魯能客場挑戰大連的比賽,馬馬虎虎稱得上中超一場高水平的較量。 激烈有餘,精彩略顯不足。貝尼特斯不愧世界名帥,加盟大連一方不久,便激活了之前表現平淡的哈姆西克,並將大連隊慢慢捏合成一個整體,漸漸顯露出強隊的風範。
就本場比賽來講,數據上看兩隊幾乎勢均力敵。奈何本場魯能運氣欠佳,大連一方門將張翀發揮也比較出色,高接抵擋,拒絕了費萊尼不下3次威脅很大的攻門。裁判沒有在這場比賽中搶戲,我覺得魯能雖然輸了,但更需要從自己身上找原因,尤其是下半場60分鐘後,對大連形成圍攻之勢卻沒能扳平比分,暴露了至少三處明顯的缺陷。
第一,下半場進攻手段單一。當格德斯、德爾加多被換下,魯能明牌打起了雙塔進攻。要說以佩萊和費萊尼的個人能力和身高,雙塔組合沒有毛病,二人也都狀態正佳。但是,下半場無論佩萊還是費萊尼,都被重點盯防,即使二人有很高的爭頂成功率,但直接面對球門的機會並不很多,大部分體能耗在了控制球權上。這種情況下,雙塔依然成為魯能幾乎唯一的進攻手段:邊路傳中,邊路傳中,左邊傳完過渡到右邊傳,似乎除了傳中之外,魯能前場隊員不敢射門似的。
第68分鐘時,魯能快速反擊,前場隊員在大禁區前拿球後本有充足的射門空間,但隊員稍稍猶豫後依然把球分邊,再形成傳中,給了大連一方的防守隊員快速回防的時間,錯失不錯的機會,此情景恐怕李霄鵬指導也不會認為隊員的選擇正確。劉三覺得,再好的戰術也需要審時度勢,根據場上形勢做出判斷下一步該如何做,否則就淪為死板的機器人。
費萊尼的進球被判衝撞門將在先
第二,傳中質量低。從數據對比上看,魯能45.8%的傳中成功率還不錯,但是真實成功率慘不忍睹,傳中質量真的遠不像央視解說說的那樣能製造威脅。單拿劉洋來說,至少在45度角隨意的傳了不下於3腳,有兩次直接傳到了門將懷裡,讓佩萊望球興嘆;劉彬彬一次絕好的傳中機會,非要帶到底線才傳,直接傳到了無人區,佩萊抱頭表示無奈。顯而易見,本場比賽魯能的邊中結合只打了半場,雙塔戰術只打出了外形。
第三,前場就地反搶差大連一籌。我們拿卡拉斯科舉例,他是征戰過歐洲頂級聯賽的球星,亦是比利時國腳。本場比賽,卡拉斯科在本方半場對金敬道完成了至少3次搶斷。雖然小金子這幾場比賽確實不在狀態,出球慢,傳球不夠精準,但不能遮蓋卡拉斯科積極的拼搶。反觀魯能,在前場就地積極反搶的鏡頭不多,咱們的連續進攻,多是兩位空霸佩萊和費萊尼的功勞。
尤其是費萊尼,本場比賽充分利用了自己身高和力量的優勢,很好地控制了皮球。縱觀當今的足球戰術,高壓逼搶被多數教練要求為必須執行選項,克洛普、瓜迪奧拉、波切蒂諾更是其中代表性人物。咱們的隊員面對國內球員的逼搶,尚能有效應對,而面對高水平外援,尤其是闖蕩過歐洲頂級聯賽的外援,無論是意識、力量還是對抗都處劣勢。大連一方19次搶斷,接近魯能的2.5倍。
單就這場李霄鵬指導人員布陣上,劉三有一點沒看懂,就是沒有安排組織型後腰,令我百思不得解。蒿俊閔因傷缺席,照理說應該安排海濱出場掌控一下節奏,但海濱到比賽結束也沒有出場,甚至撤下格德斯和德爾加多也沒有換上海濱的意思。
當然,我可沒有否定李指導能力的意思。明眼人都能看到,賽季至今,魯能的拼勁、打硬仗的能力其實比以往都強悍,打恆大、打國安、打蘇寧、打上港,什麼結果大家心知肚明。排名靠前的球隊恐怕沒有誰願意碰魯能,而且李指導關鍵時刻的換人很有功力,畢竟是當年的國家隊絕對主力中場、魯能的絕對核心,大局觀和意識要超出很多教練。或許本場比賽未設置專業後腰,可能是實驗其他進攻模式,也可能是另有安排。
值得慶幸的是,我們的新外援莫伊塞斯已經抵達俱樂部基地,藉助他在前場的穿針引線,有理由相信魯能將擁有更豐富靈活的進攻方法。
莫伊塞斯自帶霸氣和領導相
8.3日,魯能又將迎來一場硬仗:19:35分,中超第21輪主場戰恆大。這是不需要動員的比賽,繼亞冠點球惜敗之後,魯能將士上下一心要復仇。雖然現在聯賽排名不上不下頗為尷尬,但是魯能輕鬆的左右著聯賽爭冠局面。恆大本輪想從奧體拿分,魯能將士恐怕不答應。
但不管對手是誰,劉三作為球迷都希望把傳中和就地反搶的問題早日解決,否則面對恆大、上港這樣的對手很容易處於劣勢,甚至遭到連敗。至於進攻單一問題,劉三認為隨著莫伊塞斯的到來,能逐步問題。莫伊塞斯自帶霸氣和領導相,相信他不會讓我們失望。
您認為本場比賽魯能的不足在哪裡呢?歡迎留言討論,文明侃球,噴子繞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