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山是一座文化名山。
歷代文人墨客留下不少遺蹟,
這是一筆留給後人的財富。
華山既以山勢險峻著稱,也以歷史悠久而聞名,自唐以來,
有不少名家留下墨寶。
驚嘆"奇險天下第一山"的峭拔險秀之餘,
更感山崖中多達千餘的摩岩石刻,
點綴為華山一道獨特的風景。
華山摩崖石刻溯源
華山為五嶽之一,據說早在唐堯虞舜時代,就已成為巡守望祭的對象。祭祀神廟宇的興建,最遲在春秋戰國時期即已出現。以後歷代均有修繕整飾。或由朝廷按專款,重臣主事,或由地方集資,各界襄工。訖工之時,每立豐碑,以記其事,冀垂久遠。再加歷年各朝奉命祭祀之碑,森立廟庭,蔚為大觀。一些碑頌銘贊,撰文者多系當時文學之士,書丹篆額者亦多當時書法名家,所以備受各方重視和推許。
華山景區的雲台觀,傳說是北周武帝臨軒問道士焦曠之所;還有三方石室,傳說是唐金仙公主修真煉性之處;玉泉院是北宋陳摶隱居遊憩所居。凡此大都屬道教勝地,歷代修建亦甚頻繁,朝拜進香、人山修煉、登高覽勝的人士眾多,所以記事、記游、述懷感嘆性質的碑碣刻石也很豐富。僅以碑記、讚頌、志銘而論,今有200通,其中唐代及其以前的有30餘通。
華山金石題詠最早見於周劍漢鼎,《古今刀劍錄》曾有著述。碑及摩崖石刻形式多樣,內容豐富。宋代大文豪歐陽修曾對宋以前的華山題刻進行研究和整理,寫出《華岳題名跋》專著10卷,考察研究了自唐開元二十二年(734)至後唐清泰二年(935)200年間532人對華山的題名。清代顧炎武、王宏撰又將華山石刻收編成冊,並辨析真偽。乾隆年間畢沅將華山的一石一字,均收於《關中金石記》中。
華山摩崖石刻觀賞
華山石刻以摩崖石刻為主,是一個書法藝術寶庫,被譽為鐫刻在崖石上的書法博物館。石上書法,行、草、隸、篆琳琅滿目,各具特色。崖上字跡經多年風剝雨蝕,山洪沖刷,多有被埋沒或字跡不可辨認者。經縣文物局1980年、1986年、1988年3次普查,僅登主峰道路側傍及主要景點計有摩崖石刻330多條。
奇險天下第一山 史江浦中山何三題 民國(峪口)
脫俗 磊園石成濬題 民國 (峪口)
壽山 傳系陳摶書 宋 (峪道)
石門 一九八五年六月於華山,黃養輝題
仙境 宗應向和卿題 民國 (青柯坪)
楊仁甫趙仲丹兩先生讀書處 (通天觀下)
楊逢春(1498~1553年),字仁甫,號西渠,明代同安縣廈門人。明嘉靖四年(1525年)中舉人,嘉靖八年(1529年)登進士。華山西峰上另有一處「楊仁甫先生借寓讀書處」題刻。
水飛石鳴,武用明王,丙戌秋 (響水橋)
鳳笙鶴管,戊午冬,文翔鳯
通仙觀,北斗坪下院,民國二十四年,邵力子題,重修主持高先生立。
民族本色 民國 (老君犁溝)
華岳疊翠,叢映皋 (北峰)
劉以漢,劉心屏,邢伯符,盧牛賢,游山紀念
志高雲漢,朱松柏題
通天門 馬理信題 (千尺幢) 萬靈宮
光緒辛丑重九臨清徐坊徐埴三登太(華)諸峰
(千尺幢)
氣吞東瀛,民國念七年初夏,黃陂馮龍同耀公及雨辰兄游此題志 (千尺幢)
民國念七年,即1938年。
馮龍(?-1987)國民黨將領。湖北黃陂人。陸軍大學畢業。抗戰時期,歷任中央軍校第七分校軍官總隊總隊長、預備第一師師長;1949年,任第五十七軍中將軍長兼漢中警備司令等。1949年去台灣。1987年9月23日在台灣病逝。
向前進,中華民國廿七年春 郭雄藩書 (老君犁溝)
老君犁溝,顧祝同題
