聯繫鞋業負責人前來驗收。
既幫忙,又監督。
隔不了多久,他就會往鞋廠跑一趟,檢查環保、消防、國家資金使用等各方面情況,提醒企業主一定要按規矩辦事。
在村支「兩委」,他也是出了名的「婆婆嘴」:在村支「兩委」研究事項過程中提出建設性意見,監督村支「兩委」大小事項執行,當好工程項目建設的「質量監督員」……
黃勇有一個貼身保管的電話本,上面詳細記錄著全村68名黨員的聯繫方式和生產生活情況。
該村有位40歲出頭的黨員叫黃光華,常年在外務工,每隔一段時間,他就會和黃勇通一次電話,彙報自己學習、工作情況。全村21名在外務工的黨員,黃勇個個不落,用電話搭起黨員和黨組織的橋樑。
一個紀檢監察幹部,就是一名貼身的「健康醫生」,黨紀法規是「聽診器」,抓早抓小、及時提醒是「診斷單」。
2019年,州紀委監委實施專項監督、專項治理20餘項,全州紀檢監察系統運用第一、二種形態及時「紅臉出汗」占9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