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年女演員沒戲拍?遍地都是言情劇怎麼拍?

2019-07-30   星扒客Firstly


35歲真的是國內演員的一道坎。

前段時間剛寫到男演員過了35歲之後就要吸油了,這個年齡段「油膩」會成為阻礙他們二次爆火的絆腳石。

但對比女演員來說,這些男演員已經足夠幸運,畢竟市場是認可大叔、型男的。

而對於中年女演員來說,35歲是道坎,40歲之後基本要靠自己了。



不過,誰不是呢?普通人可能比女演員的困境還要大,只不過女演員有發聲渠道和傾訴對象,普通人只能默默安慰自己,誰也不容易。

女演員有中年困境,一直是大家公認卻無法改變的事實。

最近再次被提起是因為First青年電影展。


在電影展的閉幕式上,海清發表了一段中年女演員感言。

主題其實老生常談的話題:中年女演員面臨沒戲拍的困境。並喊話台下的導演和製片人給與自己和其他女演員更多機會。



類似的發言雖然已經被很多不同的女演員在不同的場合反覆提到過,但這次還是因為海清而成為熱搜話題。

不僅因為海清戳中了中年女演員的痛處,更因為她這段話中的爭議性。

發言的第一句:「我們在這個行業里一直堅持,基本沒有傍大款,也沒有靠父母,我們一直靠著我們自己的努力」


這是一個不值得被拿出來當做閃光點的「閃光點」,但確實在娛樂圈只靠自己很難拼出一番成績來。

之後海清又cue到了同場的姚晨、梁靜、小宋佳。

「姚晨不得不親自做監製,才有《上青雲》的機會,宋佳至今不結婚,還讓大家叫她小花。梁靜一邊投資,一邊問老公有沒有好角色······」



雖然說的也都是實話,但海清還是被質疑情商不高,揭自己的傷疤是瀟洒,揭別人的傷疤聽上去就沒那麼好聽了。

不過,這段話糙理不糙的發言,再一次把中年女演員的困境擺到檯面上被解剖。

其實,中年女演員並不是沒戲拍,而是沒有主角可拍。


十八線不見經傳的中年女演員不會發出如此感慨,三線以後的女演員也不會發出這樣的感慨。

我們通常所說的「中年女演員沒戲拍」說的其實是「中年且曾經位居二線以上的女演員,沒有女1號可拍」

這批女演員,有名氣、也有過輝煌時刻、演技普遍受到外界好評。

對於搞不清狀況的觀眾來說,是他們心中咖位比較大的女演員。

而對於投資和製作人來說,這批女演員絕對不是首選

腕大,演配角不合適;年齡大,演主角,流量和話題性不如小花;片酬,給的太低不合適,太高好像又不值得。

#小姨指的是蔣雯麗#

在後期營銷方面也遠不及小花有話題性,已婚的不適合炒CP,容易造成負面影響。

稍微在娛樂圈打拚過幾年的,觀眾的新鮮感和距離感已經打破。

這導致宣傳團隊只能打出「演技」的招牌,而這些賣點對於普通觀眾來說,還不足以博人眼球。

連梅姨、於佩爾這樣的演技大神在國內都沒有什麼戲拍,可見「演技好」這件事在市場上是多麼的微不足道。

總之,和年輕貌美的漂亮小姑娘相比,性價比很低。

敢問,哪個投資商願意用自己的KPI開玩笑,劇賠了誰負責?

市場不受歡迎,導致劇本也很少向這方面傾斜。

找到一個適合中年女演員的劇本,太難了。

這也是為什麼女演員要比一般人更在意自己的身材外貌,只要外貌還未衰老,就能再拼幾年女一號。


一旦身材走樣,皺紋顯現,再和小鮮肉談戀愛,畫面就相當違和了。

尤其當女明星結婚生孩子之後,會面臨更艱難的處境,好媽媽的人設越是深入人心,觀眾越難接受她的「少女」形象。


所以,即便精緻保養如大S也很難再接到女一號,接洽她的角色已經成了王大陸的媽媽。


閆妮拚命減肥,就是為了能在電影市場再拼一拼。

去年《我就是演員》成為中年女演員的吐槽大會,很多有實力演技更加純熟的女演員面臨沒戲拍的困境。


同樣是三四十歲,在歐美國家,女明星似乎沒有那麼懼怕衰老。

《傲骨賢妻》的女主朱麗安娜·瑪格麗絲接演這部劇的時候已經43歲。

在《傲骨賢妻》終結之後,瑪格麗絲依舊有新戲開播。

劇中和她合作的克里斯汀·芭倫斯基當時也已經55歲了,但因為在劇中表現太過出彩,今年甚至為她單獨製作了一檔衍生劇《傲骨之戰》



《紙牌屋》的女主羅兵·懷特曾是《阿甘正傳》中讓人魂牽夢縈的珍妮,她接演《紙牌屋》的時候已經57歲了。




在歐美,甚至35歲到50歲之間的女明星是最容易沖獎成功的,演技好、女性魅力足,市場接納她們,投資方也喜歡她們。


只要有實力,從不缺觀眾,也不缺劇本。

國外的影視市場要比國內成熟許多,觀眾的接納度高,電影、電視劇的類型也比較豐富。

國內雖然聽上去也有很多不同類型的電視劇,但大部分劇的本質還是言情劇。

職場言情劇、醫療言情劇、犯罪言情劇····

無論外殼是什麼,「愛情」永遠是國產劇的核心內容。

那麼問題來了,什麼樣的愛情是最甜,最能打動觀眾的?

顏值高的!

但,如果是職場、醫療、犯罪、權謀類型的劇就不一樣了。


對於這些觀眾來說,愛情只是其中的配菜。

觀眾更想在其中看到的是職場法則、權謀手段、真實卻帶著人性的醫療實景。

試想一下,如果讓一位20歲初頭的小姑娘演一個在職場叱吒風雲的大神,或者讓某個小花演一個身經百戰的政界人物,說服力會有多大?


所以,這類型的劇本反而會首選那些經過歲月沉澱而散發成熟美的中年女性。

不得不承認,歐美國家的影視發展環境更為成熟,觀眾更具有包容性,影視從業人員更具有專業性,他們有足夠的劇本等著不同年齡層的人去填補這些作品。

但是,歐美市場也不是天生就如此成熟的,好萊塢早期也是年輕演員的天下,只不過後期經過無數人的努力和呼籲,影視市場才開始走向成熟。


所以,前提是得先把問題擺出來,只有大家都開始重視並意識到這個問題,問題才能解決。

老生常談,卻不能不談。