顧祝同(1893.1.9-1987.1.17),字墨三。江蘇省安東(今漣水)人。保定軍校第六期畢業。曾任黃埔軍校教官、教導團營長,國民革命軍第一軍師長,素有「馭將之才」聲譽。
韓退之投書處
雄震關中,三十四年夏,偕內子張初靜遍游諸峰,書此,然余於斯已三履矣。馮翊趙松泉。
馮翊,大荔縣的舊稱。三十四年,應為光緒三十四年,即1908年。內子,妻子。
趙松泉:大荔縣鄉紳,巨商。今大荔縣有趙松泉民居,為縣級文物保護單位。
趙松泉事跡:光緒三十一年(1905)大荔縣試改學署為勸學公所。趙松泉祖母捐巨款重修毀於火災的文廟大成殿。清帝誥封「一品夫人」,並在東大街東口路北,樹立石牌坊,上刻「聖旨」和「深明大義」四字,以彰其功。1940年秋,大荔縣初級中學成立,姚一征任校長。縣紳趙松泉為建校資助五萬元。
峻秀,江蘇陳正飛書
陳正飛,(1906~1986年)。歷史學家,致力於世界史尤其是現代史的研究。原名文鷺,筆名振飛。江蘇省崑山市陳墓鎮(今稱「錦溪鎮」)人。1929年考入上海復旦大學。嗣後,加入中國社會科學家聯盟。解放後任北京師範大學、安徽師範大學教授。
雲海,丁丑年九月,蕭昌明
蕭昌明(1886-1942),四川樂至縣人,民國初期在湖南衡山「修煉功滿」,自稱「無形宗主」,開始在岳陽、寧鄉、華容等地傳教。民國十五年(1926)成立「天德聖教」,受到國民黨湖南省主席何鍵、軍閥閻仲儒、王雅之等人的支持。蕭昌明野心勃勃,擬復辟帝制,「以教治國」。
辛丑八月曉日,李經野莘夫,徐坊士言,埴士范重遊。
辛丑八月,1901年農曆8月。
李經野,(1855—1943年),字莘夫,山東曹縣龔樓鄉土地廟村人,光緒九年(1883年)進士。
徐坊,清代官員,字士言,號醒生。今臨清人。曾為宣統皇帝之師。出身官宦世家,捐為戶部主事。光緒二十六年(1900)八國聯軍侵入北京,兩宮西逃,徐坊追隨而去。光緒二十七年(1901)以尚書榮慶薦,越級擢升為國子丞。後為宣統皇帝之師。卒後為正一品封典,晉贈太子少保銜,諡「忠勤」,國史館為其立傳。
徐埴,山東臨清人,徐坊之弟,晚清貢生,民國京城名士。其父徐延旭曾為廣西巡撫,其兄徐坊為國子監祭酒,溥儀皇帝的老師,京師圖書館副監督。1928年清東陵被反動軍閥孫殿英盜掘後,末代皇帝溥儀派耆壽民、寶瑞臣、陳詒重、徐埴等前往東陵勘察護陵,並辦理一切善後事宜。徐埴食宿在東陵現場三十多天,真實詳細的記錄了東陵殘毀的情形,記載了撿拾贖回散落珍寶和護陵的經過,回天津向溥儀皇帝稟報後,徐埴得到溥儀皇帝賞賜。此後,徐埴將於東陵所見編成《東陵於役日記》一書。
此處說「重遊」,應是此二兄弟第二次登上華山。華山千尺幢頂上另有一幅題刻,「光緒辛丑重九臨清徐坊徐埴三登太(華)諸峰」,則是在兩兄弟同一年內第三次登臨華山後的題刻。
一覽 劉華源志 清 (擦耳崖南)
擢堇天表,光緒甲午督學使者嶺南黎榮翰書
堇:一種藥草,可治療刀傷。光緒甲午,即1894年。
黎榮翰:字壁候。廣東順德人。光緒二年(1876)丙子二甲八十一名進士,散館授編修。光緒十一(1885)年任陝西學政。
蓮峰 古吳吳大征
吳大征:(1835-1902)本名大淳,後為避穆宗載淳諱而改大澄,字清卿,號恆軒、白雲山樵等,江蘇吳縣人。清末大學者,書畫家,金石學家,文字學家.官至廣東,湖南巡撫.存世山水畫數量極少. 平生致力於古器物研究,為清著名金石考古學家。
金天重鎮,李光漢書
叫李光漢的名人很多,不知道這是哪一位?
