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數據文摘出品
作者:劉俊寰、牛婉楊
美國技術輸出政策持續鎖緊。這次,特朗普終於對簽證下手了。
今天,據華爾街日報報道,多位美國政府官員透露特朗普政府正在擬定一項提案,一旦通過,將暫停一系列以就業為基礎的工作簽證,其中包括H-1B簽證。
H-1B簽證是美國簽發給在該國從事專業技術類工作的人士的簽證,屬於非移民簽證,是美國最主要的工作簽證類別,也是很多留美中國學生工作後留在美國最重要的途徑之一。
這些官員還表示,擬議中的暫停可能延續到政府的新財政年度,即從10月1日開始會有新的簽證被簽發。這項政策的頒布,可能會在新冠疫情得到徹底解決之前,對計劃前往美國工作的任何新H-1B持有人的工作產生影響。
據目前消息,已經持有該類簽證的人士不太可能受到影響。
暫停相關工作簽證的提案被視為特朗普政府基於行政活動考慮預計出台的一系列移民限制政策之一,政府認為,必須限制移民數量,防止新冠疫情在美國的持續爆發,同時還需要確保在經濟復甦時期美國人將優先獲得工作機會。
除H-1B簽證外,該項政策也將影響到適用於短期季節性工人的H-2B簽證、包括營地輔導員和互惠生在內的短期工人的J-1簽證以及公司內部調動的L-1簽證。
在強壓之下,特朗普政府也有計劃豁免一些行業的限制,例如直接參與治療Covid-19患者的醫療保健工作者,和其他對食品供應鏈有著重要影響的行業。政府還在考慮一個更廣泛的劃定,允許僱主雇用移民,如果他們能證明他們不能為某項工作雇用美國人。
「政府目前正在評估由專家制定的一系列方案,主要用以保護美國工人和求職者,特別是弱勢群體,目前還沒有任何正式的決定可以宣布。」白宮發言人Hogan Gidley在一份聲明中說到。
不僅被限制,申請費還將達2萬美元?業界和學界聯名反對
熟悉政府會談的相關人士表示,白宮、國土安全部和勞工部的高級官員已經就這些建議進行了幾個月的討論,預計最快會在本周把最終的提案交給特朗普簽字。
注意到,這這項提案中,政府也在考慮縮減允許國際學生在學生簽證上工作的可選實訓計劃。這代表歐巴馬制定的相關政策或將被廢除,即允許擁有科學或工程學位的畢業式工作三年,而不是允許所有畢業生工作一年,並將工作許可給予那些在班級中名列前茅的畢業生。
不僅如此,這項提案還或將終止歐巴馬提出的允許H-1B工人配偶持簽證工作的規定,如果提案正式通過,那麼預計未來,美國將損失大約10萬名移民的勞動力。
除了在政策上的限制外,政府正在商討一項對申請H-1B簽證收取2萬美元費用的提案,從經濟上進行限制,增加的費用要麼直接作為申請費,要麼作為附加費用。目前H-1B申請費裸款為460美元,有些公司則要求多付幾百或幾千美元的附加費。
去年11月,負責處理簽證申請的美國公民和移民服務機構提議,將公民身份申請費等費用提高近一倍,以解決政府預算不足的問題。不少官員也表示,增加H-1B簽證費用可以幫助美國移民局填補預算漏洞。
這項政策遭到了來自工業界和學術界的反對,包括科技公司和季節性僱主在內的立法者和企業,以及大學,都呼籲政府放棄該計劃,他們還在網上公開了該項提案的細節。
「如果禁止那些有特殊技能的或從事大多數美國人不會從事的工作的移民進入美國,這不是在會促進經濟增長,反而是阻礙」。
5月27日,Lindsey Graham和John Cornyn多名共和黨參議員都寫信建議特朗普中心考慮這項提案,在信中他們指出,這項提案對美國企業也會產生消極影響。
「許多美國企業都依賴於這些移民工作實現營收,政府不應該忽視這些企業的影響。移民工作者們是在促進美國企業和經濟的發展,而並非搶占了就業機會。」
這項說法也得到了Pew Research Center的數據支持,該報告指出,移民工作者們填補了大多數美國公民不願意從事的行業空白。
該提案可能對H-1B計劃產生一些長期改變,包括對合格的特殊職業的定義,以及對雇用這些工人的承包商公司提出更多要求,政府還可能縮短工資最低層工人的H-1B簽證期限,並要求他們在續簽時加薪。
今年4月,特朗普簽署了一項公告,暫時禁止一些以家庭為單位的移民進入美國,該公告頒布兩天後便宣告了全面禁止,理由是應對流行病的經濟損失。但是針對強硬移民團體的抗議,政府決定在該命令執行後50天內提出其他解決方案,本周五便是最後期限。
一些支持移民限制的團體成員表示,雖然這些建議與他們長期以來敦促特朗普採取的政策相呼應,但他們擔心政府會站在反對這些政策的企業一邊。
美國移民改革聯合會的政府關係主任RJ Hauman說:「從這件事所花的時間來看,很明顯他們更擔心大企業的利益,而不是失業的美國工人。」
智庫調研:8成技術公司科研人員來自海外,近9成留美中國AI博士畢業後選擇留在美國
這些科技公司的擔憂其實不無根據,畢竟美國科技公司的80%的科研技術人員來自海外。
前陣子中美關係研究智庫Macropolo為了評估頂級AI科學家的全球平衡和流動,做了一項研究,根據在AI頂會NeurIPS 2019 上提交論文的作者信息,盤點了當下AI界的最強大腦都來自哪裡,以及這些人才的流向。
