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大教授指出,6~8歲學習有三大表現,培養的孩子將來必成大器

2020-08-24     群美育兒

原標題:北大教授指出,6~8歲學習有三大表現,培養的孩子將來必成大器

引言:"三歲看到老,七歲定終身",雖然這句話也不能完全相信,但是它想表達的就是小時候的一些習慣,對長大以後的發展有著很大的影響。所以父母在家就應該從小培養孩子一些好的行為習慣,這樣以後可以少走很多彎路。

之前一個教授在講座中提到,孩子學習的黃金時期是在6到8歲的時候。所以在這個期間,孩子的行為習慣以及態度會對之後的發展有很大的影響。同時,父母也可以在孩子平時的中多觀察,如果他們有下面幾種表現的話,基本上以後的發展都會更具優勢一些。

首先是"雙腿走路"的學習態度。

在學習的期間,特別有耐心。剛開始學習的時候,有一些孩子,他們可能因為潛力沒有發掘出來,自己的一些習慣沒辦法養成,也沒有耐心去做一些事情。

而對於有一些孩子,剛開始就對這個未知的世界充滿好奇,而且很有耐心,雖然有些東西學起來很慢,但是他們態度特別好。如果孩子從小時候就有耐心,有熱心,學習態度很端正的話,那麼在以後的過程中,他們也依舊會有完成的毅力堅持自己想做的事情。這一點是很值得表揚的,很多事情只要有耐心,態度好,就成功了一半了。

其次是不走"投機取巧"的捷徑。

不耍小聰明。現在有些孩子從小就喜歡耍一些"小聰明"來蒙蔽自己的父母,當他們通過這些小技巧獲得了一些自己想要的結果之後,就會養成一種不好的習慣,而這些所謂的"小聰明"卻很可能成為阻礙他們發展的一個很大的因素。

所以孩子從小就踏實肯干,不走一些"投機取巧"的捷徑,凡事都是靠著自己的努力達成想要的結果,那麼在這條漫長的人生大道中,他們才能是最後的贏家。因為那些投機取巧的只能贏得一時的小勝利,終究有一天會敗下陣來。俗話說,笑到最後才是笑得最好。

除此之外,就是"知行合一"的堅定目標。

從小有目標,有志向。有的孩子你在很小的時候問他以後想幹什麼?他心裡就能夠說出來,自己想做的事情,雖然一時半會你覺得很飄渺,無法達成。但是他們有這個想法,而且有執行目標的行動力,那麼都是值得表揚的。

相比於其他一些每天無所事事,做事情也是三分鐘熱度的,孩子來說,它們已經有了很強的責任感和信念感。當孩子有想法時,家長應該去鼓勵他們去達成自己的目標,不能只在口頭上說說,在行動上也要紮實地做起來,我相信這是他們以後達成目標的一個很大的因素。

這三個表現是孩子成長路上很關鍵的一點,特別是處於啟蒙階段的孩子來說,他們已經有了這樣的意識,那麼未來的發展也具備了更多的可能性,也能夠讓父母少操點心。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jvh0IXQBd8y1i3sJuTon.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