斧劈石,乙未秋月,李鋒題
劈山救母,乙未秋月,李鋒題
民國三十三年九月陝西省合作事業管理處召各縣同仁集訓於此,尹樹生題。
登天雲梯 天雲 蒼龍嶺,吳伯與,邢子願
吳伯與:字福生,宣城(今安徽宣州)人。明萬曆四十一年(1613)進士,授戶部主事,歷員外郎中。司餉大同,典試東魯,出為浙江參議兼廣東副使。著有《宰相守令合宙》、《名臣奏疏》、《內閣名事略》、《宣城事函》、《廣記典議》、《姑山事錄》、《索雯齋集》等行世。
邢侗(1551-1612),字子願,號知吾,自號啖面生、方山道民,晚號來禽濟源山主,世尊稱來禽夫子。明嘉靖三十年生於臨邑縣臨邑鎮萬柳村(今臨邑鎮邢柳行村)。
膽大無險
千里煙雲
四季平安
西嶽瑞祥
奇險靈秀,民國念五年秋,奉令測量華岳形圖,富平邵文玄,盩厔趙仙舟,興平苗福堂同題。
看看我們的河山
華山摩崖石刻人文內涵
華山摩崖石刻有著豐富的歷史內涵和史料價值,許多石刻為政治或文化名人所題,書法精美,具有珍貴的藝術價值。同時,這些不同年代、不同民族文字的摩崖石刻,或富於天然之意趣,或體量巨大、氣勢恢弘,或為名家手筆,為秀美的華山自然風景增加了深厚的人文內涵。
再者華山自古以來就是著名的遊覽勝地,漢魏以下,又發展成道家名山滿山道觀廟宇。雖然現在古建築大多已不存,但斷崖絕壁,峰谷之間,巨崖大石上大都鐫刻歷代名人遊客華山石刻題記,除風化剝落者外,尚存數百處。許多摩崖文字,書法勁挺,言語精粹,與山川相映生輝,山上歷代開鑿石階、碥道、棧道、天梯則隨山勢險易變化,構成一幅幅絕險的自然景觀與巧奪天工的人文景觀的和諧畫圖,是研究中國傳統旅遊文化的重要資料。
現今華山景區內遺存的摩崖題刻計570處,碑石300餘方。華山石刻自春秋戰國時期秦昭王令工匠施鉤梯登華山勒石起至今,約570多則,有年可考255則,宋代以前的摩岩石刻多已無存,然而明朝以後保留完好。摩崖石刻是一種很獨特的文化形態,它利用了天然的懸崖石壁刻字,不僅有審美價值,而且還有文史哲學內涵。
華山摩崖石刻浩如煙海,其年代之久遠、規模之宏大、數量之眾多、字體演變之繁複、藝術價值之高,品位之雅俗共賞,堪稱中國書法藝術寶庫。更像是一幅幅凝固的歷史畫卷,經歷了歲月的風風雨雨,儼然成了華山的一部分,它們讓遊客在飽覽自然美景的同時,也受到了人文藝術的薰陶。
我曾經在不少名山大川欣賞過摩崖石刻,但唯獨覺得華山上的摩崖石刻,無論在數量上,還是在呈現的氣勢上,都要比其它地方更勝一籌。它既是先人與自然互動的一種藝術創作,更是寄託精神信仰的重要載體。
在華山長空棧道的盡頭是有一個石洞,
為賀老石室。
傳說是元代全真派道士賀志真的修身之地。
洞旁數米高的崖壁上一塊巨石橫空突兀,
石壁上鐫有「全真岩」三個大字,
每字約七八尺高,
鐫刻在那樣一個地方,
是誰怎樣把這三個大字鐫刻在崖壁上呢?
這個至今還是一個謎。
你有什麼想法嗎?
不妨留言跟小編討論討論
咱一起solve the puzzle!
來源:大華山智慧旅遊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k1Yz5G4BMH2_cNUgpP7O.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