從上圖可以看出,美國本土的AI從業者占到20%,並不是最多的,中國才是頂級AI研究人員的最大來源。來自中國的AI從業者占比29%,也就是說,大部分中國本科生畢業之後選擇了去美國深造並留在了當地工作。
下面這張圖,可以讓我們更加直觀的看到不同國家的學生在大學畢業後的人才流向。
在網頁上將滑鼠懸停在某一流向區域,即可看到相關數據。可以看到,17.08%的中國本科生畢業後都選擇去美國讀研;而留在中國繼續深造的只有9.25%。
可見美國對於留學生的吸引力還是很大的,從下圖可以看出,在美國讀完博士的中國AI博士生普遍還是選擇留在美國工作,回國工作的僅占10%。不僅如此,在世界範圍內,除中國之外的博士生也都願意留在美國本土工作,僅有15%選擇回到自己國家或其他國家工作。
現如今,美國對於中國科技人才工作簽證的遏制,未來也必將影響到美國的科技行業發展。
「暴風雨」來臨前:留美政策縮緊再縮緊,美國小動作頻繁
其實早在5月末,這項提案就已經初現苗頭。
根據《紐約時報》報道,美國政府以「打擊間諜活動和智慧財產權盜竊行為」為目的,或將取消中國與軍方有直接關係的院校的研究生簽證,這些學校也被稱為「國防七子」,包括西北工業大學、哈爾濱工程大學、哈爾濱工業大學、北京航空航天大學、南京航空航天大學、北京理工大學、南京理工大學。
據官方估計,一旦這項計劃落實,受影響的中國學生人數至少有3000人,如今在美留學的中國留學生約有36萬人,是在美留學生中人數最多的一類群體。根據相關消息人士稱,受影響的在美中國留學生的簽證將被取消,並將被驅逐出境。
美國政府解釋道,出台該項政策的目的不是懲罰學生,他們可能並沒有做出什麼不當行為,此舉目的是限制與中國人民解放軍有聯繫的中國軍工院校的學生。美國認為,這些大學會對學生進行間諜技術培訓,並鼓勵他們在美國境內收集情報。其他美國官員認為,居住在美國的中國學生可能成為美國情報機構的目標,在美國從事間諜活動。
除此之外,5月27日,美國共和黨參議員Tom Cotton與Marsha Blackburn提出「安全校園」法案,禁止中國公民在美國大學理工專業的研究生或博士項目中學習。
去年,時任情報委員會主席的北卡羅萊納州共和黨參議員Richard M. Burr就預測道,由於美方擔心核心技術遭竊,未來,政府將削減發給中國學生的簽證數量。
特朗普上台後,針對中國留學生的政策一再縮緊。2018年,美國收緊部分中國理工科留學生的簽證,包括學習機器人、航空和高科技製造業等學科的學生,簽證期效限制為1年,一般中國留學生的簽證有效期多為5年。
對此,中國留學生和研究人員表示,美國政府日益嚴格的審查以及新的簽證限制將使他們在社會上飽受偏見,尤其是當他們在申請工作或津貼時。
隨後,6月6日就被曝出哈工大、哈工程的老師和學生們無法使用 MATLAB 了。要知道,對於工科學生來說,MATLAB 是一項必不可少的工具。
Matlab是一款被廣泛應用於教學、科研、工業領域的基礎軟體,而這類EDA(Electronic Design Automation,電子設計自動化)軟體,剛好又是我國的短板。因此不少行業人士感慨,這次真的是被「卡脖子」了。
實際上,對於 MATLAB 的開發者 Mathworks 來說,他們的員工也表示無法認同。這並不是MathWorks 的主動行為,他們也是被迫於美國商務部出台的實體名單的限制。
對於MATLAB被禁的事實,我們已經無法扭轉。但這也引發了人們的思考:中國什麼時候能做出一款卡到美國脖子的軟體?
6月19日,中科院計算所研究員、先進計算機系統研究中心主任,中國開放指令生態聯盟秘書長包雲崗就在微博上分享了他在「CCF YOCSEF杭州· Matlab被禁之特別論壇」上關於這一事件的思考與啟發。
至於如何做出像Matlab這樣能卡別人脖子的軟體,包雲崗總結為如下四點:
因此,對於Matlab被禁一事,包雲崗總結稱,我們有必要做好打一場持久戰的意識,這需要我們真正的做出改變,觀念上的改變,行動上的改變。
相關報道:
https://www.wsj.com/articles/trump-administration-considers-suspending-h-1b-other-visas-through-the-fall-11591915950
https://www.businessinsider.in/international/news/us-president-donald-trump-to-suspend-h1b-visas-will-not-affect-those-already-in-the-states/articleshow/76492270.cms
https://macropolo.org/digital-projects/the-global-ai-talent-track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